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本里的经典美术作品,你可记得否?

      作者:疏园 朱绍杰 2022-06-08 07:42:45 来源:美术报

          (1/5)潘鹤 艰苦岁月(人教1988版小学语文《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配图)

          (2/5)丰子恺 先生早(《开明国语课本》配图)

          (3/5)蒋兆和 杜甫像(课本中杜甫《登高》诗配图)

          (4/5)刘继卣 武松打虎(课本中《武松打虎》一文配图)

          (5/5)肖峰 宋韧 白求恩(课本中《纪念白求恩》一文配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期“人教社小学教材插图事件”引发热议。

        回想起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就曾提出“推进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他认为,教材的经典性决定了文化的高度,决定了时代创造的价值,希望借美育之力树立中小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多年后,也许文字我们记不住了,可那一幅幅经典插图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可以说,教材从版式、插图、字体运用到装帧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呈现出时代审美的变化。

        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套《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撰文,丰子恺先生绘画,两位大家强强联手。当时叶圣陶先生在开明书店做编辑,负责出版审定小学生教材和读物,这套《开明国语课本》里面的很多课文,都是他所写,其余也都是叶先生经过再创作而完成,有散文、童话、儿歌,还有儿童剧,应用文等。现在很多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从当时沿用下来的,比如《小小的船》、《瀑布》等等。

        书的插图,则由丰子恺先生所画。插图和内容是同样的风格,画面生动传神,充满生活情趣。一位是大文学家,一位是大画家,可以称作教材界的“顶配”了。图文相辅相成,孩子们也看得懂。

        在1988年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6册课本中,亦有潘鹤先生的雕塑作品《艰苦岁月》。这也是为数不多入选小学课本的雕塑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该作品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依偎在身旁倾听的造型,展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创作之前,潘鹤查证了大量史料,走访了多个地区和关键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才把构思主题落实在海南游击队退守母瑞山的故事上。当时,100多名游击队战士被敌军围困母瑞山,弹尽粮绝,每天只能以野果、野菜充饥,用树叶、树皮做衣服,同时还要与疾病抗争。他们就这样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一整年,最后只剩下20余名战士获救。

        据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最初潘鹤试图通过油画的方式来表现,但他很快发现这个题材很难概括革命年代典型的精神风貌,因此他把构思集中到其中一位苦中作乐的老战士身上。

        潘鹤了解到,这位老战士喜欢讲故事,爱说笑,还会在大家意志消沉的时候用歌声鼓励战友。受他乐观性格的启发,潘鹤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老战士为了振奋小战士的精神,吹起了笛子,悠扬的笛声使小战士忘记了眼前的困境……由此,作品最终呈现由原设想的二十多个人物变成两个人,从油画变成了雕塑,又通过层层构思和修改,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艰苦岁月》。

        此外,小学课本里的那些经典插图,你还记得吗?

        雷坦《飞夺泸定桥》,再现了迎难而上浴血奋战的长征精神;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他为了完成这幅作品,深入狼牙山当地进行考察,还走访了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为人民服务》中的插图则出自杜滋龄的《张思德同志》;肖峰和宋韧所画的《白求恩》,是《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插图;还有蒋兆和《杜甫像》、刘继卣《武松打虎》、蔡亮《延安火炬》等等。

        今天我们的美育要通过教材来实现,不仅以文字书写,更要以图像书写。当下的孩子尽管生活在图像时代,动画片、玩具多得不得了,但教材不失为他们最重要的“宝贝”。好的教材、好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三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110(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