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春生 是什么让城市雕塑从艺术品沦为“垃圾”?

      作者:汲平2012-06-02 09:53:1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城市雕塑,在国外更多地被称为公共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兴起并出现了一批在今天已经成为精品和标志的雕塑,比如深圳的《孺子牛》和兰州的《黄河母亲》。 近年来,城市雕塑在国内的发展可谓轰轰烈烈。然而,伴随着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城雕作品,类似“视觉垃圾”、“城市败笔”的批评也不绝于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城市雕塑“变味”了? 
          盲目开发建设 精品少“垃圾”多

          1990年之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各地对于城市雕塑的热情空前高涨,雕塑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大批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雕塑公司、“雕塑之乡”纷纷涌现。尤其近年来,成片开发雕塑主题公园,集中建造长廊、风景线、海岸线、广场、大道等等,已成为各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与之相伴的,则是大量“雕塑垃圾”的出现。“大到北京、上海,小到县城乡镇,到处都在做城雕,仿佛一夜之间要把所有空间都填满,但精品少、败笔多,九成以上的城市雕塑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反而成为无法抹去的新的视觉垃圾。”一位不愿具名的著名雕刻家如此评论。 

          据估计,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城市雕塑远在万件以上。不过,由于缺少有效的统计和管理,没有人能说出这个准确的数字是多少。伴随“多”和“滥”的,是不可避免的“建了又拆,拆了再建”。前几年,北京昌平“雕塑一条街”充斥的垃圾雕塑至今令许多业内专家耿耿于怀,这些雕塑现在已经被全部拆除。 

          “无序开发,盲目建设。”面对当前城市雕塑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早年师从雕塑泰斗刘开渠先生,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的曹春生教授忧心忡忡。 

          准入管理混乱 模仿抄袭成风

          曹春生坚持认为,城市雕塑不是 “后院艺术”,“不是一件谁都能干的事情。” 

          1993年9月,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由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雕塑家承担。1987年至2002年期间,全国城雕委共向931人颁发了资格证书。但种种因素导致这条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实过。现实的状况是,创作人员的市场准入管理相当混乱,大量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在搞创作,一些包工头、民间石匠、美术爱好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到处承接城市雕塑业务,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操刀搞创作的现象。 

          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盲目模仿和抄袭成风,使得许多地方的城雕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奔马”、“醒狮”是最常见的题材,“火箭”和“原子结构”成为象征科技的“老生常塑”。全国至少有4个地方立起了“黄河母亲”,前两年抽象艺术流行,结果许多乡镇政府的门口都竖起了“一个球加几条飘带”的所谓“抽象艺术”。在南京和广州等城市,竟然出现了专门配套生产、销售大小不同的圆球、飘带,可以临时组装“抽象雕塑”的商店。 

          违反创作规律 艺术沦为政绩工程

          据了解,如果把雕塑任务交给正规的机构或雕塑家,一件完整经过前期策划、评估、小稿设计、方案修改最终成品的城市雕塑,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工作周期,花费至少在10多万元。而如果找一些民间所谓“公司”和“工程队”来做,几个月就可完成,花费也只需要一两万元。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而言,雕塑所需的钱不是问题,但时间有点等不及。“常有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兴致来了,就找到我们,要求我们在半年甚至两三个月时间拿出成品来,这根本就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曹春生教授说。 

          目前,许多地方在确定雕塑方案时采用了招标的方式。但是,作为艺术品的雕塑很难量化考量,许多问题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这使得目前的城雕招标中腐败、不公平和地方保护等现象时有发生。招投标变成了“跑工程”,许多真正有名气的艺术家不愿参与其中,反过来也制约了最终中标作品的水准。 

          采访中,多名雕塑家不约而同地对当前城雕工作中的“长官意志”进行批评。“一些领导,根据个人好恶、个人修养、审美认识以及自己偏爱来定做什么雕塑作品,许多雕塑成为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是当前城雕总体水平不高原因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向群说。 

          不少雕塑家都有对自己的作品痛心疾首的酸楚经历。身不由己,多种非创造性因素直接参与的结果往往使作品最后成为一个“四不像”的折中妥协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长官意志主宰雕塑作品设计,雕塑家自身的艺术特点无法体现,在制作上,又只把城市雕塑当成一个工程来做,外行指挥内行,让雕塑家成了被动执行的“工匠”。有些城市雕塑不按雕塑本身应有的成本制作,更不按雕塑正常的工作周期施工,需三个月的制作工期,只给一个月的时间,加之部分施工单位的水平有限、偷工减料,“垃圾雕塑”的产生也就再容易不过了。 

          加强城市规划 呼唤市场规范

          全国城雕委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白一教授认为,对于国内城雕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当通过加强城市雕塑规划来解决。他认为,通过规划,可以使城市雕塑摆脱目前“乱”、“散”、“滥”的局面。“以前做雕塑,是一件一件做,后来是一组一组做,今后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做。” 

          更多的业内人士则呼唤对城市雕塑市场的规范和协调。有专家认为,对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进行立法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一种与建筑、公共环境关系密切的艺术形式,城市雕塑注定与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相关。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非常快,以至于规划经常赶不上变化,随意性太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用立法的手段来解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7(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