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判城市雕塑

      作者:汲平2010-01-05 15:57:2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我国大约有五六百人具有了城市雕塑的资格证书。近几年间,中国新建的城市广场据说有三千多座,广场里大多都有雕塑。

          现在原创作品也还十分缺乏。

          胥建国: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国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组委会艺术总监

          ■“丑城雕”
          记者:北京前些日子曾经拆除了一些丑城雕,比如劲松街头比例失调的“胖美人鱼”等等,艺术家和百姓都额手称庆。反过来问,“丑城雕”何以矗立街头?

          胥建国:北京拆除一些不太好的、比较粗糙的雕塑,我认为非常好。据我所知,不仅仅是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这个我觉得是必须做的,把那些艺术性上不是很好的、加工比较粗糙的,从我们的环境空间中清除出去。因为城雕要放在公共的空间中,它又有公共艺术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不同于展览性陈列的架上作品,公共的概念应该是包含着艺术家对公众的理解和对公众的一种责任。它还要反映大众的一种审美,带动和提高大众的审美。

          公共艺术包括很多,甚至路灯、路牌等等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公共艺术,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中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可以在城市空间中与建筑、街道相协调,能够在一些高大的建筑与人之间得到一种缓冲,使人心理上解脱一种压抑的感觉,它还可以揭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文化品位。另外,雕塑这种立体的造型形式,对空间的作用,应该说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很难取代的。

          反过来说,为什么会有一些比较粗糙比较劣质的城市雕塑?有几个方面因素,一个方面,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城市雕塑人才发展却与这种发展不相适应。我们四年培养一批雕塑家,可能跟整个雕塑发展趋势并不同步。可能就有一些不一定是进行雕塑研究和创作的人员,也去进行创作、设计。另外,也不排除有一些经济上的驱动,可能一些小的公司也承接某些城市雕塑的设计。还有一些厂家在制作上可能是强项,在设计上并不是强项,但他们也参与到城市雕塑的设计方面来了。可能就从多方面导致了城市雕塑的粗糙,品质的低劣。我想,现在由有关政府部门来做这样一件事,非常好,非常应该做这件事。

          记者:有些城雕商业味道很浓。据说这些城雕的创作过程像是工厂流水线生产,反正艺术家也不署上自己的名字,所以根本不去更多考虑艺术因素,做一把活以后拿钱就走。

          胥建国: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就像母亲生一个孩子一样,他会非常地珍爱它,非常倾心地去呵护它。城市雕塑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已经变成一个工程项目,必然涉及经济投入和相关的造价,那么不可避免地要和经济发生关系。有一些不是完全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人员或是公司,因为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他们也会参与进去。这就会对雕塑的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建设部和文化部颁发城市雕塑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五六百人具有了城市雕塑的资格证书。雕塑应该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艺术家来设计,仅仅是一个在美院学过雕塑的学生还不够,他不一定有资格。

          在城市雕塑的管理方面,应该说力度还很不够,尤其是对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的雕塑,我们对它的管理力度还非常小。应该有一个专家评审组,或者采用专家和群众共同评议的方法。不错的作品再去实施,我想出现问题会少一点。

          但是现在很多城市雕塑都是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这是因为国家在统一管理方面确实还有难度。比如企业直接出资金,我就需要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作品,请个相关的公司或请个雕塑家就去创作了。这也很难去管理。

          所以艺术家、政府相关的机构、企业共同把关,才能把劣质的城市雕塑清除掉。

          ■眼光为什么不一样

          记者:王府井金街有三组反映老北京市井生活的雕塑,群众叫好,专家批评,分歧很大,为什么艺术家和一般民众的眼光不一样?

          胥建国:一件作品,有批评的声音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从我个人感觉,王府井金街这三组雕塑,在这么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商业街里面,采用了这么一种形式,反映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组人物形象,我觉得还是非常有艺术个性与特点的。

          一组雕塑与一条商业街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密切,形式上有多么协调,其间的得失,我想大家都可以尽可能地去批评讨论。我们要探讨的一个是文化的协调性,一个是文化的差异性。有时候反衬也很有意思。大众非常喜爱这个作品,大家到王府井都喜欢在这里坐一坐,拍一张照片,觉得非常好非常有趣味,反映了老北京的风情、老北京的特色。那么从这个角度去说,我觉着这一件作品,从它的特定环境、特定背景来说,还是有非常多的有益的一面。从多方面去谈,我想是不是更客观?

          记者:对一件城雕作品,谁更有资格判断是与非,好与不好?

          胥建国:我觉得判断一件作品好坏,取决于两个主要方面。艺术家、专业人员是一个主要方面;另外一个就是大众。因为专业人员的评价更是从艺术文化、雕塑的艺术形式等等方面去评价、认定,包括雕塑制作的精细程度、材料的选择和塑造的方式等等。而大众的判断更多的是从喜爱的程度出发。

          就像王府井这几组雕塑,经过这几年的风风雨雨,能够受到这么多民众的喜爱,而且这种喜爱是有目共睹的,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予认可。当然我也知道有一些专家不认可这几组雕塑作品。

          记者:说到这儿,倒有必要谈一个最初级的问题:什么是城市雕塑?

          胥建国:中外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不同。就西方而言,古希腊已经有了城邦制,同时也产生了相对于我们现在的概念就是“公共艺术”的一些雕塑作品。当然准确提出公共艺术的概念,是十七十八世纪了。

          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城市完全是皇家自己的一个大家园的概念。所以说中国的历史上,缺少城市雕塑这个基本的概念,中国古代雕塑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

          中国的城市雕塑应该说是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留洋的学者回来以后,才开始把西方的这种雕塑艺术介绍到中国的,在当时的背景下,做了一些实际上是以人物纪念雕像为主的雕塑,有些是放在城市的某些环境中间。但这个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实际上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十大建筑、我们的广场中间,出现的雕塑才是我们的城市雕塑。1983年左右,我们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就是现在的全国城雕委,原来叫城市雕塑工作组,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条例等等的制定。

          但城市雕塑得到广泛发展也就是近五六年。近几年间,中国新建的城市广场据说有三千多座,广场里大多都有雕塑。还有社区、街道和一些相应的纪念场所的和游乐场所的雕塑。

          ■城雕与城市雕塑公园

          记者:雕塑主题公园整体经营情况不好。据报道,两年前号称当时全国最大的广州雕塑公园,每天只能卖120张票。还有一些地方的类似公园也都是惨淡经营。

          可也有人说搞雕塑公园是一种“稳妥”的选择——既然那么多人都对城雕不满,那就多做展览,说明出钱的人聪明了。

          您是北京城市雕塑艺术展组委会的艺术总监,怎么看北京雕塑公园?

          胥建国: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兴建比较艰难。但对北京的城市雕塑建设还是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雕塑公园的兴建与一件城市雕塑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雕塑公园是规模性的,它涉及到经济的投入、环境的结合。近几年一些城市举办了一些有关的雕塑大赛,或者以雕塑公园这种方式进行的主题性创作。包括长春、杭州、石家庄,也包括北京的延庆。应该说,都为北京这次雕塑大展积累了经验。

          北京今年这次城市雕塑艺术大展是一个以交流超越融合为题的大展,不仅是对中国近五十年来中国雕塑的一次梳理,也是与世界雕塑的一次大规模的交流。同时也是为了给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做艺术品的储备。把其中的作品优中选优,放到合适的环境中。

          记者:去年北海公园的亨利·摩尔作品展,就像当时的秋冬天气一样冷清。这样一个大师的作品却没有招来更多的欣赏者。怎样更好提高百姓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

          胥建国:一件很好的艺术作品,能不能让大众认识,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现代雕塑表现形式与传统雕塑表现方式的差异,认识上肯定会有一些无所适从或者说是抵触。

          一方面要让我们的艺术家去向民众解说,通过作品、通过引进国外艺术家的作品,给大众提供一个用多元的思维去理解雕塑艺术的前提;另一方面大众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接触现代的、抽象的艺术。比如这次雕塑大展就从多方面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并且通过创作介绍、现场观摩等等方式,拉近了现代雕塑与大众审美之间的距离。

          但是现在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作品还是在展厅里,在陈列室里,没有走到观众的面前来。再有,我们的原创作品也还十分缺乏,我们的艺术家是不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真正创作出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以提升大众的审美?这是我们的艺术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6(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