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05 16:05:2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一、回顾
多画山林隐逸而少画闹市城镇,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古人虽有宫廷、文人、仕女或市井风俗之作,却向来不占主流,尤其不占写意水墨画的主流。宋以来的水墨画大家,大抵都以山水花鸟名世。这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一大缺憾。及至近代,身居商业都会的海派画家,依然是多画花鸟山水--海上的书画接受者们,不论官、商、士、绅,基本承继着老习惯,不出“烟云能供养,书画可清心”的价值目标。约略区别于古人的,不过多求些新异、浓烈和世俗趣味而已。即使画人物的任伯年、钱慧安等,亦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士人肖像为主,并不很关注当时的市民阶层。这与中国的农业文明、老庄思想、都市的不够发达有深刻关联,本文不述其详。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以徐悲鸿、蒋兆和、黄少强、赵望云、丰子恺等为代表、描写现代生活的新人物画,其中徐悲鸿多画古代圣贤、侠义和肖像,黄少强、赵望云画农村人物,惟蒋兆和与丰子恺以人道情怀和批判眼光描绘城市人物与生活,体现了一种新倾向。50年代以降,艺术创作成为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工农兵成为画面主角,出现了叶浅予、李斛、黄胄、杨之光、方增先、王盛烈、程十发、刘文西、卢沉等一大批人物画家。他们画舞台人物、领袖、农民、战士或少数民族妇女,极少画普通的都市人群。凡涉足城市题材,也只画工人、干部、劳模,并且是清一色的正面歌颂与宏大叙事。在“舆论一律”的规定性语境中,在“你不歌颂无产阶级就歌颂资产阶级”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画家们失去了对生活和艺术独立思考的权利。他们的歌颂常常是真诚的,但也真诚的用千篇一律的粉饰性话语掩盖活生生的现实真实与思想真实。有着复杂思想与人事背景的都市生活不能进入他们的画面,乃情理中事。
新时期以来,画家逐渐获得了个人选择与创造的自由,都市景物和人群开始映入他们的视野,但一般中年画家不可能迅速改变他们熟悉的农村或山水花鸟题材,开拓城市水墨新局面的历史使命落到了一代年轻画家肩上。他们是朱新建、李孝萱、王彦萍、黄一翰、李津、刘庆和、纪京宁、郑强、王颖生、邹建平、邵戈、钟孺乾、韦红燕、刘彦……等等。一些探索抽象水墨的画家如石果、阎秉会、王川、方土等,也表现出对现代都市心灵与文化现象的关注。可以说,主要肇源于山林自然与农业文明的水墨艺术,正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与现代都市结缘,成为以都市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现代文明的一个独特景观。
二、障碍
以水墨表现都市人生与景观,存在着诸多障碍。在障碍面前,许多人或望而生畏,欲进又退;或浅尝辄止,绕开而去;或停于表层,无法深入。
1、观念障碍:以为水墨向来面向造化自然,不宜描绘喧嚣的城市人群和沉重的水泥建筑;以为水墨向来倾向于怡悦性情、悠闲把玩,不宜也不必去表现严肃的主题,沉重的思想。但已有的成果表明,水墨形式蕴藏着表现都市生活的巨大潜力,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实践、探索和开拓。
2、习惯障碍:习惯于既定题材,既定画法,既定风格,既定受众。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跨越习惯不仅困难,而且危险--可能失去既得的一切。习惯是一种满足,一种惰性。不能克服对艺术的习惯态度,不可能有突破与创造。
3、批评障碍。对于都市水墨探索,我们缺乏充分的支持与研究。时下评论多炒作多追踪时髦,缺少独立的提问、分析和判断,消解了批评的意义。有洞察力和历史眼光,谙熟水墨艺术,独立、客观、尖锐又有包容性的批评,是催生都市水墨艺术的强大动力。
4、环境障碍。当下环境的特点之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力,许多有益的都市水墨探索至今不被一些官办展事所接纳。特点之二是,以商业为本质的大众文化席卷而来,使都市水墨向着市场的需要转变,迅速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失去了批判性的功能。
5、语言与技巧障碍。现代都市展现的新人物、新衣扮、新情感,新生活方式、新人群关系、新器物、新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是传统水墨画不曾面对的。其既定语言和技巧不够用、不尽适用,而要移植、改造和创新它,又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所创造与建树,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如何在传统语言方式与技巧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营养,而不是简单地用西方画法取代它,是最大的难题。
有障碍才有难度,有难度才能考验出画家的决心、力量与水准。水墨艺术的现代性与现代化,不能只是缥缈的海市蜃楼,也不能只是一种形式手段的翻新,而必须实在的面对现代中国人,尤其是都市人与都市生活。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画家创造性的领域,可以描绘,可以抒发,可以画人,可以写景,可以具象,可以抽象,可以正面写,可以侧面写,可以颂美,可以调侃,可以揭露,可以批判,可以描述心理幻觉,可以刻画赤裸裸的生存状态,可以喜剧,可以悲剧,也可以悲喜剧……。当然,实践探索会不断遇到新障碍,不断克服它们的过程,也就是水墨画不断焕发新生机、新生命的过程。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