#

      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

      作者:汲平2016-08-26 14:38:37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展览名称: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6/09/05~2016/09/25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 协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伍必端

        《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

        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本项目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并获资金支持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B展厅

        新闻发布会时间:2016.09.05下午14: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开幕式时间:2016.09.05下午15: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座谈会时间:2016.09.05下午16: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

        展览组委会:

        组长:范迪安  高洪    

        成员:吕章申  徐里  吴为山  徐冰  苏新平  董长侠  孙红培  王少军  王晓琳  马璐  王华祥  王璜生  秦建平  潘承辉  周红兵  唐斌  史玲    

        展览工作组

        学术主持:范迪安

        展览策划:王璜生  秦建平  唐斌  伍军

        执行策展:郭红梅

        策展助理:宋金明  华佳  林昕  潘晓华  朱瀚林  石榴

        藏品统筹:李垚辰

        藏品管理:徐研  窦天伟  姜楠  王春玲

        展览执行:吴鹏  纪玉洁  宿世存

        视觉设计:涂怀鸣  

        影像制作:李标  邓伟

        作品拍摄:谷小波  史小音

        行政执行:蒋桂婕  袁蕤  孙炜  杨柳

        展览宣传:徐新立  赵晶  尹冉旭  胡晓岚

        公共教育:任蕊  姚轶群  

        画册工作组

        主编:范迪安  

        副  主  编:王璜生  唐斌  伍军

        执行主编:郭红梅  

        编辑:李垚辰  宋金明  

        校对:郭红梅  宋金明  华佳  林昕  潘晓华  朱瀚林    石榴

        设计:涂怀鸣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学科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伍必端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家和著名的美术教育名师。

        今年适逢伍老九十高寿,中央美术学院于2016年9月5日-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伍老举办“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以此向伍老为祖国、为人民进行艺术创作、从事艺术教育、献身版画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业绩表达深深的敬意!此展览纳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并因伍必端先生无私捐赠中央美术学院大量重要作品而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并获资金支持,为此,展览得到文化部的关心支持,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书画室等艺术机构的共同协作,尤其得到了伍必端先生、史军先生及其子女的大力支持。

        按照时间顺序和伍老从艺生涯中的节点相互交织的分类法,展览分为7个学术版块,涵盖了伍老从15岁公开发表的第一件版画作品到今年的最新创作,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涉及版画、彩墨、油画、水粉、水彩、漫画连环画、文学插图、素描、速写等多种艺术类型,是迄今伍老艺术实践与创作最为全面的一次综合呈现,构成丰富而壮观的伍必端艺术世界,为美术界同仁和社会公众全面认识伍老的艺术人生,激赏伍老多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投身革命 (1941-1949)

        从15岁在新华日报公开发表木刻《血的仇恨》谴责日本侵华暴行,到亲眼目睹见证京津地区第一个大城市天津的解放,青少年时期的伍必端有着极不寻常的经历——

        幼时不幸的少年在重庆万幸地成为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第一批学生,开始了为期7年(1939-1945)的“育才”学习生涯,接触到素描、色彩、木刻等课程的专业训练。

        从“育才学校”毕业后的年轻人,一心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一等再等等不来延安之行,却被选调到重庆上清寺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与周恩来、邓颖超朝夕相处,为即将召开的国共两党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

        1946年,20岁整的伍必端经周恩来副主席同意,到张家口报考并考取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一面继续学习绘画,一面在大同、太原、张家口、石家庄等地的街头巷尾绘制宣传画。

        1949年春,伍必端随军进驻刚刚解放的天津市,参与创办《天津画报》。根据新的革命需要,他集中创作了大量漫画和宣传画,从党对敌、对友的大政方针,到教育新社会民众的知识普及,再到新社会新风尚的捕捉,青年伍必端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绘画技能积极进行着新的革命宣传工作,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全国解放。

        二抗美援朝 (1950-1951)

        新中国刚解放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刚刚入职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伍必端,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要求报名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报效祖国。由此,热血青年伍必端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个赴朝鲜战场的战地记者,也是国内最早在《人民日报》发表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品的画家。

        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3月,伍必端在朝鲜战场采访了3个多月,画了大量写生,内容几乎涵盖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所有场面,有反映前方指挥作战、英勇杀敌、捕获俘虏的,也有反映后方运输艰险、战友情谊、战备物资特写、志愿军官兵肖像的。这些从朝鲜战场直接观察写生的作品即时发表在国内各大报刊上,使我国广大民众及时了解了志愿军的状况,社会影响普遍,以至于很长时间内,一提起抗美援朝的作品,很多人都会想起伍必端创作的反映美国战俘的《枪在这儿》,鼓舞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三教学下乡 (1950-1976)

        作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伍必端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生涯从担任研究部主任王式廓先生的助教开始,他主要负责创作实习课,具体工作是带领学生下厂下乡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搜集创作素材。这一教学特色是从延安鲁艺、华北联大带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大教学特色和教学传统,并影响到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

        伍必端带领各届学生下厂下乡体验生活,在山西太原、小冶陶、陕西户县等地,都留下了他与学生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的身影。即使在“文革”的特殊环境中,他仍然坚持教学写生。

        伍必端在带领历届学生下厂下乡的教学活动中,自己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体验生活,一起写生,养成了随身携带速写本进行写生的习惯,在伍必端100多部大小速写本上,记录下了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进行劳动建设的场面。

        四留学苏联 (1956-1959)

        出于新的国家文化形象塑造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我国多次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美术,其中学习油画的占多数,学习版画的只有两名,一位是鲁迅美术学院的陈尊三,另外一位就是30岁的伍必端。

        1956年8月,伍必端带着版画系首任主任李桦先生丰富版画系版种的嘱托前往列宁格勒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版画。

        留学苏联三年时间里,伍必端以进修教师的身份系统学习素描、速写、水彩,课余时间画了大量反映苏联风土人情、优美风光的写生作品,重点学习铜版、石版、纸版、麻胶版等各个版种的制作技法,毕业创作麻胶版画《列宁与中国志愿军战士》发表在1959年10月1日苏联《真理报》上。

        留苏归来,伍必端带回的不仅仅是各个版种的制作技术,他还带回来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全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版画系基本设施清单等资料,悉数交给版画系作为参考,同时将自己收集、苏联友人赠送的百余件苏联版画展出、出版,并捐赠给国家。

        留学苏联的经历,使伍必端成为国内少有的全面掌握版画各个版种制作技术和创作能力的专家,也为他日后推动中国版画事业向着学科化方向迈进积累了经验。

        五致业版画 (1960-2016)

        学成归国后的伍必端担任版画系副主任一职,协助主任李桦先生,参照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学经验,推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各个版种的设立、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

        伍必端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任系主任期间,推进版画系向学科化方向发展,实行木版、铜版和石版工作室制,使版画专业教学多元并进。1981年,在伍必端倡议下,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引进和成立丝网版画工作室,成为丝网版画进入大学教学体系的中国首例。由此,木板、石版、铜版、丝网版以及其他版种,首先在中央美术学院得以拓展和完善,成为全国各艺术院校版画教学建设的重要参考,从而推动和影响了全国版画学科化的发展。

        几十年来,伍必端培养了大批版画专业人才,创作于1987年的水印木刻《播种者》,可谓是伍必端教书育人、播撒知识种子、培育艺术人才的真实写照。同时,伍必端还迎来了自己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作,涉及几乎所有版种,其中《惯于长夜过春时》、《朋友 亲人 领袖》、《悲剧-张志新》、《葵花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六文学插图(1950-2000)

        伍必端走向文学插图道路,缘起于1951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江丰的提议,号召中央美术学院尽快占领连环画阵地,用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新中国的新故事来画新连环画,以改造宣传封建迷信的旧连环画。新的工作对于在《天津画报》画过大量漫画的伍必端来说得心应手,尽管他的新连环画处女作《新儿女英雄传》是与多人合作完成,但从此以后,伍必端在文学插图这条新的艺术道路上却深入走了下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作出大量代表作,如《恰巴耶夫》插图、《铁流》插图等,影响深远。不但如此,在他的倡议下,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还于1981年增设了插图专业,后扩展为插图工作室,成为中国艺术院校将插图学科化的最早案例,同时培养了大批插图专业的人才和师资,深刻影响了中国插图专业的发展。

        七彩墨我心 (1960-2016)

        彩墨画,用伍必端自己的话说是“用毛笔,用墨,用国画颜色,用水彩颜色,在宣纸、皮纸上画的画”。

        作为一位著名的版画家、插图画家,伍必端在彩墨方面的创作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艺术成就令人惊叹。他在苏联留学时学习的水彩画、版画,70年代在历史博物馆、国宾馆与吴作人、李苦禅、白雪石、陆鸿年、田世光等国画家共同绘制历史画的经历,都对他的彩墨画创作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伍必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以彩墨描绘中华各民族风土人情,壮丽河山。太湖、苏州行,两次三峡行,东北、内蒙行,黄山行,新疆丝绸之路行等等,都留下了他辛勤探索的足迹。

        在彩墨画领域,伍必端的艺术理想和人生信念得到充分表达和全面体现。彩墨艺术,既反映了他伴随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后思想上的变化,又记录了他勤于思考、坚持探索、走出精神和艺术困境的不懈努力,从而使自己的艺术探索更加纯粹、深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伍必端在彩墨画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轨迹,反映了他多年来醉心民族文化传统,耕耘探索于彩墨世界的心路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区别于他所开创的版画领域的又一精美画卷。

        作为从20世纪前半叶走向新中国的艺术家,伍必端先生的人生轨迹与艺术探索之路可以说既富传奇性,又富典型性,伍先生个人的境遇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艺术创作上的多面手,伍先生从未停止前进和探索的脚步,举凡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他都毅然担当,潜心研究,从任务到兴趣,从兴趣到热爱,从热爱而专业,执守奉献自己的艺术给祖国的信念,而人民则回馈伍先生以中国杰出版画家、插图画家、彩墨画家、美术教育家的美誉。

        今天,我们举办“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向臻至九十高寿仍笔耕不辍探索不止的伍老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也不仅仅是向在祖国美术教育事业中深深印刻上的伍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光辉痕迹致敬!我们尤其要发扬伍老“为艺术而生,为时代而艺术”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祝愿伍必端先生艺术之路长青!生命之树长青!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114(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