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班》杂志刊发学者马林五论马啸天绘画之书卷气(连载)

      作者:汲平2019-11-06 00:01:2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7)《中国航班》杂志刊发学者马林五论马啸天绘画之书卷气(连载)

          (2/7)《中国航班》杂志刊发学者马林五论马啸天绘画之书卷气(连载)

          (3/7)马啸天《听涛图》

          (4/7)马啸天《秋山观瀑》

          (5/7)马啸天《拜石图》

          (6/7)马啸天《红叶幽禽》

          (7/7)马啸天《松山帆隐》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图穷书卷香—— 论马啸天绘画之书卷气

        文/马林 图/马啸天

        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画种是文人画,因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又称为诗意画。书卷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气质,宋明以后,也是书画鉴赏与批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内容和标准。时至今日,书卷气尚是书画界无法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今借啸天兄画作赏析品藻,对其绘画中的书卷气亦并论述,旨在引玉,以期解悬。

        书卷气向为中国绘画审美之最高品位,浸于诗书,法于画理,养于修为,行于笔墨,悦情悦性,悦志悦神。书卷气、庙堂气、山林气,为中国艺术之高格,市井气、江湖气、匠人气,为中国艺术之庸格。人问周臣,其画何以不如弟子唐寅?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文化层次的高低,深刻影响着画家的品味与画作的品位。

        我以为,书卷气是饱读诗书的懿德与儒雅,是行万里路的胸襟与见地,是历经沧海的平和与澹远,是恪守法度的谨严与勤力,是仰天俯地的敬畏与谦卑,是生命精神的鲜活与灵性,是天人合一的共生与栖居,是浸然万物的有情与趣味,是绝不合污的节操与风骨,是尽天下道的承接与出新。

        书卷气一:饱读诗书的懿德与儒雅

        在中国人看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气韵凝结成书画,自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书卷之香。书画自古迄今,向为君子之艺,是文人士大夫的殊雅之好;古时科举,才子贤士以文入仕,故称士大夫,与今日官绅绝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身上,因文而儒雅,因仕而弘毅,因德而仁厚,因气而贞节,因志而勇智,因洁而孤高,因情而真炽,因趣而生动,所以古人又把“书卷气”称之为“士气”。刘熙载《书概》云:“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书卷气的反面,乃“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无论读经、读史、读诗、读诸子、读诸集,无论为文、为诗、为画、为书、为艺,皆是知书达理、文以载道、言情言志,皆是修身以正德,修情以养性,修心以明志,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德雅”,通俗地讲,就是“不俗气”,这种不俗气,不仅在诗文书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茶饮香道中同样如此:泡茶不宜用恶水、敝器、铜匙、木桶、柴薪、粗童、恶婢、不洁巾帨、果实香药,泡茶不宜近阴屋、厨房、市喧、小人啼、野性人、酷热斋舍。

        书画以脱俗为第一要务,人不俗,作品方可不俗,所以中国人常言“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有关论者,比比皆是:苏东坡诗中有“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宣和书谱》评沈约云:“大抵胸中所养不凡,见之笔下者皆超绝,故善论书者以谓胸中有卷书,下笔无俗气。”黄庭坚《跋东坡书》曰:“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每观啸天兄画作,书卷气氤氲尺幅之间,如兰处幽谷,梅浮暗香。去年在北京,与兄一会,得见其拆巨资购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国名画二玄社珍印本,无十日半月,人不可睹尽。兄日日观摩勤思,会然于心,复践于笔墨,如此不辍;更挑灯披卷,疏证谢赫六法,通晓方家画理,长至东方之既白。每每与我言及诗书之乐益: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所谓画者,以万物为貌,以鸟禽为声,以柳松为态,以山水为姿,以冰雪为肤,以诗书为心,以翰墨为香。”

        ——“世人皆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皆知读有字书,不知读无字书。是以迹用,不以神用。”

        ——“若有诗书藏心头,岁月从不败美人。”

        书卷气二:恪守法度的谨严与勤力

        早在公元五世纪,中国绘画历经汉魏六朝的积淀,已臻于相当高点。唐宋元明清继续推波助澜,画之上品层出不穷,蔚然壮观。与此同时,画学思想也日益丰满成熟,与画作辅成,相得益彰。

        南朝-齐-谢赫的《画品》,南朝-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五代-后梁-荆浩的《笔记法》,北宋-佚名的《宣和画谱-山水序论》,北宋-米芾的《画史》,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南宋-邓椿的《画继-杂说-论远》,南宋-袁文的《论形神》,元-汤垕的《画鉴》,元-杨维祯的《图绘宝鉴序》,明-唐志契的《绘事微言》,明-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清-石涛的《画语录》,清-恽格的《南田画跋》,清-钱泳的《履园画学》……从气韵生动、笔墨之势、以形写神、画之品评、辨真鉴伪、位置经营、透视布局、教化畅神、诗画一律、书画同源等角度,潜心精研,撰录画理妙语,照耀百世。

        其中尤为润泽后世者,当数谢赫六法。此六法中,“气韵生动”乃画作之精神气质和情味韵致,目及画作,似有灵气往来,生意流布。作为品评与创作标准,一看作品对客体之表现力,二看物我为一之感染力。“骨法用笔”乃笔墨运用之妙,有干湿、轻重、虚实、巧拙、繁简之分,笔墨之用,通于腕指,存乎一心。“应物象形”乃绘画对象呈现出的形式与神似,山即山,水即水,一看便知;却须更进一步,画山画骨更画魂,得其形也得其神。“随类赋彩”乃画作参照事物,着色施彩,搜尽其美,曲尽其妙。“经营位置”乃巧思结构,精心营局,布造化万象于尺幅间,变自然之境为艺术之境。“传移模写”乃思法古人巨擘,临摹其佳作。在临摹中,道术两习,站在巨人肩上,实为善学之正途。

        啸天兄数十载耕耘笔墨,身体力行“疏证六法”,以入木三分、力透画纸之坚耐不拔之力,为六法注疏,为六法实证。内师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语论者与古人画论一脉相承,绍统有绪:“六法之气,乃画作中书卷之气,也是天地人三者在画作中展现的和谐之气与自然之气。六法之韵,乃画作之境界与韵味,是画家个性风格表现的符号化和特征化。”论及画之中枢,以为画家须秉持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要领,如此,方可达至张彦远“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之境界。

        书画同源,亦同理:意在笔先,然后法度。法度就是规矩,就是功夫和技法。意拙法精,或意深工浅,均犹未当妙,必意法统一,心手统一,方可见无上之境。故尽得天下之道而无道,尽得天下之法而无法,当“有法归于无法,无法归于有法,乃为大成。”(未完待续)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