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手的故事

      作者:李蕾2025-07-04 08:55:11 来源:大河美术报

          (1/3)李剑晨先生的金手雕塑

          (2/3)李剑晨 《暮色》 水彩画

          (3/3)李剑晨93岁时创作的中国画《平淡一生》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我家墙上的镜框里,镶嵌着一双金色的雕塑手。这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瘦削却刚劲有力,深布皱纹却散发着优雅的艺术灵动之气。这是一双丹青妙手,是我的父亲李剑晨先生(1900年—2002年)在其100岁时,从他双手上拓下的模型。我的父亲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画家、教育家。他以精湛的水彩画造诣,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享有“中国水彩画之父”的美誉。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及东南大学分别举办活动,隆重纪念他120周年诞辰。

          1999年5月2日,“李剑晨百岁华诞捐赠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所捐赠的作品仅这一次就达120件,是迄今为止捐赠作品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一次。当天,江苏省有关部门领导、众多知名画家及好友专程前来,热情地与父亲握手致意,令他倍感欣慰。开幕式结束后,父亲回到家中,坐在椅子上,深情地凝视着自己的双手喃喃低语:“我这一双手多好啊!它跟着我一百年,教出了多少学生,画出了无数作品,养活了李家几代人。将来有一天离开了人世,我最舍不得的就是这双手,我太喜欢这双手了!”说这段话时父亲两眼已经湿润,我也深受感动。

          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让他的手能永留人间,我四处打听,终于请来了两位年轻人帮老人实现了这一愿望。他们用高分子聚合材料从其双手拓下模型,做成了石膏模,最后用玻璃钢材料做成了一双手模。这双手虽因缺乏血色显得苍老,却保留着皮肤的细腻质感,纹路清晰可见,透着艺术家的灵性。父亲对此很是满意。为了永久保存,我们又去宜兴请人浇成铜铸,再刷上金漆,制成了这双与他真手一模一样的珍贵雕塑,还让这件雕塑握上了画笔。

          父亲离开我们已23年了,当我轻抚这双手时,掌心的纹路间仿佛还留存着父亲的温度。父亲寿登期颐,享年103岁。每每见到那双手模,油然忆起父亲多彩的一生和手的故事。

          父亲的这双手,勤奋而刻苦。他出生在黄河河套地区一个贫困的小村庄。童年时代,他对绘画就有着过人天赋,曾跟随其艺术启蒙人——一位石匠临摹了大量民俗画卷,成为名噪一时的画家。他那双灵巧的小手在墙上勾勒出两只燕子,竟引得真燕扑簌簌地振翅飞来。读小学时,父亲的美术成绩全班第一,算术却倒数第一。校长批评他:“学习逊人,浮躁过人。”父亲为记师训,更名言志,作画《五更犹嫌起舞迟》以励志,并改名为李剑晨,意为闻鸡起舞、晨晓练剑。父亲少年时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和西画。因成绩出众而跳级,与李苦禅、刘开渠成为同班同学并结为挚友。毕业后,父亲的这双手握起了教鞭。随后,他考取公费留学资格,远赴英法深造,成为我国首批留欧学子之一。他与滑田友、徐悲鸿、蒋碧薇、萧淑芳、潘玉良等艺术名家,常在塞纳河畔徜徉论艺。父亲这双手终日不辍,既在画室写生创作,又穿梭于各大博物馆临摹名作,更曾亲自指导潘玉良研习京剧艺术。1938年秋,在巴黎毕加索画展上,父亲的这双手曾与大师相握,共论中西绘画之道。回国后,他一边执教,一边作画,几乎手不离笔。国难当头之际,父亲的这双手毅然捐出全部个展画作义卖赈灾;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神州时,这双手用画笔记录下民族不屈的呐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的这双手拿着教鞭和画笔没有休息过一天。父亲的这双手为中国军事博物馆画过巨幅军事题材的历史油画,为亚运会画过雄鹰振翅的大幅中国画。这双手还是一双快

          手,每年创作数量惊人,父亲年轻时往往半小时就潇洒地挥就一幅水彩,80岁后每日作画1至2幅,一年达四五百幅之多。90岁后,父亲还站在小板凳上创作大幅油画。他说:“70、80正当时!”这双手创作的画作数量之多,已然无法统计。

          1999年,父亲曾获香港“全球杰出人士暨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艺术大师”称号。2001年6月,他又获得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成就奖”,获此奖者全国仅8位。

          父亲这双手曾悉心指导过无数学生改图,牵引着他们的艺术之路,培养出众多院士、部长、教授、建筑师和艺术家。父亲自18岁执教小学起,历经中学教职,后任教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直至103岁辞世,教学生涯长达85载。即便90岁高龄,他仍坚持指导研究生。如此漫长的执教岁月,在中外教育史上都属罕见。香港一位旅行社老总曾受教于父亲,回忆老师时感慨万千:“李先生教学太认真了,我一辈子忘不了。课前他总是提前一小时到达外景地,布置好写生景点,选择最佳角度,坐在小板凳上静候学生们到来。一一布置妥当后,开始个别辅导、改图,一圈下来再改第二轮,有时还画示范图,一刻也不休息。等所有学生走完,才

          收拾好场地,最后一个离开。李先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正因如此,在首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等8位学界翘楚特意联名致电,向父亲这位桃李满园的恩师献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父亲这双手,始终紧握爱与憎的画笔——将对祖国、人民与故土的深情挚爱,对黑暗与反动势力的刻骨痛恨,化作艺术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父亲曾向我讲述,他幼年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目睹京城遭劫的惨状,心中埋下了深深的伤痛。那时家人做面食,年幼的他总喜欢把面团捏成外国人的模样,放入油锅煎炸,之后再掰开吃掉。后来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就读期间,他常去圆明园写生,最终创作了水彩画作《国耻遗恨》。

          1926年北京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父亲目睹同窗刘忠贤不幸遇难,鲜血染红了铁狮子胡同的积雪,同学们的遗体被安放在学校礼堂。怀着沉痛的心情,父亲用画笔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创作了反映历史真相的《铁狮子胡同》。追悼会上,学校将这幅画作庄重地悬挂在礼堂中央,画中

          凝聚着师生们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传递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无声控诉。

          父亲对祖国、人民充满热爱。他长期担任九三学社南京工学院主任委员,连续多届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20世纪50年代,父亲冒着酷暑严冬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走遍祖国山山水水,深入学校、部队、厂矿、农村,创作了《晨——人民英雄纪念碑》《美丽的天坛》《初霁曝帆》《钢都一角》《黄河远眺》《桂林风光》等大量画作,这些作品歌颂了祖国河山之美和广大普通人民的火热生活,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父亲年轻时,中原一带灾难连年,哀鸿遍野。父亲忧心如焚,将从国外带回的画作全部义卖,所得款项悉数捐赠赈灾,回报养育他的河南父老乡亲。晚年他创作的大量作品,绝大多数都无偿馈赠给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学校,甚至送给喜爱美术的小朋友。有一年,父亲辛苦地画了一年画,盘点下来竟只留下了一张。他说:“大家高兴就好,我这双手还能再画。”

          父亲留学归来这双手一直拿着粉笔和教鞭默默耕耘。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父亲这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画家朱德群、吴冠中,建筑家陈其宽、修泽兰,以及院士吴良镛、齐康、钟训正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父亲这双手能同时驾驭油画、水彩与中国画三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坛实属罕见。特别在水彩画方面,他不仅是当代最有成就、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而且他为中国水彩画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水彩画技法》一书再版12次,影响了几代人。他在水彩画创作中提出“水分、色彩、时间”三要素理论,并据此研制出精确的色彩渐变图谱。父亲这双手,将每种色彩中水色交融的瞬息变化完美呈现。美术评论家刘延涛先生称其画“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

          东南大学为感谢对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校友余纪忠先生,特邀请父亲创作画作作为珍贵赠礼。百岁高龄的父亲通宵未眠,次日完成中国画《万年青》。淡墨勾勒的青花瓷瓶上,一条腾龙跃然瓶身,瓶中万年青果实累累。父亲解释:青花瓷象征华夏文明,腾龙代表两岸同源,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愿民族如龙腾飞,似万年青春永驻、硕果满枝。

          父亲这双巧手,既装点生活又温暖人间。家中地板常被他擦得锃亮,桌椅经他亲手油漆后还描上金纹。每逢年节,蒸笼里飘香的枣糕、雪白的馒头都出自他手。衣物在他手中变得棱角分明,皮鞋被擦得光可鉴人。他总爱轻抚鼓楼广场嬉戏孩童的发梢,温柔地抚摸动物园里的猩猩、孔雀、小狗,眼中满溢着慈爱的光芒。然而在生活上,他却是那么平淡。他曾画过一张画,画面上一颗樱红的萝卜,静静地躺在草编的篮子中央,背依几颗葱白清爽的大白菜,质朴淡雅,题名为《平淡一生》,他说这就是他追求的生活。

          步入晚年的父亲,在85岁和100岁时,亲自挑选毕生佳作,分别捐赠给家乡河南省、生活多年的江苏省,以及南京市。他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这双饱经沧桑的手,为世间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如同永不褪色的霞光,永远温暖人心。

          (作者系李剑晨女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2(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