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锦绣的装饰性艺术特征

      作者:汲平2010-08-03 10:47:13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装饰,一般指修饰打扮的意思。装饰性“泛指艺术作品的一种特殊性质。这类作品往往在形式上规范明显,渗透着装饰手法,给人以优雅修饰之感。”(见《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5页)。
        工艺美术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美化人们的生活是其最根本的功能。现代工艺美术无论是日用工艺品还是陈设工艺品,出于功能的需求,在视觉上体现出的形式美感和抽象美,装饰性语言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刺绣艺术是现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类别。我国传统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其而言,从《诗经》上赞美周公、秦襄公的绣裳,荆州出土的龙游凤舞,猛虎瑞兽的战国刺绣纹样,到绚丽多彩的民间刺绣,无不体现一种“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装饰美感。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较早的刺绣残片,如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战国中期《对凤对纹绣浅黄绢衾》、《飞凤花卉纹绣》“……图案布局有序、变形的龙凤形态生动、规律中出变化,形成华丽而浪漫的装饰性图案。”(《中国造型艺术辞典》927页)1972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浅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茱萸绣绛色绢》“……纹样繁多而细密规则分布、装饰效果颇佳。”(同上735页)又如1965年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刺绣针势走向皆依人物花纹的运动生长方向灵活变化,满地施绣,工艺细腻,构图严谨,色彩浓艳辉煌。”(同上742页)足见早期中国刺绣艺术本体语言,装饰性是其重要特征。
        此后,三国时有用刺绣作地图的记载。唐代永贞元年,南海少女卢眉娘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宋代创造了平线绣法,逐步形成丝绣准则,在绣品风格上设色丰富,施针匀细。缘于文人的参予,开始盛行用刺绣作字画、摆饰等,传统刺绣从以往日用性功能开始向欣赏性方面倾斜,摹仿名人书画成为时尚。辽宁省博物馆藏宋人《绣线瑶台跨鹤图》即是现存的一幅代表作品,有专家评论“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形,与宋代绘画殊无两样。”(《中国造型辞典》748页)与绘画“殊无两样”真是生动的话语,却首开后来明代露香图“顾绣”的先河,从此传统刺绣主流逐渐转变为依赖传统绘画,“以针代笔”的“画绣”,独领风骚数百年。
        有趣的是外国人常把中国传统绘画看成是装饰画。就古代艺术而言,由于注重主观意象的表现性,给以线造型的东方艺术赋予了变化丰富的装饰元素,无论在主题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具有这个特点。比如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中绚丽多彩的佛国场景,又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经典画面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特征。西方古典绘画除了光影表现,也有以线造型的,却较偏于客观的再现性。就摹仿传统绘画使其“殊无两样”、“以针代笔”的中国古代刺绣艺术而言,装饰性同样是其重要的艺术特性。
        到近代沈寿、杨守玉先生吸取西洋绘画表现光影效果的手法,将西方美术融汇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先后创立了“仿真绣”(美术绣)和“乱针绣”。特别是仿真绣一改过去平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绣法,沈寿先生在《雪宦绣谱》妙用篇中说:“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在“绣要”一节中提出“求光”、“肖神”等六个要素。总结了以往实践的经验,中西结合地融合了西方摄影、绘画利用色彩光影造型的形式要素。“仿真绣”、“乱针绣”画稿的选择突破以往“画绣”以中国画为粉本的定式,而选用油画、素描和摄影照片来作为刺绣画稿,来适应表现画面色彩明暗的形式语言。“仿真绣”和后来的“乱针绣”在其针法的变革与创新上,拓展了传统刺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别是“乱针绣”终于成为新的时尚,调整了人们对刺绣传统的认知和观念,也完成了一次刺绣从传统装饰风格到现代写实风格的革变。
        以上可见刺绣画稿的风格,直接关系到刺绣表现的形式语言,画稿选择对刺绣艺术的重要性,导致现代刺绣已经明显的分化成具象的再现性和意象的表现性两种手法。参照油画、照片效果,利用光影、色彩造型的仿真绣、乱真绣属于前者;依托传统绘画名画名稿的属于后者,形成了现代中国刺绣艺术的主流,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工艺美术的审美取向。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此情境下“以针代笔”、“栩栩如生”、“细密无痕”的复制、摹仿画稿之风,建国后已经做到了极致,体现了艺人们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负面效果一样,如果不走艺术创新之路,也难以避免的走向老套和平庸,会导致忽略和弱化了传统刺绣艺术本体语言的发挥。
        彩锦绣是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在传统民间刺绣的基础上,继承沈寿先生“以新意运旧法”锐意创新精神的新型绣种。回看刺绣艺术作为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部分,伴着人民的生活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之路,作为传统刺绣的变革和创新,彩锦绣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生的,它的出现是从旧形式中脱胎出来的。“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以传统手工艺为重点,过去主要从事刺绣的研制。它们不满足于刺绣的陈陈相因,以刺绣名人书画的逼真为能事;吸收了花样繁多的民间绣法,创造了一条新路。”(张道一《美术长语录》84页)这里除了对传统的继承,也包括对外来形式的借鉴和吸收。
        彩锦绣艺术源于传统民间刺绣艺术,有其深厚传统文化的背景,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间艺术作为民族的母体艺术,传统文化的大动脉,有着永恒的魅力。民间艺术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抒发和寄托了劳动人民淳厚朴素的情感,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民间艺术常用装饰性手法来体现人们的审美理想,千百年流传的中国传统民间刺绣也不例外。
        彩锦绣艺术意象的表现性手法,承传历史的装饰性手法是其最典型的艺术特征,一部中国的装饰艺术史,即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彩锦绣艺术的装饰性,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回归,是对刺绣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亦是对现代艺术形式美、抽象美的形式法则的强调和运用,体现在具体的画稿设计,利用材料,针法处理等表现手法所产生有别以往的视觉美感。
        材质是工艺美术影响设计和工艺制作的首要因素。传统手工艺只有利用材料,依据设计,通过工艺制作的过程,才能完成展示其独有的艺术特性。彩锦绣使用的材质,底料为经纬线织就的半透明的全丝筛绢和瑰丽多彩的丝质绒线,本身就具有装饰性的美感。
        针法即绣制的技法,是构成绣面最基本的元素和单位。彩锦绣的针法源于传统民间刺绣的“点彩”和“纳锦”。所谓“点彩”是依据底料的网格整齐排列绣制的“点的线”、“点的面”的感觉;“纳锦”又叫“戳纱”是通过绣制时跨格处理,条理与反复、平齐或斜变产生的针法序列。一般的说以罗纱材料为地,穿针引线,按其网格有规律的施针45°斜格向上一格成点彩,横、竖、斜跨数格成纳锦。
        刺绣艺术不同的针法在绣面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统平绣是根据所绣物体的结构变化用针,经过艺人长期的归纳总结,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格式。彩锦绣是根据内容来选择或重新设计针法,抽象的形态要尽量与表现对象意象的契合,往往能较多的体现个人的情感喜好、审美理想的东西,有变化方便的自由,目的是将艺术的意匠之美与利用材质的工艺之巧尽量统一起来。
        彩锦绣的装饰性特征就其针法处理而言,针法纹样是规范明确的样式,构成绣面的最基本单位。“纳锦”的针法由于能准确按照罗眼网格施针,使得绣出的图样从局部看都带有棱角,方中有园,园中寓方地表现出浑厚朴质的装饰美。绣面是通过针法纹样秩序化的排列组合来实现的。其针法纹样与组织手法的不同,形成绣面上较丰富的变化,而不象其它绣种那样比较单一。此种规范明确的,秩序化构成使绣面自然产生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的装饰美感,使针法本身十分“耐看”,释放和展现了刺绣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审美价值,在视觉上也强化了彩锦绣装饰性的艺术特征。
        彩锦绣一张绣稿能够获得多种不同的针法处理,产生出不同肌理的视觉效果,供设计制作者选用,这与现代艺术作品注重肌理、笔触 之美不谋而合。现代艺术作品的材料在丰富拓展以后,不仅讲究视觉效应,更增添了触觉的功能,生活中人们面对一件肌理丰富,质感对比强烈的现代作品,观众往往可以用眼睛去“触摸”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彩锦绣变化丰富的针法肌理,与传统绣法相比,更多的体现和具备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性。
        彩锦绣的装饰性特征,自然也对画稿的选用、设计提出要求。彩锦绣画稿以线造型的平面化装饰语言的确立,是基于其材料和工艺的发挥,是广泛吸取传统绘画和装饰艺术、现代艺术的语言广采博览的发展起来的。常采用二维造型或多维的空间形态构成画面,取得了表现上的自由;简约单纯的造型、适度的夸张变形、不拘泥于具象的真实,从自然形态到装饰形态的加强减弱,“造型”与“造意”以及适形造型等都是常用手法;色彩处理一般也是意象化的,其明度、纯度、冷暖的关系是体现在平面化装饰语言中的。因此亦可以说彩锦绣画稿的设计本身就包涵着许多现代绘画的创作要素。
        彩锦绣的装饰性特征,顺其自然拓展了传统刺绣艺术应用的范围。除了在日用工艺、陈设工艺、旅游工艺品上的体现,彩锦绣工艺也走进了现代公共艺术与室内设计的领域。南通工艺美术所曾先后在南京、北京两地举办现代壁挂艺术展,“将艺术的意象之美,同各种材质的工艺之巧完好的统一起来……。”“当然不难看出,利用刺绣技法是他们的拿来好戏;有的作为铺衬,有的用以勾勒起来统一整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张道一《美哉巧艺》——祝南通壁挂艺术展)1983年研制的北京长城饭店大型彩锦绣壁画《长城万里图》。(张仃设计)首次将刺绣艺术与现代公共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之无愧地载入中国现代壁画艺术的史册。
        回顾彩锦绣的发展过程,欣逢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装饰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首都机场壁画创作为契机,现代装饰风的扩散发展,艺术家进行的各种尝试,创造出的多种装饰艺术样式,常为彩锦绣画稿创作所参考,有的可以直接选用作为绣稿制作。同时彩锦绣 作为新的现代手工艺门类,装饰性的针法语言所产生的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也启发了艺术家们的思路,人们从其平面语言的视觉张力,针法肌理的秩序感、材质的优雅感诸多方面找到为绘画创作借鉴的因素。可以说中国现代装饰运动的波及和装饰艺术理论、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是彩锦绣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南通工艺美研究所由于彩锦绣艺术的发端,因此“成为现代装饰绘画运动的重要分支。”(邬烈炎《关于那股绘画装饰风》“东南文化”2000.12期。)
        总之彩锦绣的装饰性艺术特征,是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本语言的回归;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彩锦绣艺术的研制与开发,将传统手工艺提升现现代学术的层面;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转型,在农业文明逐渐淡化的氛围中,更多的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彩锦绣艺术作为现代手工艺的初期形态,使现代中国刺绣艺术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局面;装饰性的艺术特征使彩锦绣艺术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成功结合”的范例。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黄培中、1944年生,江苏如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工艺美术大师。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