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国家”,可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蒙受羞耻,几十年过去了,但许多往事还让人记忆犹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然而,德意志仍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德国人以自己“诚恳、务实、热情”的生活态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辉煌,在欧洲乃至世界享有极高声誉。
一提起德国,人们总会想到大众、奔驰、西门子公司,想到“世界出口冠军”,想到“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想到科隆大教堂,亚琛大教堂,想到柏林墙,总之,德国给人的印象是工业发达,军事发达,建筑业发达,旅游业发达,文学艺术在世界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是人们又常常忽略了德国所拥有的自然之美,在德国的北边,西临北海和被罗的海,地势由北向南渐渐升高,分成了低地、丘陵、山地三种不同风貌的地形。正是北部低地,北海沿岸一带沙丘横亘,沼泽众多,形成了_汉堡,不莱梅港等地一派绿革溪流,花香鸟语的绮丽风光。丽中部的丘林地带山势起伏,河谷交织,使绍林吉和厄尔土两座山脉以及狭长的莱茵河谷,戚斯特山脉形成了另一种森林风光。南部高地与阿尔卑斯山脉相连,处处苍翠盎然,宛若世外桃源,正是这些无尽的绿色诗情,德国又被世界公认为绿色国度。这种自然之美,陶冶了德国人的情操,康斯基、丢勒、贺德林、歌德、席勒、海涅、舒曼、舒伯特、贝多芬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正是受这俊美山川和自然风光的熏陶,才创造出了不朽的文化,并影响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当我队观光者的身份踏上德意志这片热土时,我亲身感受到了德意志的美丽,从波恩到法兰克福,从克隆到莱茵河畔的梅茵斯小镇,我被醉入的绿色,蓝色所陶醉,处处绿草绿树,处处蓝天碧水。风格各异的教堂,变化无穷的古典建筑,充满了时代气息的都市生活,都为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国度注入了勃勃生机,让入对德意志充满了依恋之情。
从书本中,我知道德国的国花为矢东菊。国鸟为自鹤,这些听起来十分别致而又优雅的选择。
作为摄影爱好者,我对德国的相机更是情有独钟。
而作为从酒乡走来的半仙,却又迷上了德意志的啤酒,那香味之酵真堪称天下绝酿!
二00八年七月于川西《长春楼》
科隆大教堂的福音
科隆很美丽,在德国谚语中有“没有到过科隆即没有到过德国”之说,足见科隆的重要地位。
科隆出产香水,是世纪闻名的香水产地,由于这里是最早研制成功人工台成香精的地方,所以人们常常称香水为科隆。
公元前38年,这里是古罗马的要塞,后来,也是罗马人,把这片土地建成了繁荣的城市。科隆,曾有过几度辉煌的时期,也经历过不少的浩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架在莱茵河上的大桥全部被炸毁,市中心沦为黑暗的废墟,自然,那享誉欧洲的150多座教堂多数也毁于战火,惟一令人不解的是,科隆大教堂,这一座高达16l米的巨大建筑,中了十四枚大小炸弹,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大概是盟军不忍摧毁这样举世闻名的杰作,才宽厚而仁慈地手下留情,留下了如此宏大的圣厅。可也有人说这是神灵的保佑,大教堂才大难不倒。不管出自哪个原因,这座教堂都无可争议地成为科隆的象征和标志。
就大教堂的建筑而言,的确算得上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用“巍峨壮丽,气概非凡”来形容也毫不过分。它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它所包含的艺术经典鲜为人知·“在大教堂四壁上方总数达一万多平方米的窗户,全部装上了描绘《圣经》人物的各种颜色的玻璃,在阳光反射下,金光闪烁,绚丽多彩。这里还保存有十五世纪早期科隆画派杰出画家斯蒂芬·洛赫纳为教堂口目诗班回廊所作的大型宗教画,以及许许多多大型的雕塑、木刻,都令人吃惊不已。”在大教堂内,还有1164年从意大利米兰进来的三博士遗物,甚至连修造大教堂的羊皮图纸也保存完好,为研究这座宏大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有人告诉我,说这座教堂陆陆续续修了600多年才完工,我查过资料,上面的记载是·“1248年卡罗林王朝时期在一座公元873年的教堂遗址上开始修建,十六世纪时期因宗教改革运动,工程停顿。1823年续建,至1880年最后建成。”看来,这600多年的建造史多少也是有依据的。
我不憧德语,难咀知道教堂更多的逸闻趣事,可我依旧感到了满足,像一个真正的教徒听到了圣音!
在大教堂的门前,不知是谁立了好些金属柱,并在柱与柱之间拉起了一排排的长线,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写满了文字的纸片。看得出来,这出自许多人的手笔:有的龙飞风舞,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文字很小、排列很密,而有的很短,文字后面还划了几个惊叹号,或者是一连串的问号。我还发现,有的是图画,画着房子,有的又画作花,还有一幅画了许多小朋友,只是弄不明白这些画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或是表现什么样的思维。更奇怪的是还有盲文,那种用钉打了孔的文字。我围着这一大片“天书”转了好几囤,依然不知道这是些什么“广告”,后来想起,兴许是人们向上帝祈祷的献词,或者是为亲人和朋友流露的祝福。可看见那些惊叹号,大大的问号,又觉得有些不对,有谁敢向上帝如此发问?又有谁为亲朋好友祝福是如此地大动感情?我百思不得其解,望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图画,简直像在接受智力测验。
一位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用檄动的语调,向孩子们讲述着我听不懂的故事,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望着教堂,望着这些迎风飞舞的纸片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动起手来,有的写,有的画,才一刹那功夫,便又多了一片“天书”,我茫然了。带着好奇心,我八方寻找华人,急于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算好,我终于找到了一位离开中国已经四十多年的老华侨,才弄清,原来这是人们自发的反战宣传栏,在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喊中流露出人们渴望和平进步的愿望,并提醒那些玩火者,牢记历史的教训-一时间,我对这些善良而智慧的日尔曼人充满了崇敬与尊重。不知是谁讲过:一个伟大的民族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并勇敢地走向光明!”看来,德国^已经懂得这话的含意和份量。
又有人说,大教堂的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当响钟齐鸣时,那洪亮深沉的钟声会响遍整个科隆。可我从这片纯洁的心声中体味到了比钟声更美、更悠远的音响,那声音是大教堂传来的福音,是日尔曼民族的福音,也是人类渴求和平安宁的福音……
民间艺人的天堂
在科隆大教堂门前的小广场上,是民间艺人、流浪汉集聚的地方,他们凭借这块游客必到的宝地,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能,无论表演艺术精湛与否,总会碰上好心人,比较起来,这里算是闲苦中的天堂了。
我曾经在这个广场上待了一个下午,这一下午我先后观看了俄罗斯小型乐队的演奏,看了来自波兰的一对青年人的现代舞蹈展示,这对既像夫妇又像情侣的青年人表演得极其认真,赢得了不少的掌声,可惜在演出结束时迅速离去的游客,却没有用铜板敲响他们放在地上的钱箱。在教堂的另一侧,嬉皮士们也粉墨登场,只是他们不表演,只用各种古怪和近乎荒唐的
发型、超现代的服装来引人驻足。他们不分男女地挤在一起,席地而坐,有的还带着小狗和过夜的行装。他们敲鼓,敲那些从非洲丛林中流传过来的鼓,只是敲不到点子上,既无乐感也无节拍。他们弹琴,没有悦耳的乐曲,使人有一种“乱弹琴”的感觉。大概他们并不重在艺术形式的表演,因为他们一动不动地待在那里,便已构成了一幕幕当代的滑稽剧。他们以生活为戏剧舞台,人们却把他们看成是精神上的小丑。大多数人对他们,是不屑一顾的,而我却多多少少带了些超越自我的同情。我以为他们也可怜,只是我没有能力布施我的同情。也许他们会觉得我更可怜,竞不明白他们的生活与行为才真实地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超越。然而,他们又很实际,他们依旧用废旧的可乐罐子向人们讨乞一个个铜板,以换取喝低劣酒、抽下等烟的快慰。他们没有暴力,只是向休伸手,甚至也不太在乎你给不给,这倒真应了“嬉皮”这个字眼。望着自娱自乐的他们,我竟又有无数说不出的纷乱思绪。他们的产生,大概离不开发达国家的环境。他们的生存,则更需要依赖西方的“自由与文明”。我想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再过几十年也难免会有“嬉皮士”的,好像这是人类进步的副产品。
另外,还有一些当地的艺人,他们在教堂的门口吹奏着迷人的风笛,在街边的喷泉边演奏着萨克斯,这些人都善于进入角色,在演奏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处在一种忘我境界,眯着眼睛陶醉在神一般的乐曲之中,我不敢相信此时他们心中会挤出渴求金钱的杂念,因为只要驻足,我便会被他们的神态、被那悠扬的乐声所陶醉。我自觉地把我不可多得的马克放在他们身边的钱箱里,尽管他们连看也不看,可我还是感到了布施于人的极大快乐。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应当得到这些报酬,而不是救济。可惜大多数人,却在这些真正的艺术家面前匆匆而过,甚至不屑留步。
在广场的另一端,每天有许多人在这里演习“滑板”,儿童不多,成年人倒占了相当数量。甚至好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也在这里玩小青年玩的玩艺,大概这种活动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有快感与刺激。为什么选中广场这个人多的地方来凑热闹,大概这也是欧洲人好表现的另一种形式了。每当这些窜来窜去的健儿们从人群中穿过时,亚洲人多半会感到一丝惊愕,甚至皱起眉头,可欧洲人则像没有看见这些飞将军一般,不眨眨眼皮,不关心这些流动的奇兵。从这一点小事上,不难看出亚欧人在生活习惯与生理素质上的迥然不同,这不是差别,是相互在认识观念上的不同。
这里也有乞丐,但看得出来,他们不像德国人。这里的黑人也不少,他们大多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正当的职业,常常聚集在广场上打闹和游荡。是种族歧视使他们没有工作干?还是先天养成了人生就是“休闲”的习惯?不得而知。至少我对这些无业游民多少有些戒各,因为司机和导游乃至宾馆的服务员也这么提醒我。
在离开大教堂的路上,在一间不起眼的商店门前,一个孤单的中国^,一个年轻而又瘦弱的小伙子在埋头拉着欧洲很少有人认得的乐器——二胡。拉的是《二泉映月》,声音那么优雅、那么清澈,听起来让人感动,看着他如痴如醉的演奏,我品出了乡音,却不敢惊扰他的乡情。我也孤单地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听他倾述,看他对东方文化炽热情感的流露。曲终时,竟只有我冷落的掌声,当他抬起头来,才明白是一个中国人在为中国人捧场!他多少有些失望,可很快便又调整过情绪与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从大陆来这里“打工”的,可他不想干餐厅的活,便抽空来这里试试手艺,希望学民乐的他能碰上一次机遇,要不,发泄一下心中积怨,也能有些快乐!……
我不知道该向他说什么,只是客套地说了一句:祝您好运!便匆匆走开。一时,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使我甚至不敢回过头去多望他一眼。
莱茵河畔的风光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自南向北,流经瑞士,再穿过德国、荷兰流人北海,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2 4万平方公里。就它的长度和流域面积来看,已经超过了著名的泰晤士河、塞那河的总和,算得上是欧洲主要的河流之一。我没有去过瑞士,更没有看见过莱茵河的源头,可我知道在沙夫豪森附近便是莱茵河瀑布的所在地。在这里,“莱茵河从25米高处奔腾直泻,水力被峡谷中嶙响的山岩所阻挡,就在四周滚荡翻腾,回旋往复,引起狂澜,谲诡奇异,形成宽110米的莱茵瀑布。”人们来到这里观看浪花飞溅,进珠碎玉的奇观,乘小舟随波起伏,追求一种令人激动万分的情趣。过了这一段最精彩的景点,莱茵河便渐渐地减弱了流速。当流经科隆时,莱茵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宽间而安静的河流,她像母亲,慈祥地孕育着大片的土地,造福于日尔曼民族并把祝福
带给荷兰人。
所以,对于莱茵河,德国人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科隆的日子,我几次漫步在莱茵河边,享受看清冽河风的吹拂,躺在河边绿茵苗的草地上,像德国人一样地晒太阳,体味这条历史名河所引发出的无限遐思和美感。
河岸的大道宽阔,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来来往往,要停下来看这些车,会像在观看一个赛车的大展,你会感到德国人的消费水平和高超的造车工艺。大道中间,便是步行者的主干道,那些观光的、散步的、推车的、接送小蕊的,像一幕幂德国民间风情画,一字形展开,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再靠近,便是一排排木制的长椅,众多的老龄人和悠闲的白领阶层在这里谈天、读报。也有一些民间艺人在这里一展风采。河岸后端,是一个不高的斜坡,上面是草坪,是年轻男女吐露爱情的芳草地。在这片如诗的绿色中,他们相亲、相嬉,似入无人之境,这种无拘无束的情爱流露,恐怕不压于浪漫的法兰西。
莱茵河上有许多美丽的大桥,每座桥的建筑都不相同,可以称得上是座座匠心独运,座座美轮美奂。莱茵河上往来的游艇也堪称欧洲一流,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如果说塞那河像一首优雅的小诗,那么莱茵河则更具当代乐章的气势。当然,我这样的评价与地理知识毫不沾边,我并不知道关于这两条大河的历史,只是从文学作品中唤起过一些美好的记忆。
谈到与莱茵河有关的文字记载,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一年一度在莱茵河流域举行的狂欢节。这是德国人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活动的中心在科隆大教堂,凡是参加狂欢节的游行队伍和各种彩车都要在这里一展风采。每当这一天,人们会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把自己化装成古代的英雄、骑士、魔鬼、巫婆、傻子或者是当今政治家等等,穿着各种奇装异服,尽情玩乐。仅在科隆一地,每年参加活动的民众便达10万人之多,从除夕到狂欢节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至少要举办500多个小型集会和化装舞会,其规模之宏大,恐怕在西欧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据说,狂欢节中最精彩的内容有两项,那是“玫瑰星期一”的大型化装游行和大型化装舞会。可在我看来,还应该加上“女人狂欢日”,因为这项活动更为精彩、别致和富有生气:在这一天,妇女们可以为所欲为;男人们则必须恭恭敬敬、俯首贴耳、听任摆布。平时一向严肃、文雅的妇女到了这一天都一反常态,随心所欲,泼辣嬉戏。“她们向男人们发号施令,也可以和任何一个男人接吻,甚至剪男人的领带作乐。”这还不算,这一天妇女会化了装结队冲进市政府大楼,并登上市长的宝座,而市长还必须把象征权力的
钥匙交给她们,这又是何等富有喜剧色彩的狂欢啊!
一虽然这是成年人的活动,可每逢此时,孩子们的收获也不少,仅仅在狂欢游行的三个小时内,各种化装的人群和彩车便会抛下十吨以上的糖果,这又像是孩子们甜蜜的节日’
我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可能重游科隆,会不会再度享受到莱茵河畔的夏日风光,可我明白,只要亲眼目睹过这条河流,你便会承远留下这蓝色的记忆…一
教堂与自然美
在欧洲旅游,看得最多的就是宗教建筑,各种大大小小的教堂几乎成为文化与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象征神权的建筑占据了最重要的地区。中国有“天下名山僧占尽”之说,想不到欧洲也是如此。历史上,这些教堂的权力往往超过他们的教
义,成为统治力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左右政权。而那些主教们,便成了不加冕的君王。也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教堂,曾演出过一幂幕人间闹剧,无论悲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东方人,我无
法深刻地去剖析与知晓这阴森压抑的塔楼中,是否具有善良与仁爱,可我感觉到连自由与浪漫的艺术家也为之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足见宗教的魅力。或者应该说,正因为宗教的需要,才给了许多艺
术家生存的空间,于是数不清的艺术杰作才得以完美。地保留了下来。面对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人们对宗教又增加了许多宽容。
如今,历史已经改写,这些神权中心渐渐地回到了教义的本身,尽管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来祈祷,可成千上万的游客、旅行者,特别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纷纷来到这既是宗教的、又是艺术
的圣殿膜拜,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假设有一天,这些教堂都不复存在,那么美丽的欧洲乃至于世界,都会减少许多光彩,甚至让这些历史名城少了历史。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只把目光盯在这些教堂或是名胜古迹上,我们会渐渐失去与大自然的亲近,甚至难以领略到异国的自然环境所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正是这些相互不可代替的
山山水水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给世界大家庭增添了异样的光彩,只是大多数人对此认识不足。一提到德国,人们总是想到大众、奔驰、西门子公司,想到“世界出口冠军”,想到“
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科隆大教堂、亚琛大教堂;要不,还会想到柏林墙、万字旗。总之,德国给人的印象是工业发达,军事发达,建筑发达,旅游业发达,文学艺术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
是我们却忽略了德国所拥有的自然之美,也堪称世界一流·德国的北边,西临北海和被罗的海,地势由北向南渐渐升高,分成了低地、丘陵、山地三种不同风貌的地形。正是“北部低地,北海沿岸
一带,沙丘横亘,沼泽众多,有汉堡、不莱梅港等著名的港都及绿草溪流、花香鸟语的绮丽风光。”而中部的丘林地带,则因受到严重的侵蚀,变得山势起伏、变幻莫测、河谷交织、错落其问,绍
林吉和厄尔土两山脉以及狭长的莱茵河谷、威斯特山脉形成了另外一种“林木繁茂、远望森然,空气清新,鸟呜啁啾,谱出一曲绿意盎然的景致。”南部,高地与阿尔卑斯山脉相连,“境内地势崎
岖,河谷分歧,河泊众多,东有波希米森林,西北有株罗山脉斜向瑞土,处处苍翠树海,山谷环绕,宛似幽静的世外桃源。”正因为如此,德国又被世界公认为是绿色的国度。这大片的森林与动植
物王国的天地吸引了不少人去探密,去寻访大自然之美。这些自然之美,为艺术家提供了刨作的源泉,陶冶了日尔曼人的情操。康斯基、丢勒、贺德林、歌德、席勒、海涅、舒曼、舒伯特、贝多芬
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正是受这俊美山川和自然风光的熏陶,才创造出了不朽的文化,并影响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一位作家托我在德国买一盒舒曼的音乐带,还指名要《小夜曲》、《森林景色》、《早晨的歌》、《五彩缤纷的叶子》等名曲,他渴望欣赏音乐中的自然之美。读着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标题,
我也像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并下决心要多买几盘送给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没想到,这位作家和我一样只憧中文,开出的清单也是中文。拿着这些像图画的中国字自然难以在德国买回他要的音乐之
神。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也找翻译在选中将这些曲目译成了英文,可德国人望着我的英文采购单,也依旧弄不明白我要什么。也许,这一种译文已经是失只一厘而差之千里了。可有趣的是,当我不
断地用中文讲舒曼两个字时,一位机灵的青年人竟听憧了,他热情洋溢地为我播放了一首乐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舒曼的作品,音乐奔放,强烈而刺激,听起来使^亢奋、冲动,我想这不会是《五
彩续纷的叶子》,自然也只好空手而归了。
无奈之极,又跑去买了几本画册,这些印刷精美的画册价格不低,由于书中印满了德国的山山水水,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我甚至没有考虑到是否搬得动一路上买的书籍,只顾一个劲地买。这
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也许还将是我后半生的巨大财富。
波恩掠影
波恩,曾经是欧洲最年轻的首都。这座城市只有30万人口,却有一万名外交官和四万名学生,可见这座城市的文化结构和国际意识了。
波恩占地一百多亩,却有四分之三是森林,使人不得不羡慕生活在这绿叶茂盛、四季长青的环境中的人,他们该有多么幸福。
科隆离波恩很近,乘大巴半小时可达。在渡恩,我去了主要的游览区市政府、缪斯广场、凯撒广场,甚至还到举世闻名的重要学府波恩大学转了转。这座城市同样紧靠莱茵河,观光的人流终日不
断。特别是连日来丽日晴天,气温升高,在河岸的草坪上,又躺满了晒太阳的人,有的竞露出许多敏感的部位,让人恍若在“天体浴场”。
这城市的确不大,很难使人想象这里曾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据说,这里以前很是冷清,只是在被确定为首都后才逐步走向繁荣。当初之所以选定这里作首都,也是因为这城市不发达,才想到从经
济和政治地位上帮助这座城市提升。
在这座城市中,还有十来家中餐馆,好象中国饮食在这里还有着不可争议的生存空间。我曾在一间名叫国际酒店的中餐馆吃过“四菜一汤”,还不错,辣椒还算正宗,榨菜也还有味。
这座城市有三处景点几乎是游^必到的地方。首先是缪斯广场,这里有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全身铜像,有为美术家、游客画像的,有出售鲜花的花棚,经常还有艺术表演。铜像的正面是有名的大
教堂,队及欧洲盛行的露天咖啡馆,离广场不太远的地方,还有贝多芬的旧居。他的旧居在一条极不显眼的小街上,是一幢四层楼的米黄色建筑,这幢建筑极平凡不过,楼的底层是出售服装的小店
,只有楼上的三层才是贝多芬的纪念馆。从几个紧闭而毫不装饰的窗户上,你什么也看不到,仅从这平凡的外貌极难使人联想到世界大师的艺术生涯与辉煌的乐章。人们不断来这里凭吊,站在标有
几个阿拉伯数字的门牌下拍照,仿佛这些数字显露出历史的遗迹和无比美妙的回忆。据说,只要按一下门铃,付一些小费,还可以获准进去参观,看看贝多芬仅有的一点遗物和复制的乐谱手稿。可
语言不通,我就是进得了门,也未必能听得懂、看得明那些近似乎天文数字的大谱,以及密密麻麻像花纹一样的德国字母。我只有退在街对面的墙根退想,并拍下了几张看不到屋顶的照片,作一种
象征性的回忆。
在第三个景点,依旧是属于贝多芬的,那是他的一尊头像,是用几何体般的切面,与凸凹不平的造型组台制作的一个极富艺术魅力的雕塑。这座雕塑,静静地放置在莱茵河畔的一个坡地上,四周
绿树环绕,草坪上一片翠绿,每天总有不断的人来这里流连,是看望贝多芬?是陶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中?还是享受阳光、河风的无限温存?然而,外乡人总是专注地欣赏这尊雕塑的杰作,这充满
沉思与力量的贝多芬造像,几乎被各种装饰、印刷、工艺品以及海报、招贴广泛运用,足见其影响和艺术上的成功。除此外,这座城市的其它旅游点便多少显得有些平淡。当然,市区外的森林是迷
人的,只可惜我是坐在车上从林间匆匆掠过。森林很美,一片色彩变幻的茂绿,是太阳的光芒与绿色辉映造就的梦幻世界,是大自然最富魅力的杰作!
可一想到这里曾经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总像又缺少点什么,甚至觉得这宁静整洁的城市与发达的德国有些距离,大概是以前把这里太神秘化了,要不便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使我们失去了对“现代
”或是“发达”这种词汇的准确定义。尽管如此,被恩还是非常引人注目而且是非常美丽的城市,特别是这里也有一段靠莱茵河的长堤,很美的堤岸。一到河边,一看见水,一看见那无边的芳草地
和赏心悦目的游艇,你会倍觉清爽。特别是躺在草地上仰望深蓝的天幕,看白云变幻着奇特的图案,任清凉的河风吹拂,身边再带上充足的饮料,那滋味会使人感到受用不完的快乐!
啊,被恩,德国的又一座充满生机的乐园。
学府外的遐想
波恩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在德国教育界占有非常显著的地位,我们熟知的革命家马克思和著名诗人海涅,便在这座校园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
这座校园原为中世纪科隆选举帝侯的宫殿,1783年才改为大学。学院的主楼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筑物,很有特色,很美。从许多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这所大学不仅是新思想的发源地,也是成果
累累的科技摇篮。目前该大学已有8个院系近4万名学员,若加上教职员工、服务机构的人员,那渡恩更是文化大国了。或许在世界重点城市中,它也排在知识结构的前列。
我没有读过中学,更没有奢望过能进入大学课堂,可我对高等学府却仰慕异常。我到过许多历史及文化名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总会到那些著名学府的门外走走,领悟一点对我来说既充满
神秘、又充满吸引力的强烈感受。我喜欢看那些充满朝气的学子在这知识的王国漫步,我常常带着尊重与敬畏的心情,默默注视着那些德高望重的导师从我身边走过,哪怕他们深遂的目光只匆匆地
流露出一丝关切,或是微笑,我都会激动无比,像是没有月光的晚上看到了圣人之光-这些高深莫测的学府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对她,我总有理不清又化不开的情结。
在波恩大学门前,我又有了异样的冲动,我忍不住又去门外流连。这所大学的大门敞开,没有门卫,没有传达室,仿佛人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我大胆地进了门,穿过前厅,四周静悄悄地空无一
人,好象再穿过一个门厅便可以进到大学的“内部”了,也许里面色彩纷呈,另有天地,可我止步了,我明白这样贸然地撞入是一种失礼,更何况我的一贯信条是:只要想着学习,站在校外也可以
得到知识。
我离开了校园,在大学附近闲转,这时才发现,学校附近有数不清的书店。这些书店把书架摆上了人行道,书全部开架陈列。这些善于经营的书店老板,总会在学生们最需要某种书籍的时候,
推出各种专著,并且随时用折扣销售吸引学生,队以扩大他们的营销队伍。我也正是在这折价的机会买到了德加、雷诺阿等大师的作品集,大16开硬精装的才卖10马克(折台人民币60多元,但在当
地的酒吧,这却是喝一小杯啤酒的开销)。据导游介绍,德国非常注重教育事业和文化普及,所以这里的书籍远比西欧其它国家便宜了很多。要是搬得动,我真想买它5干马克的画册,让我守旧的艺
术灵魂再来一次当代的洗礼-
此刻,我突然想到,欧洲近百年来的飞跃,不就是他们在文化上的领先才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吗?不就是重视教育,才使西方的经济遥遥领先。尽管我们看到了无数西方社会的阴暗面,可这与整个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绝大多数勤劳向上的劳动者相比,那只是“微粒子”,丝毫不能动摇那无比坚实的人文基础。
我亲眼目睹,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乃至书店,随时都有川流不息的人流,特别是学生,那些年轻的学生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份量。这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发展
壮大的基础。而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学习是自觉的,不带任何强制性的,要培养起这自学自立的精神是何等的不易啊,这在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神州大地,已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说激励孩子
们学习的是金钱与物质的刺激,这恐怕太过武断和轻率,事实上西方人更比我们讲究务实和节约。
在西欧,小孩是很难有条件乱花钱的,而且那些幼小的孩童也无法真正懂得经济的价值。至于他们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方法的成败,我不敢妄加评价。但我发现,老师总是让学生认识社会、接近社
会,特别是注重孩子们心灵的艺术熏陶。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和各种历史遗迹中,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一队又一队的学生,甚至幼稚园的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历史,认识自然
,欣赏艺术,并在各种社会场合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这是大课堂,是活教室,这与我们成天关起门来死读书、读死书,有着迥然不同的效应。
可我知道,这些道理我讲不明白,也不是我关心得了的事。但我想,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应当用行动来正视自己的过去,并开创充满希望的未来!
法兰克福一日游
到法兰克福,正值公休日,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不知是谁提出去参观火车站,一时竟没有人反对。我真不明白,火车站有什么好看,可独不拗众,只好随大流了。
车站是一座老式建筑,看上去已十分陈旧,里面的火车也像老掉了牙,黑糊糊的。可车站内,却是大得出奇的商业广场·服装、餐饮、书店、花亭、蔬果、工艺品商店,应有尽有。特别是厅内
的询问处,服务十分周到,休只要提出查询,服务生马上会递给你一张行车表,上面有你所想知道的行车路线、时间以及班次、停靠站等等,服务堪称一流,给人留下的印象真是好极。
接着我们去了旧市政府所在地,这里早变成了休闲的广场,各种充满节日气氛的凉棚与露天咖啡馆,把这里装扮得热闹非凡。一支较大型的乐队正在欢快地演奏着令人振奋的乐曲,演奏不时被掌
声打断欢乐的人群兴奋无比,我也挤在其中听了好几支曲子。
在附近,有圣拔罗摩士教堂和圣保罗教堂,这是两处古老而美丽的游览胜地。从地图上看,附近有歌德的旧居,尽管好些人没有太大的兴趣,可我还是坚持要去看看。费了些力气,总算找到了
歌德的旧居,但依旧是人去楼空,大门紧闭。加上紧挨着的一幢大厦正在修建,我们只能在窄窄的小街上作了一次简单的留念,拍了一张又是照不全的照片。
在莱茵河畔,有许多博物馆,像市立美术馆、邮政博物馆、建筑博物馆等等。有人说,这里的美术馆陈列着不少文艺复兴时代以后的精彩作品,可惜没有机会前往观光。
我们也去转商业街,看那些大型的现代化商店。也看了几处画廊,看了不少出售的油画、水彩、水粉和雕塑作品。这些画廊古典与现代的作品交融在一起,写意与抽象的艺术相互辉映,颇为壮观
,特别是作品的档次不低。创作风格极其自由,不少的作品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很有吸引力,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中国画,也看不到近似东方色彩的艺术品。有不少的古玩店,陈列精美绝伦,
使人眼界大开。不难看出,这些专卖店,不仅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也有一定范围的上层人士欣赏,否则很难有这样的画廊存在,会有画商肯花如此大的气力来做这种高品位的投资。特别耐人寻味的
是青铜制作的雕塑,工艺精湛、构思新颖,留给人极大的回味空间。先前我还设想让四川的油画和水彩挤入德国市场,如今看来,这种构想与现实相差太远。这不是艺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审美
情趣的差异,使我们常常深处于一种缺乏沟通的困境。
最后去了旧歌剧院,参观这古典味十足的哥特式建筑在它附近有一座小公园,里面有好些充满个性的园林雕塑,四周也是林木滴翠,绿茵飞花,一派高雅也宁静。据说再远一点就是植物园,这是
法兰克福最引以为自豪的绿色世界,植物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宽敞的园内种满了奇花异草,拥有的热带植物的数量、种类堪称世界第一。不仅如此,这里还经常举办露天音乐会,一派花香琴韵
之趣。只是我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寻觅这片绿色的天堂…
这座城市也有几处红灯区,较为集中的地区在火车站附近。傍晚,怀着好奇,我们有意从这些街上穿过,大概是时间太早,只有一些既老又丑的女人在街边闲荡,而性商店却早已是红灯闪烁、
跃跃欲试。一些来自非洲的黑人和那些穿着皮夹克的“经济人”,聚在色情俱乐部门前,吹着口哨,并向路人招手示意到“极乐世界”去逍遥。
街头,遍地是喝过的饮料罐和啤酒瓶,烟头废纸比比皆是,给人以脏乱的感觉。又好象在告诉人们,这是传播爱滋病的源头。路过这里,叫人心惊。这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相比,真像两个天地,
倒真使人多多少少地觉得,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像是一团粉红色的回忆……
圣保罗教堂前的杂感
法兰克福虽然没有被恩和科隆那么整洁和宁静,可却颇有些大城市的派头。修建了不少高楼和现代化建筑,不像其它城市,依旧在主体上保持着古老的欧洲建筑风格。从新建的这些现代化建筑
来看,遣型别致,建设考究,无论从用材和工艺上都集中地体现了德国人的设计与建筑实力,体现了当代人的智慧和力量。这些建筑,几乎都有现代化的雕塑与之配套,加上这些颇有情趣的点缀,
充分显露出严谨和浪漫的情调。总之,欧洲建筑师在考虑建筑本身的造型外,还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协调,特别是采用绿地、雕塑来改变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视觉冲突,以使其更显完美的舒展。像
在科隆,自有了高150余米的大教堂后,城市便不再修建高层建筑,为的是让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永远占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让它保持永远的高大与雄伟。
德国人很务实,一边努力地从事工业建设,一边又努力发掘传统文化,全力营造生存空间的完美。甚至在生活上也毫不含糊。我参观过一个农贸市场,供应的副食品有蔬菜瓜果、肉类、酒类、粮食制品、调味品以及与厨房相关联的辅助生活品琳琅满目,蔚然可观。市场的分类很规范,整洁卫生,而优良的服务更是亚洲国家难咀比拟的。市场还辟有好些空间来出售鲜花和植物,留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水果摊,引人垂涎欲滴:金灿灿的甜橙、红紫紫的大草莓、晶莹的白葡萄、黄澄澄的香蕉、青翠的苹果,还有菠萝、杨桃、西瓜、白梨、枇杷、红桔等等,真
算得上是应有尽有,好象这里是生产瓜果的魔宫,要不怎会四季瓜果同时登台。
我没有参观过德国人的家庭,可我敢断言一定是生活设施齐全,颇具现代风情。因为我住的宾馆,已经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大的家具设计、制作、造型乃至色彩,都充分体现出一流水平。连小的日用电器及卫生洁具都一丝不苟,展现了各行业尽善尽美的服务。为此,我还特别到小五金商店逛了一囤,这一走,更明白了德国与我国现代化城市的明显差距。尽管上海、深圳等地的室内装饰品及小家电已是非常发达,可与德国相比,恐怕还需要好些年的功夫。这里的家庭装饰品多得不计其数,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款式、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加工工艺,使人叹为观止,想不到德国人大到奔驰汽车,小到指甲刀,都是肯花大气力,下苦功夫,并以严谨求实的作风赢得了全球的注目。想不到这一个小小的五金店,竟使我舍不得离开,并第一次对这些小五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从德国人的收入来看,属于世界第一流,消费与生活环境具有极高的水平。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德国人不喜欢生小孩,甚至多数人认为生小孩是负担。近十年来,德国的人口渐渐减少,尽管政府鼓励,并给予各种福利上的优惠,人口增长率依然很低。即便是生了小孩的,孩子一成人,便也会独立生活,各自为阵。多数青年人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只是在圣诞节才回家与父母共进一次晚餐,甚至有的还是“AA”制,叫人有说不出的滋味。看来,老人们只有靠自己来照顾自己,自己去过那非常孤独的晚年了。难怪,这里养宠物非常盛行。一位老华侨说,由于缺少子女的照顾和家庭的温暖,老人们只有与狗为伴,这些宠物无论主人是贫是富,都不会离开,使人觉得小动物反倒更通人性了。这大约是西方人的悲哀,可在历史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永远也无法向东方的家庭观念、伦理道德之类的传统靠近,真是欧洲比亚洲人养儿更不易防老。
近几年亚洲、非洲和中东的移民不断渗入德国,这些移民不仅不怕生儿,而且喜欢多生,特别是取得了德国公民权的人更是大生特生。生多了,全由政府养,父母不必去工作,还可以过着相当优越的日子,何乐而不为。只是有人又担心如此下去,日尔曼民族的人种结构将会大大地改变,奈何!
和法国一样,黑种人在德国越来越吃香,黑的女人有白的男人追,黑的男人有白的女人求,而且这种黑白分明的结台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这对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新概念。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也并不排斥黑人兄弟,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黄皮肤和黑皮肤都被看成“第三世界”。我只是认为,爱是一种理解,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感情流露,是一种真诚而自然的结合。不是时髦,更不是猎奇以及“全新的”的性刺激,只有这样,人世间才有真爱,男女间才有纯情l
当我漫步在圣保罗教堂前的碎石路上,便不自主地作如此痴迷的随想。
闹市区外亦清新
住在郊外,夜里没有地方消磨,便在饭店内坐酒吧,喝正宗的德国高级扎啤。尽管价格昂贵,我也豁出去了,这是一生中难得的享受,我不愿为了省几个马克而错过了难逢的机遇。德国啤酒真的很好喝,非常爽口,有一种浓烈而又纯和的清新气息。喝了三杯,人已飘飘然,要是此刻去科隆大教堂,看烛光辉煌的夜,该是何等的惬意,要是此时能乘小船趁着艨胧的夜畅游莱茵河,该是何等的令人销魂啊!
听导游讲,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出在法国,产量最多的是意大利,而香港,则是全球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地方。这个结论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就我的观察而言,整个欧洲的葡萄酒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法兰克福的葡萄酒也堪称一流。尽管德国人以豪饮啤酒著称于世,可喝葡萄酒的人也相当之多,这当然与酒的优良分不开。这次来德国,我几乎每天中午喝啤酒,晚上喝白葡萄酒、香槟,享受欧洲最美的上等饮料。要是多住一段时间,恐怕皮带也只有换成德国的了。这里的皮带不是直的,而是带曲型的,拴在大肚子上舒服至极,这也许是喝啤酒而引出的技术革新。可惜这种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的皮带售价不菲,中档一点的,也要人民币近千元,我只好自我约束、保持体型了。
午夜,乘着酒性很想到郊外去走走,去看看四周环绕的田园和远处的森林,可没有人做伴,少了些诗意,于是乘着三分醉意、七分朦胧进入了异国的仲夏之梦!
凌晨,起风了,并伴随着一阵急雨。清晨起来,已快6点,天刚刚露出灰色的黎明,小鸟清脆地呜叫,散发着草地芬芳的微风沁人心脾。尽管睡得太迟,却不愿再睡,起来散步,享受田园早晨的清气和宁静。雨后的各种花儿格外娇艳,小草更是一派嫩绿。那墨绿的树林,有一种说不出的幽深。虽然没有晨曦,可灰蒙蒙的苍穹依旧透出一片碧澄澄的天。我围着建筑物转,思绪围着历史转,遥想世间沧桑、人生变幻,有时如流水行云,有时又如疾风骤雨,只有一轮天体却是承恒与久远…
羊儿出圈了,牛群也开始步入绿色的草坪。有几匹红色的马在远处扬蹄,新的一天的帷幕渐渐拉开,也许再过一阵乌云便会散尽,将又有一个明媚的晴天。
散步回来,熟睡的人们尚未醒来。怕打扰别人,不敢敲门,于是从一楼到仅有的三楼做户外观光。这时我才发现,这是一幢颇有文化气息的别墅,每一条走道陈列了许多绘画,每间房门边也陈列有美术作品,在空间的衔接处还挂得更多。这些作品大多为水彩或是水粉画,偶尔也会有以混台媒体创作为主的作品。在游戏厅则有少量的油画和铜版画,全是抽象的色块与线条的组台,没有命题,却又十分“点题”。因为这些轻松、唯美的启示缩短了游客与饭店的距离,带给人几多温馨。而室内陈列的作品,大都以花为表现主体,画得依旧不具象,可绚丽的色彩却为室内增添了园林的气息。几乎在我经过的每一家德国饭店都是如此,只是作品的风格不同。也许,这与经营者的品味有关,但无论采用什么风格的作品,大都能与整个建筑、饭店的装饰协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层次文化的体现。
联想到一路所见的中餐馆,却流露出太多的审美差异,这些饭店从不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住东方艺术的特色,不注意在装饰中尽显华夏艺术的精粹,而是东拼西凑、五花八门地乱拉乱配·什么民间的、宫廷的、封建的,一并抓来就上,流露出低劣与幼稚,叫^不可思议。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长期身在异国、接受现代文明的老板却缺少起码的艺术修养,甚至无法辨别美丑,不得不令人又感到可悲。
推开窗户,一派绿意。阳光下,远处和近处的林木、花草上闪烁着水晶般的露珠,好明媚的早晨啊,仿佛连空气也弥漫着一种百台花的幽香。迷人的梅菌小镇
在莱茵河流经德国途中,有一段美丽的风景线:全长90多公里,从梅茵斯到科不休斯。而风景线的黄金地段便在这两地之间,沿河两岸“悬岩绝壁,山谷陡峭,其侧有壮观的葡萄园、高耸人云的岩峰、陆续出现的古城、围在教堂尖塔四周的村庄以及无数有关莱茵河的传说。”人们大多乘船观光,为的是尽情享受“在蓝天白云的幽静中,慢慢地品味莱茵河上绮丽动人的原野风光”。我虽然是乘汽车经过这里,但在船上能看到的风景我至少也看到了一半,这的确是名不虚传。也许只有在这一路上,我们才能享受到历史与自然之美,才能真正体会到德国民间纯朴的田园风光,才可以感受到热情好客的德国式交往。为了能仔细地品味这山乡之趣,我们在梅茵斯小镇作了短暂的停留。说是短暂,可一下车,人们都像笼子中放出去的鸟,怎么努力也难以召回。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大城市跑,看那些辉煌的建筑,寻名人的故居,到繁华的市场购物,到夜总会观光,去赌场猎奇,大家渐渐地厌倦了高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甚至留恋起故土来:想起家乡宁静的山村,想起大茶,想起麻、辣、烫,故乡竟变成无比完美的天国。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这句普普通通的凡人语录,倒真是至理名言,我也多多少少涌上了几缕思乡情怀。
可当漫步在梅茵斯小镇的街头,我们又意外惊喜地技现这才是德国,这才是出音乐家、画家、诗人的地方,这完全是一座理想的艺术摇篮。小镇不大,是靠河岸依莱茵河的走势而修改的古式民居,充满了中世纪的风味,那些参差错落的屋宇,无一例外地流露出一种非常强烈的美感,每一座屋宇都有它自己的面貌,每一座屋宇都洋溢着一种热情,这些充满了色彩对比和建筑匠心的设计,完全可咀出一本德国民间住宅大全。在这之前,我也曾在一些明信片或是旅游画册上看见过类似设计的建筑,可那么少,那么孤单,甚至没有太多地引起我的注意。可眼下,我被这数不清道不尽的建筑精华簇拥着,被意想不到的美感震撼着,心中流淌的不仅仅是莱茵河的美,也包含了被这小镇所深深感动的美。我踏着用碎石铺成的小路,去寻那小巷深处的迷离,去访那石头墙中的记忆。无论走到哪里,鲜花总是紧紧相随·每一个阳台、每一堵墙头、每一扇门前、每一条路上,都点缀着用鲜花盆栽献给您的热情;那些从屋檐高处流下来的长春藤,那些爬满粉墙上的绿色植物,那些镶嵌在每一个空地上的绿茵,无不述说着一个平和而又自然的梦,使人想起这便是诗、是歌、是涓涓的感情细流,感动着、陶醉着、孕育着这里的一切,使万物才得以充满光彩、充满瑰丽!
据说,住在这小镇上的老人中,好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悠悠古镇,他们从不渴望到大城市去闯荡,哪怕仅仅是去走走看看。也许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生活在这片山清水秀、民风纯朴的小镇,才有现代人所苦苦追求的宁静与温馨,才能充分享受到劳动所创造出的甘美,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出售工艺品的小店,我找到一张免费的导游图,这是一张像羊皮书粗糙的木版印刷品,画面描绘着小镇前后几十公里的俯视图。图,画得并不好,可上面却清晰地看得出沿河两岸的景致:许多大大小小居高临下的古堡,那一组组风格各异的村落建筑,还看得出好些颇有气派的教堂,以及大片的绿色田园。在河的中央,居然还有好几处水上的城堡,环绕的树木与建筑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水中绿洲,简直是上帝创造的胜景,那么完美无瑕。
看着这张图,我突然想起小镇的山坡,那里有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所酿制的葡萄酒远近闻名,每年正是从这小镇向莱茵河沿岸的大城市进上无数上等的美酒。一位诗人说:“到了梅茵斯,孤寂的人便会融入葡萄酒的浪漫,化作跳动的精灵,迎风起舞。”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事,连没有喝上葡萄酒的我,也早被这山光水色、古风、民风所深深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