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麟麒:艺术之变诠释人文之聚

      作者:赵彬2020-09-07 22:09:02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在路上,用心描绘“鲜活的生命气息”

        两年前,初见到著名人物画家朱麟麒先生的作品时,着实让笔者为之一振。先生自幼习画,六十年代去青藏高原支边,深入牧区,风餐露宿,辛苦磨砺,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

        透视先生的人物画作品,不仅仅会被其绘画主题和独特的创作视角所反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所打动,更重要的是先生在创作中吸收和借鉴了西画的审美特点,而使得作品蕴含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即既充盈着中国绘画的意象之美,又融合了西方绘画的造型光影技法;人物的脸手部分细腻而真实,服饰背景、明暗透视与笔墨的构成,灵动跳跃的线条与人物神态的和谐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极致之美,使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张力;笔墨的虚实厚薄、黑白干湿皆收放自如;大墨皴擦皆适度而不张扬。他的历史人物小品,形象饱满,笔墨生动;人物的历史背景与精神皆深刻而传神。

        先生创作,少了当代画风中的热闹与喧嚣,也少了为博得世人欢心而故意雕琢的笔法和技巧与世俗。人物画作品透露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人性之美;先生的作品,不是青藏高原匆匆过客的随手涂鸦,也不是流俗于市场风潮的敷衍泼墨,而是一个孤独的艺术家通过点滴积累创作灵感融汇于笔端的生命之曲。

        麟麒先生艺术功底深厚,涉猎广泛,可谓诗书画印样样皆通。艺术在高级审美层面是相通的。除了人物画的创作外,他在花鸟、山水、书法和金石篆刻领域也颇有成就和建树。较之人物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往往是以意境与象征的深刻内涵来取胜的,而山水画创作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技法和层次分明的墨色来实现情与景的相互交融、情与思的跌宕绵延、人与画的相互感染而衍生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的创作真谛和艺术之美。

        麟麒先生的山水画,旷远、磅礴,雄奇,皴擦点染富于变化;每一幅山水画中汇集了多种皴法,千皴百染,沉稳厚重。苍松白云、奇崖飞瀑,在他笔下无不生动自然。充分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物我合一、畅然神游的精神世界。山水构图不奇不怪,属雄伟正大格局。

        先生的花鸟画以固守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前提,坚守花鸟画的写生和寓兴两大传统,变现实美为艺术美而匠心独运。在章法和墨色及水的运用上讲究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兼工带写、水墨交融。用笔或苍劲老辣,或优美疏放,布局考究、章法大胆,而且简中取巧、形神兼备。透射出了美的神韵。他笔下的四季花草表现的娇而不艳、媚而不俗。从梅、兰、竹、菊“四君子”、到出污泥而不染的一塘荷花,再到雍容华贵的牡丹,在他的笔下,经过设色、渲染、老干新枝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追求“似与不似”之上的神与韵的审美境界表现形式上,他的花鸟画作品则以独特视角进行“师古而不泥”“兼收而并蓄”的创新探索,用多层次的水墨技法和多重质感的色彩层阶及多元的文化元素大胆展现作品与现实碰撞的灵感,深刻地映现了作者内心的审美情感倾向。

        麟麒的篆刻作品亦成果丰硕。他初从学于篆刻家张叔愚先生;秦汉为宗、封押兼习,遍学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师。几十年绘画之余捉刀未停,孜孜不倦追求印外之意;不拘门派、尽为所用,朱白融合,风格多样;既巧于疏密亦多有新意。现出版有“玄鹤子道家养生处世语录篆刻集”一部。

        在金石篆刻创作上,麟麒先生把握的最核心的一个原则是“师古不泥、新而不俗”。小小一枚石料,方寸之间,却在他的鬼斧神工、凌厉严谨的刀笔之下幻化无穷:或工或草,隶中有篆、魏间楷宋,既有吴昌硕刀法的精妙,亦有白石先生收放的自如。

        纵览麟麒先生的创作经历,在叹服先生躬身艺苑上下求索而勤于耕耘、不辍笔墨的创作精神时,而更被其豁达、仁厚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并感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是艺术家对中华文化的崇敬与对生命的讴歌;读他的作品,我读出了时代感与鲜活的生命气息,还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内核带给心灵深处的触动;那是沉醉的艺术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更是艺术家对人类多元文化的冷静思考。作为一名画家,麟麒先生内心深处深谙这个时代所赋予自己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所以,他一刻也不停歇自己跋涉的脚步,始终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求索前行。青丝云鬓、屏扇香脂,苍松白云、奇崖飞瀑,芝兰蜂蝶、花木奇芳,在他笔下无不生动自然。充分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物我合一,畅然神游的精神世界。

        在路上,艺术家的感觉或者是孤独的,也可能是寂寞的;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思想却是活跃的,因为他忍受了孤寂;所以,他的作品才更加充满了鲜活的生命的精神气息。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9(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