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观:景育民作品展

      作者:汲平2017-10-12 09:53:43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6)静观:景育民作品展

          (2/6)《镜象屏风》(200cm、60cm、240cm)不锈钢、2016

          (3/6)《静观》NO1 、直径150cm、镜面不锈钢、2017

          (4/6)《无形之境》(2400cm、500cm、700cm)不锈钢、2014,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5/6)《竖象》(高330cm)不锈钢、2016

          (6/6)《横象》(120cm、20cm、40cm)、不锈钢、2016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静观:景育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10/14~2017/10/22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悦·美术馆)
          主办单位:悦·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景育民

        开幕仪式:2017年10月15日下午4点(周日)

        学术主持:孙振华

        策展人:冀少峰

        展览总监:王飞跃、殷小烽

        策展助理:武沛、景晓萌


        前  言

        文/孙振华

        现代材料、传统意象、日常物品、精致工艺、残缺、镜面、静止、运动……景育民的雕塑新作运用这些因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与“被看”的互动现场。

        我们甚至都很难说谁是“看”?谁是“被看”?

        每件作品都有“不锈钢镜面”,它们在被人观看的同时,也在观看四周,看观众之所看。

        这些作品如果被称作雕塑,前提是必须有观者“在场”,必须置身在一个特定场所;因此,雕塑、现场观众和周边环境形成了一种相存相依,无限纠缠的“看”和“被看”的关系:雕塑兼有“被看”和“看”的双重功能;观众也只有在“被看”的同时,才能“看”。

        作品、观众、环境的一体性,使景育民的雕塑成为一种扩充了的雕塑,它们是作者、观众与环境共在的雕塑。在展览现场,每个观众看雕塑。也是在看自己;拍雕塑,就是在拍自己。

        还有,因为时间,景育民的这些雕塑既是单一的“存在”,又是无数的“存在”;它每个时刻,针对每个观众,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看”和“被看”的关系,它们成为不同瞬间的“存在”

        《静观》中这些极具当代思辨色彩的作品,无疑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例如对写意、对书法、对山水画的笔触、对佛教文化的领悟和借用……这些都非常明显。

        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说世间上一切事物都是依靠因缘和合而成,它自身是没有本性的。《静观》中的这些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是它的实体?它并没有不变的形和相,一切都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所以,它并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和自我规定性。只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变幻无穷。你看它时,它才是它;你不看它时,不知道它是何种面目。

        景育民的这些雕塑提出了雕塑存在方式的问题。它们是一种超越了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存在;是一种物我不分的存在。“看”和“被看”之间的相互纠缠,使得主体不再是主体,客体也不再是客体。

        在一个所谓泛雕塑的时代,雕塑可以观念化,可以非物质实体化(声、光、电都可以成为雕塑媒介);可以消除真与假、虚与实、艺与器、审美与生活的界限……

        那么,雕塑究竟如何存在?

        景育民的作品,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对雕塑存在问题的扩展和延伸。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105(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