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启后楷书条幅

      作者:王英辉2019-06-12 06:40:22 来源:收藏快报

        晚清至民国的风雅之士家里,总喜欢悬挂“末科四君子”楷书四条屏。众所周知,光绪甲辰科的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以及传胪张启后,不仅名列殿试前四位,身份尊崇,风采风流,且四人皆为工于翰墨的高手,一笔笔标准馆阁体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科考千载一朝终,人间再无翰林郎,珍存最后的天子门生手迹,注定演变成了彼时社会的一大时尚。

        与风光无限的一甲前三名相比,张启后的名头与学识一点也不显得逊色。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的张启后系安徽泗州人,字燕昌,号若曾。光绪三十年(1904)二甲第一名进士,即惯常所云之“传胪”。传胪,是指在古代时,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其制始于宋代,是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上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延至清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张启后摘得传胪桂冠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又做过陕西榆林府知府、湖南按察使。辛亥革命后,为国史馆编修、国会议员、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等。张启后秉性耿直清亮,即便是在后来生活极度清贫的境况下,也不为高官厚禄屈尊,坚辞当局肥差实缺,独善其身。曹锟贿选之际,他对5000大洋投一票的做法深恶痛绝,嗤之以鼻,拂袖而去。后经同榜好友谭延闿介绍推荐,虽在国民革命军政府呆过一段时间,但目睹乱世腐政,嗟叹民不聊生之困顿,又苦于一介书生报国无门,难以力挽危局,遂愤然逃离官场,毅然归隐山林,终日以翰墨书画自娱,与文朋诗友吟哦酬唱,平日里谆谆告诫家族晚昆“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张启后暮岁客居沪上,终日临池不辍,书名远播海内外,一度靠卖字为生。其书法以欧柳入手,真草篆隶样样精通,尤以楷书为妙,端正严谨,气势磅礴,当时便有“一两黄金一个字”之说,难怪光绪皇帝在看到他的廷试卷时,也忍不住龙颜大悦,高度嘉许:“文冠全场,字压当朝”!赏读其楷书条幅(见图),方知盛名绝无虚传。此作纸本立轴,130×32厘米,内容为唐代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中的一段话,内容为:“时复江莺迁树,陇雁出云,梦上京之台沼,想故山之风月,发言而宫商应,摇笔而绮绣飞。逸势标起,奇情新拔,仙灵变化,星汉昭回。”大抵因受纸张所限,后面的“感激精微,混邵武于金奏;天然壮丽,粹云霞于玉楼”几句未及录书。这段话主要是讲文章的作法与特色,乃张说谈创作的经典之句,深受文人雅士所津津乐道。

        署款为“元衡仁兄雅属即正,张启后”,钤盖白文名章“张启后印”及朱文篆书“甲辰传胪”印鉴各一枚。整幅作品墨色若新,字体健挺,笔意秀劲,清雅明朗,当属张氏暮岁精佳手迹。民国三十三年(1944)春天,张启后在上海辞世,享年71岁,其苦心孤诣创作的一帧帧墨宝,近些年仍屡屡亮相各大拍场,成为各界追捧的热门藏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85(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