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周:用赤诚匠心琢城市灵魂

      作者:戴有山2018-02-03 01:54: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王春周壁画作品《镖不喊沧》

          (2/2)王春周壁画作品《吴桥杂技》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省沧州市引进壁画艺术,创建特色艺术产业,更衍生出庞大文化创意产业链:绘画、雕塑、陶艺、漆画、工艺品研发、艺术交流、旅游休闲等。沧州诸多知名景点和标志建筑的壁画都出自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春周之手,如沧州市会展中心的《穆如清风》、沧州市迎宾馆的《中华纹饰》等。

        王春周的壁画作品,多是锻铜浮雕,也有彩画、木雕、砂岩、真石漆、玻璃钢等不同材质工艺。王春周用匠人之心要求自己,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修行自我、执着创新,这是他对匠人精神的解读,也是他对待作品的态度。

        中央美术学院的“老留级生”

        1986年,王春周在河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学习,1988年考入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装潢美术专业,1994年成立沧州市雕塑壁画工作室。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王春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运用木雕、锻铜、砂岩、玻璃钢、泥塑、陶艺等多种材料及表现形式,设计制作雕塑壁画作品。

        2011年,40岁的王春周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王春周发现自己变成了“小蚂蚁”。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班上了一年课,王春周渴望学到更多东西。他想上高级研修班,可进不去,于是他旁听了一年,第二年被正式招入。也就是这一年,他拿出了原创作品《吴桥杂技》,作品参评十二届美展,初选、复选全部通过,评委认为,作品用创新的工艺、朴实的形象表现了杂技之乡的特色和杂技人祖祖辈辈的追求。

        作为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美术家,侯一民曾参与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最终成为王春周的授业恩师。王春周从侯一民身上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懂得了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有关注社会、服务人民、放歌时代的责任。壁画创作是王春周的爱好,在壁画面前,一根筋到底的王春周像头犟驴。这个中央美术学院出名的“老留级生”,却颇得侯一民喜爱。

        在中央美术学院,优越的环境让王春周受益无穷、快速进步。他“赖”在中央美术学院不想走。他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王春周的造型、油画写实、工笔都不是最好的,但综合能力比较强,工艺性技法较高。

        高级研修班毕业后,中国壁画学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办中国壁画研修班,实行导师提名邀请制,在中央美术学院及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挑了22个学员,王春周名列其中。学得越深,越觉热爱。王春周深知壁画艺术要有艺术性、工艺性、思想性,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要有社会责任、天地大爱,才能成就精品。

        城市壁画的追梦人

        王春周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梦想,他享受创作的过程,也享受作品给他带来的喜悦,壁画的美赋予城市生命与灵魂,是城市生命的源泉,也是城市人的一种人生境界。王春周为沧州香涛公园创作大型铜雕壁画《张之洞》时,设计方案已通过,工程也已进行大半,当他拿出设计稿求教时,侯一民提了许多意见,让他几天睡不香、吃不下,最终以自己承担几十万元工程款的代价,提出重新修改方案。对方被王春周深深打动,同意重来。如今,这个长达70多米的巨制,成为沧州一道有震撼力的人文景观。

        5年时间耗资百万元辛苦求学,这就是匠人的执着。这犟劲感动了老师们,用心指导提携王春周,给了他艺术的精进、开阔的思维。他是沧州第一个作品入选全国壁画展的,中国美术馆“继绝向壁”展览一次入选两幅王春周的壁画作品。

        2015年12月2日,“继绝向壁——壁画艺术求索展”开幕式在沧州举行,同时,中国壁画学会创作研习基地揭牌,落户沧州。这是王春周的一个大手笔——继“武术之乡”“杂技之乡”“工笔画之城”,沧州再获殊荣。

        沧州、北京来回跑,马不停蹄。“双城记”的辛苦也曾让王春周纠结,可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他觉得值。爱说笑的王春周耐得住寂寞,在艺风堂,他可以几天不出门潜心创作。

        落地为兄弟 同有匠人心

        艺术的自由境界,要有技术打底,然后蜕变、涅槃。许多大家都曾是匠人,齐白石就曾经是木匠。王春周兄弟三人被当地人誉为“匠人兄弟组合”。二弟王春友、三弟王春港中学毕业后就跟随着王春周学艺术,上阵亲兄弟,木雕砂岩玻璃钢制陶上釉,啥事都难不倒他们。老二擅长锻铜,老三擅长陶艺。王春港20年前就在陶吧里守店,这些年对制陶的各种工艺,练泥、拉坯、盘条等,都驾轻就熟。

        在王春周的老家南皮,他们弟兄建了一口烤窑,从河北邯郸拉来10吨陶土做高温釉料,新上了拉坯机,自己动手设计雕刻、翻模具,烟熏火燎地当烧窑工,只为了烧制出满意的作品。

        王春友痴迷錾铜工艺,平时创作时沉静执着、少言寡语,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却工艺精湛、气韵生动、超凡脱俗。很难想象,那些立体感十足、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鸟景致,用手工一点点敲出来该是怎样的细致用心。紫铜软,好凿一些,黄铜、白铜硬,工艺难度大,这样的“硬骨头”也都被啃下来了。慢工出细活,一件工艺品需要10多道工艺流程。

        兄弟三人的曾祖父是手艺人,王春友从小给白铁匠的伯父当跟班,对金属材料天生热爱;又跟着大哥上中央美术学院,也常得到大师指点。王春周在中央美术学院上漆画泥塑课,王春友打下手,老师指导讲评,王春友尽可分享,技艺自然精进。兄弟三人创作时,一般作品多是王春周设计指导,两个弟弟上手制作,共同创作。5年一次的大展,从材料、创意、设计到工艺都要求有创新,哥儿仨翻来覆去地试验、研究。兄弟三人,同为匠人,“犟”心同源,但匠“位”不同,王春周是画匠,而两位弟弟要完成从民间匠人到手工艺人的涅槃,他们兄弟三人身上体现了具有时代感的匠人精神。

        最近,王春周想以现实生活中的工艺匠人为主题,创作“工艺奇葩 民间巨匠”系列雕塑。他说,童年的记忆中,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凭借各式各样的绝活吸引孩子们,但如今这些民间绝活渐行渐远。现在,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拯救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重新唤醒尘封的记忆,唤起匠人精神。开拓创新,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更是对民族工艺及中华文化的弘扬与溯源。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52(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