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士铭雕塑《丝绸之路》:中国方案的艺术呈现

      作者:admin2023-11-24 09:06:2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丝绸之路》矗立于埃及开罗美国大学

        近期,一尊名为《丝绸之路》的中国雕塑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备受瞩目,因其行程与“一带一路”峰会不期而“遇”。2023年10月,这尊大型雕塑在埃及安家落户,结束了长达10个月的旅程。它的落户恰逢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这一举措为中埃两国的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件新的盛事。

        《丝绸之路》落户埃及是艺术、文化和友谊的结晶,这尊雕塑由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捐赠给开罗美国大学。它不仅为开罗美国大学增添了一件宝贵的艺术品,更是为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艺术瑰宝。它是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历史的最好诠释,也对于世界各国对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3年2月26日,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和开罗美国大学在埃及开罗新城举办仪式,庆祝“刘士铭学者基金”成立,同时举办大型雕塑《丝绸之路》捐赠仪式。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代表团、开罗美国大学校领导、校董事会、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当地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jpg

        2023年2月26日,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和开罗美国大学在埃及开罗新城举办仪式,庆祝“刘士铭学者基金”成立,同时举办大型雕塑《丝绸之路》捐赠仪式。图为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代表团、开罗美国大学校领导、校董事会、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当地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丝绸之路》是已故中国雕塑家刘士铭先生的作品,亦是他坚持“中国做法”学术主张的代表作。一尊风化的骆驼雕塑,腹部被雕琢出一个洞,洞内则是一尊佛的半浮雕像,像一座小山石般自然呈现,神态清晰可见,佛像背后有若干个窟龛布局。历经风化而昂首挺立的骆驼,代表着历史的沧桑与坚韧。安详端坐的佛像,护佑着千年丝路,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尊雕塑作品将丝绸之路的历史厚重和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魅力,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微信图片_20231122084238.jpg

        《丝绸之路》(背面)

        在创作《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刘士铭先生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回归及创新,他融入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元素,将佛像的背后设计成若干个窟龛,既体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这种热爱与敬意,使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雕塑艺术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丝绸之路》创作草图(残缺)

        二十世纪初,西方雕塑的概念与技法引入中国,把西方的“人体”作为课程的主干,刘士铭先生曾是这个教育体系里的尖子生,他在学生时代创作反映土改生活的作品《丈量土地》是新中国首件被送往国外参展的雕塑,后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1958年以大跃进为题材的大型雕塑《劈山引水》,轰动一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雕塑都曾留下过他创作的痕迹,刘士铭先生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青年雕塑家之一。

        然而1974年后,刘士铭先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一大批中国传统雕塑的文物原件,这对他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他意识到中国现代雕塑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形态,而不应该局限于西方标准。于是,他开始致力于探索并实践中国做法的雕塑作品。

        刘士铭先生曾说,有人将我创作风格和主题的改变称为“反叛”,我觉得不太妥当,还是说“执拗”更好些,是我执拗地要回归“中国做法”。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刘士铭先生坚持立足中国古典艺术、本土文化,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多种类别的民间美术,继承中国古代 “塑像”传统,尤其主张从中国历代泥塑传统中汲取养分进行当代陶塑转换,这是他对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贡献。

        刘士铭先生从不以艺术家自居,他始终自视只是一个做雕塑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他或许未曾预料到,在他离世后的十多年里,他的作品会跨越国界和文化的隔阂,在艺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并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亮相。他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成立了“刘士铭雕塑艺术馆”,以此纪念他的艺术成就并深入研究他60多年不懈探索的“中国做法”。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在2019年成立,《刘士铭学者基金项目》已在全球十多个国家三十余所大学设立,他和他的雕塑艺术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精神文化交流的独特媒介。这些事件不仅是对他艺术的肯定,更是他在中国雕塑复兴之路上留下的鲜明印记。

        如今,刘士铭先生的艺术作品《丝绸之路》再为共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这无疑是对他艺术追求的再次肯定。从国际视野来看,这件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愈发引人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刘士铭先生的中国做法雕塑也成为这一倡议的艺术呈现。

        刘士铭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他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丝绸之路》作为中国现代雕塑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示了刘士铭先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也为中国雕塑艺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对历史的回忆和致敬,更是对中国雕塑复兴之路的期许和展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丝绸之路》这样的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推向世界舞台。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艺术家继承和发展刘士铭先生的“中国做法”,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相关资料图片

        中央美院举办的“红五月创作展览”学生成绩展览得奖作品:右下图为《丈量土地》刘士铭(四年级一等奖)。该作被选送出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是新中国首件国外参展的雕塑,后由捷克共和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8年《劈山引水》在中山公园落成合影

        《劈山引水》表现了与时代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炽热激情,讴歌了大跃进时代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件气势磅礴的大型雕塑作品,当时矗立在北京长安街中山公园的入口,在全国报刊发表,出版彩页画册,社会影响很大,是一件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时代代表作。被周扬称赞为“这是一件永恒的不朽作品”,钱绍武先生称之为“在我国雕塑史上是会留下来的少数作品之一”。节选自《真正的艺术——刘士铭雕塑艺术研究》,作者殷双喜。

        2001年《劈山引水》图片入编《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编制,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70年代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同学、同事合影

        晚年的刘士铭拄着双拐在创作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57(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