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雕塑家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雕塑家网 -最大雕塑艺术门户网站
#
新闻
综合
市场
活动
拍卖
展讯
预展
即时
回顾
在线
艺术家
名家
专题
观点
对话
访谈
报道
点评
评论
综合
市场
展览
个人
欣赏
名作
视频
素材
知识
技法
趣闻
理论
史论
互动
展销
艺搜
服务
建站
推广
加盟
推荐新闻
[10月31日]
央美“雕塑大系”震撼开幕!刘士铭《劈山引水》引热议
[09月08日]
“共和国首席画师”刘宇一:描绘良宵盛会 传递人民心声
[03月09日]
锡青铜失蜡法铸造技术非遗传承人黄晨宇东方十二瑞兽雕塑展开幕
[01月26日]
2024龙年艺术装置「腾」亮相上海陆家嘴!
[12月29日]
“华夏福瑞生肖艺术邀请展——2024甲辰龙年”正式启幕
[12月25日]
2023首届长沙雕塑艺术大展·访青年雕塑家吴文通
[11月24日]
刘士铭雕塑《丝绸之路》:中国方案的艺术呈现
[11月21日]
《美国艺术》主编理查德·怀恩到访刘士铭雕塑艺术馆
[11月14日]
“青铜之魂:刘士铭的经历”在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启幕
[11月08日]
与自然共生 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艺术技法
雕塑的基本工具与基本材料
1.主材 雕塑最常用且最廉价的主材是泥,与雕塑家最亲近的也是泥,它具有可塑性强,改动方便,保存难度小,温度适应范围大,造价低等优点。从小稿子到大型雕塑,都是用泥塑造原型。 但不是所有的泥都可以作雕塑的。它必须是粘性强、质地细的泥土。目前我国常用的泥有: 黄泥土,产于山丘地,土质较细,粘性强。 青灰土,产于我国江南一带,粘合性强于黄泥,且土质细。 土红色泥,土质细,粘
[详细+]
2010/01/25 14:25:02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木雕的形式与创作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木雕的种类。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它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种类还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二大类。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
[详细+]
2010/01/23 12:18:33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雕塑基础教学浅谈(一)
所谓基础就是发展的准备,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现今的基础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基础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生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及推动志趣的培养上。根据雕塑专业的特点及我个人多年的积累,在这里提出一些有关雕塑基础教学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是关键,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我们的工作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进入艺术人生的平台。教学应在一个艺术思考的环境下展开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尤为重要,老师只是必要时给与引导作用。他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获...
[详细+]
2010/01/23 10:58:46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雕塑基础教学浅谈(二)
一、泥塑问题 1.泥塑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泥塑课把人体写生训练作为泥塑课的主要内容,并把人体结构作为评判标准。按照人体自然形态所包括的比例、动态、及解剖结构来要求学生。将对人体摹写的准确生动作为标准。从观察到理解始终把人体本身的造型作为泥塑表现的最高要求。但是却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雕塑的语言。我在这里是把人体的语言和雕塑的语言区分开,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雕塑艺术的发展。 从古希腊到罗丹,即所谓的古典主义时期,雕塑的语言就是人体的语言。人体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然而从罗丹时...
[详细+]
2010/01/23 10:58:32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雕塑常用材料
1.主材 雕塑最常用且最廉价的主材是泥,与雕塑家最亲近的也是泥,它具有可塑性强,改动方便,保存难度小,温度适应范围大,造价低等优点。从小稿子到大型雕塑,都是用泥塑造原型。 但不是所有的泥都可以作雕塑的。它必须是粘性强、质地细的泥土。目前我国常用的泥有: 黄泥土,产于山丘地,土质较细,粘性强。 青灰土,产于我国江南一带,粘合性强于黄泥,且土质细。 土红色泥,土质细,粘性好,收缩小,是雕塑的理想用土。 陶土,颗粒均匀,粘性强,土质细,但收缩性较大。 这些泥使用前应经过多次搅拌,其使用效果才会更好。 除了用泥做雕塑外,还有用油泥...
[详细+]
2010/01/23 10:58:11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探索雕塑的形态语言
依照词典的解释,“形态”即谓“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学是“研究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与其联用的“语言”一词为“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方式或动作”。据此,雕塑形态语言可以理解为:雕塑家经过综合考虑,采用某些加工手法,作用于具体材料,创造出蕴涵一定含义的实在形体,雕塑形态语言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处理方式。 雕塑形态语言是艺术家围绕作品内容与形式进行思维与行动的结果,包含内容选择、材料选择、形式表现、功能运用等。涉及到雕塑家所处时空的...
[详细+]
2010/01/23 10:58:00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雕塑的内部架子
1.圆雕头像架子(如图3—4) 这种架子有两种:一种是用60公分左右长的方木棒做芯棒,下端用短方木块在台面中心位置卡死钉牢即可;另一种是用角铁或水管做高约60公分左右长的芯棒,下端焊成“十”字架形角铁连接,并钻孔,以便用铁钉在台面的中心固定位置。由于金属对泥的附着能力差,所以一般在金属芯棒上还得绑上一根木棒,用棕绳缠好,这样,头像架就做好了,它要求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左右和前后摇晃,结实牢固。 2.圆雕胸像架子 普通动态的胸像架子,用头像架子即可,只是再在上面绑上更长的芯棒,再用一根横木作肩,用木块把它...
[详细+]
2010/01/23 10:52:31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木雕鉴赏秘要
一、木雕源流 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不少初具雏形的工艺品,至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拍板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发展到产生立体圆雕工艺。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动逼真,又简括凝练,各个部位与整体和谐;刀法爽洁、明快,确有难得的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中立体圆雕的佳品。秦汉时期的木雕工艺,在承袭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更可以了解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这些四足动物造型生动,身长分别在14-55厘米之间,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办法雕制的。因为木材是由纤维细胞组成...
[详细+]
2010/01/23 10:52:14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装饰雕塑的语言特征(一)
雕塑的感觉与度量关系: 体面的:光感、质感,肌理感;形体的: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扩张力、收缩力。 雕塑的语言是单纯与丰富的统一。它的单纯,体现在表现媒介的单纯性。通常,一件作品只用一种材料,材质单纯。它的丰富,体现在材质语言基础上的光影、轮廓、影象、动态、形体、色泽、肌理等的变幻莫测。 光影、轮廓、影像、动态、重心、形体、体量、色泽、肌理都是雕塑艺术的范畴,自然也是装饰雕塑的范畴。 一、装饰雕塑的光影、影像与轮廓 1.雕塑的光影与作用 (1)雕塑的光影 “光”或者说“光源”...
[详细+]
2010/01/23 10:51:56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装饰雕塑的语言特征(二)
三、雕塑的材质、色泽与肌理 在雕塑语言中,材质的自然肌理、人工肌理、复合肌理等,是雕塑艺术语言的文辞海洋,成为丰富雕塑语言的词汇大典。同时,雕塑的材质、色泽、肌理是雕塑的“肌肤”,是触觉感受的出发点与源泉,成为深化雕塑艺术感染力的通道。 1.雕塑的材质与作用 从视觉角度看,雕塑材质与肌理,包括多方面:视觉、触觉及其它感觉,是一种复合感知。 (1)雕塑的材质与形式 1)一种原始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设计、选择、制作,是物我相语,物我相知,物我相融的过程,它们之间的互动,完成了精神与物质的“置换&rdqu...
[详细+]
2010/01/23 10:51:41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1
2
3
下一页
末页
艺术技法
/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雕塑
摄影
民间艺术
水粉
水彩
紫砂
工艺
篆刻
推荐艺术家
/
王兴刚
王小蕙
许鸿飞
孙家彬
钱绍武
程兵
赵萌
孙伟
项金国
吕品昌
刘威
景育民
龙翔
朱尚熹
陈云岗
隋建国
黎明
曾成钢
曹春生
杨剑平
许 江
艺术商城
/
国画
西画
书法
其他
王荣松作品
¥20000
作者:王荣松
尺寸:100x100cm
吕华作品
¥50000
作者:吕华
尺寸:80x60cm
刘斐作品
¥40000
作者:刘斐
尺寸:90x78cm
李文作品2
¥20000
作者:李文
尺寸:100x80cm
艺术联盟商城
点击进入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雕塑家网 -最大雕塑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IAOSUJIA.NET
,
All right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3
电话:
QQ:529512899
424753128
地址:
邮编:100069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