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格瞬间的大师——兼谈人物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汲平2011-03-30 10:44:1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划时代的世界,人类的进步更需要我们人物摄影师用艺术的创造力拍摄出艺术精品,用摄影这种超国界的无声语言体现艺术的价值。对于人物摄影作品,我始终有点偏爱,当然仅局限于欣赏。近日,我意外地发现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先生的《古巴本色》、《古巴人》这两本画册。 
        这两本并不算厚的画册,之所以能吸引我,除了书中收录的百余幅形神俱佳的人物摄影之外,还有就是画面如油画般的经典。 
        《古巴本色》、《古巴人》是一本形象的摄影作家的传记,也是一册现代历史的风情画。 
        罗伯特先生摄影作品的本色是一个“真”字,坦荡清纯,胸无宿物,那是和诡谲多变的现实生活相矛盾的。 
        罗伯特先生的作品是“人和家”,现代人的厄运和困难是“无家可归感”。摄影家思考的就是唤醒你、我、他(还有她)的“家园感”,使丧失家园的人“有家可归”。 
        我所说的“家”,当然不是指“成家立业”的家,不是指你那两室一厅7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 
        摄影家的“家”不是具体的“家”。摄影不是寻找具体的事物,摄影所追寻的对象是数学的数、点、线究竟是什么。摄影意义上的“家”,是指精神上的平衡和安宁。罗伯特先生摄影的信念是一个“爱”字,爱人民、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特别是社会的公平合理,人类的崇高理想。这是一种平凡而又高远的境界,他像《神曲》中的但丁那样神游,为了摄影事业,长期在贫民窟里穿梭。这不但需要坚韧,需要虔诚,更需要不断修炼自身情操的完美。 
        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国家地理》助理编辑克里斯•约翰斯对人物摄影有过这样的评论:“在一个摄影师的职业生涯中,要想拍出真正令人满意的照片,需要跨越的时间和距离是极大的,甚至可以用几周、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或者几千英里的距离来衡量。因为摄影,每一天都变得无比漫长,这些充满了疑虑的日子,折磨着每一个在异域进行着创作的摄影师,特别是那些顶尖高手。”观罗伯特先生的人物摄影,他不仅是表现人物的外表形象极其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正确反映时代的特征,环境、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诸多元素。罗伯特先生拍摄的特点不求张扬,心甘情愿蜗居在古巴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洞察秋毫,反映时代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道是摄影是对直觉、幻觉世界的陈述。科学和摄影是揭开直觉世界的面纱。科学是揭开第一层面纱,摄影是揭开第二层面纱。世界一共有几层面纱?当然,艺术不能用简单地政治化,关键看他是反映什么思想内涵,通过它能得到什么启示,产生什么作用。罗伯特先生的作品来自古巴的平民人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具有一种亲和力。他还有一个习惯,当一幅作品完成后,便会把它送给被拍摄对象,听取意见。罗伯特先生说:“一位摄影师很难判断自己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有一次,我把一幅制作精良的作品拿给一位老妈妈看,她拿着照片一动不动地看着,泪水夺眶而出,我说不出这幅人物肖像有多打动我。”由此可见,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艺术精湛,制作精致,更需要突出人情的亲和力。难怪摄影师威廉•艾伯特•阿拉德对这种亲和力满怀情深地说:“一张出色的人物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摄者内在精神力量,它是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她)。”我们时代的结症所在,归根到底是人与人性,人与自身的相遭遇。一次,罗伯特先生为一个平民拍照,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次被摄者不堪合作,罗伯特先生不得已只能选择被摄者坐在自己屋里眺望远处的风景的背影按下了快门。尽管拍摄时罗伯特先生满怀绝望,但恰恰是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通过影像架起了一座诚信的桥梁。罗伯特先生对此颇有感悟地说:“我记得我们分手的时候,被摄者一言不语地陪着我一直走到院子的门口才与我道别。我看着他那微笑地目光,泪水分明是在眼眶里打转。” 
        人说人在得意、幸福的时候,并不需要摄影;处于精神孤独、危机四伏的困境,则倍感需要。 
        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罗伯特先生的人物摄影作品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他的作品均来自底层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在人民大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许多老百姓看了之后都很感动,都愿意让罗伯特先生拍摄;其结果引起共鸣产生艺术效应。对此,摄影师约迪•科布认为产生这种艺术效应和艺术魅力是:“我们需要属于自己人物的摄影画廊——勾勒我们的自身、家庭、朋友——典雅高贵、魅力十足、深情款款而不是惊恐不安、令人讨厌或痛苦不堪。我们不堪回首家族的葬礼,却要把婚礼留在美好的记忆里,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安慰。”其实,约迪•科布所认为的艺术魅力正同罗伯特先生所传递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他们传递的是一种信息内容,造型技巧及其审美程度。罗伯特先生对一张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人物摄影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品要运用新颖的构思,独特的处理方式和拍摄技巧,以及富于美感的表现形式,才能够吸引观众,引起注意。记得罗伯特先生在上海朱家角为一名画家所拍的一张照片,画家被安排在竹帘里,环境晨雾弥漫,营造出画家作画之前的构思状态,那种沉思所形成的“雾里看花”,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在不同的乐器上以强弱不同的音色所进行的变奏。我赞赏这种朦胧美,而厌恶那种玩弄技巧的含糊性。评论家利厄•本德阿韦德对这种状态的描写也情有独钟,他说:“一个人的性格远比他在任何一瞬间被展示出来的形象都要复杂得多。也许我们只能希望照片能为我们了解一个人提供的一些帮助。我赞同这个主张,因而把摄影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并邀请读者敞开心扉接受摄影的真正性和想象力。”所以说,优秀的人物摄影要由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三者统一起来才有个性,只有是独特的,个性的,才有可能成为艺术的,才有可能具有更大的欣赏价值。摄影是摄影家心灵的历史;是他的心灵运动的轨迹和记录。 
        评判一幅人物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可欣赏性,要依据视觉的吸引力,审美的导向力,情感的冲击力以及摄影本身的技术质量。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琳曾竟这样评判人物摄影作品的价值,他说:“很多最好的人物摄影作品都给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美,而这种美与摄影对象的相貌并没有多大关系。正如桑塔亚纳提醒我们的那样,‘美是一种情感因素,是我们的快乐,但是我们把它看做是事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可能正是这种摄影对象和摄影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决定了一幅人物摄影作品的价值。”罗伯特先生说:“摄影图像不等于艺术形象,图像只是被摄景像的简单实录,浅层次地重复,客观存在;而艺术形象则需要从被摄影物背后渗透出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它具有个性特征的典型,是具体性和概括性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观罗伯特先生的人物摄影作品,他镜中的人物注入了相当的作者主观色彩,其区别在于有没有审美价值。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戴维•艾化•哈维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通常记住的都是人的面孔。不是名字,只是面孔。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存储了成千上万的人的脸。由于这种特出性;人物摄影理所当然地永久锁定了其在摄影领域的重要位置。”罗伯特先生的人物摄影之所以引起观者的震撼;它具备了双重审美特征:一是与其它艺术一样,它有艺术的共性;二是要有摄影独特的美,那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感受,但却是独特的,从未有的,绝对新鲜的,令人惊叹补己的……摄影当以影响千百万人的视角、视野和心灵境界为目标。 
        人物摄影作品既然是艺术作品,那它是有价值的,一幅值千金,同时又是无价的,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衡量。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