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华其敏专访文字实录

      作者:汲平2010-07-05 15:54:3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华其敏专访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关注由中央美院和“艺术国际”联合推出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系列访谈。现在您看到的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第四场,走进演播室的是中央美院华其敏老师。华老师您好。今天他将和我们聊一下《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华老师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现在是中央美院教授主要致力于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华老师作品多次参加由文化部、文联、美协和中国画艺委会举办的重要展览多次获奖,编入了1979——1999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中国现代人物画卷全集,华其敏画集、华其敏写意人物画选、华其敏速写专集等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请您谈一下《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这张作品资料来源,以及收集资料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华其敏:

          接到任务之后第一时间和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联系了一下,他们那里领导非常重视,并且找到了当时女排的教练袁伟民先生,后来他担任过中国国家体委的领导,还有很多别的领导,他们都很热情尽量帮我提供了很多资料,我和他们谈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他们很支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资料并不多,尽管有很多文字、图片画册,基本上也就是大家所见到的照片,我在想可能物质条件的关系,当时中国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没有这么多影像资料,我记得当时看到女排比赛的时候,我也是听广播,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他们提供的也就是影像资料里面的翻拍照片很模糊,好多的画册也就基本上这些资料。

          我本来想二十几年不太远资料应该更丰富,他们很热心讲了很多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对我帮助很大。一个最大的优势,这个事情虽然是历史题材,实际上我亲历过这个过程,等于重新回忆了一遍,当时我记得我刚毕业,在学校里大家在看女排,我没有去看,大家欢呼和叫,我听广播。那时候热血沸腾,大家很振奋的感觉帮助我又回忆了一遍,看了资料又重新把女排的英雄形象,教练从袁伟民到队员郎平等等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我想这倒是能够填补我资料不足的缺点,资料情况就是这样的,后来他们让我去看了现在的女排训练情况,做了一点资料准备。

          主持人:

          大家现在也能看到在我和华老师中间的这张草图是创作的小稿,这张草图的构图您是怎么想象出来的,怎么样创造出来三联画的形式,每一组想要表达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华其敏:

          这个题目叫《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画体育题材又是国画形式画是一个挑战,体育比赛题材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一群人拿一个奖杯好象不能包括全部的精神,比如说奋斗、失败、奋起、努力,它是一连串的概念,我们想到体育都是这样的概念。这样一来我考虑的时候用三联画的形式,主题是获奖胜利了以后大家欢欣鼓舞,但是过程有一部分是在奋斗、拼搏、比赛状态。在时空上、内容上做一点尝试,所以形式有点像屏风式的画法。

          主持人:

          我们知道这次历史画创作和以往的历史画创作不太一样,国家动用了很大的资金组织全国艺术家进行海选,在您来看组织画面人物和以往的历史画创作您希望有什么区别?

          华其敏:

          解放以后这是第三次搞历史画,我印象当中五六十年代历史博物馆盖完以后组织过一批画家画了经典作品(《开国大典》、《八七会议》),我们学画的时候就受那批经典作品的影响过来的。

          第二段时间是文革当中,政治上需要也画了很多历史画,应该说尽管受到很多政治上的干扰,实际上艺术家用了很多的热情,现在看很多作品还是非常经典下了很多功夫,第二段时间我们有很多人已经参加进去搞创作,第三次等于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其实这个事情是国家用这么大的力量来支持,这是件非常来不起的事情,它不但对美术界是一个鼓舞,也是对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成果的检阅。不同的是这样,以前可能因为各种社会原因、政治原因这方面比较泛政治化,有点局限,明显这次重大题材的题目选定面要广,宽容度也多,看问题也更客观。

          这个比较是很明显的,对画家的要求,我记得动员的时候我很感动,几个文化部的领导说了话,不是完全泛泛地说政治任务非常光荣艰巨,是以艺术的规律希望大家画出一张作品,然后是历史画内容的艺术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希望多样化,大家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种东西在以前是很不容易见到的,这次的历史画组织非常内行,而且都是根据艺术科学的规律来组织的,这样一来对我们搞创作的人也是一种鼓舞,要感觉到有一种想画的感觉,不完全是任务的感觉。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文化部的领导要求要尊重历史真实,要提倡艺术的多样化,我们一直在想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两个方面怎样有机结合,在这方面您是怎么考量的?

          华其敏:

          这个题目对国画是最敏感的,因为国画以前传统也算有历史画,《韩熙载夜宴图》也是一个历史事件等等,但好象实际上历史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里不算太主流,因为中国艺术写意比较自由发挥,跟我们概念上的历史画有一点距离。后来我们仔细想了一下实际上回顾一下,看一下世界上卢浮宫、苏联有很大的历史画创作,《自由引导人民》也算是一个历史题材有点浪漫主义,墨西哥壁画很多都是历史题材,典型的例子就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完全抽象表现一个真实的事情,这也表现得很好,实际上历史画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框框,一定要再现当时的情况,它也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用艺术的语言来解释。我也是想了一想,中国画有它的特点,比如说它是比较即兴的,在时空上面比较自由,实际上这也能够变成它的长处,真正到了具体的时候怎么安排像一幅艺术作品这是首先的,而且是中国画的、而且是历史题材的,要做好也得要下功夫。

          主持人:

          我们知道100多个题材里面,您怎样选到了女排的题材,为什么要选这一张?

          华其敏:

          这一张倒是我选的,原来我以为没有别人选这个,听说也有别的同志选了,我也不知道,后来通过让我画这个。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讲的直一点我觉得这个资料比较好掌握,太历史的题材要找资料比较困难,我有一个想法是要想画一群中国妇女的群像,中国古时候有大场面的壁画女性形象,后来基本上就很少了,我有个想法要画新的中国妇女形象,这个题材当时这个事情也感动过我,我觉得有兴趣。

          主持人:

          在历次研讨当中专家们给出观点的时候,历史画很多人群像并置会有雷同和以前历史画有相象的情况,对于群像并置您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我们也看到咱们的作品里动式强烈,背景上也有浪漫主义的处理手法,在这方面您肯定有细节的考量,您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方面?

          华其敏: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肯定有具体的形象,总得表现大家都叫得出名字的几个人。我们也开了好几次草图会,几个老师觉得表现女排运动员的英雄形象,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也商量认为,包括袁伟民教练也这么说,不要完全再现当时的情况或者把人画得为了像这个形象,要超脱现实浪漫一点,这样就给我一个空间,既要有形象,又可以有自由发挥的天地。发挥在什么地方,这个事情考虑过。女排这个事情为什么是摆在重大历史题材,其实大家也有很多人奇怪,包括袁伟民先生都很奇怪,我去找他的时候,他说这个事情变成重大历史题材。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下,大家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实际上振动很大,仔细一想不就是得了一个奖牌,尤其到现在讲起来奥运会以后中国拿个奖牌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球现在比较困难。大家回忆一下那是一个历史时期,那个历史时期(81年)文革刚刚结束,整个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面临崩溃,大家气都喘不过来,国门打开看到我们好多东西不如人家,好多事情我们经历过要奋斗不知道怎么去奋斗,大家心里都很压抑。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事情(女排拿到了世界冠军),这样一下子振奋了,人家行我们也行,马上提出女排精神(拼搏、奋斗、胜利),从这个上面又引发了“振兴中华”这么一个社会主题,当时的口号就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这件事情本身不大,从局部的体育界的事情变成了社会的事件,我想它被选成重大历史题材含义在这里,这两点大家都是一致认识的地方。我自己在搞创作的时候,觉得又有个升华,我觉得女排这批运动员从这次以后,女排胜利以后中国人对运动员个人形象越来越突出,大家都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明星化),比较以前的运动员都是抽象的,为国争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这以后追求成功、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现在的主题,这实际延续到每个人争取自己的价值。

          我这张画的创作点在这儿,个性解放、自我价值,我在具体画的时候,一个是具体形象,我比较想把它画得张扬一点,一般的历史画是在历史环境下人的情况,她们是张扬的,尤其运动员胜利的时候是有手舞足蹈的情况,这在中国人性格上面是一个转折点,这张画画的意义也在这里是一个转折点。

          主持人:

          八十年代的运动员精神状态和现在运动员获奖以后的状态一致吗?

          华其敏:

          这是一个转折点,他们得奖的时候看照片有点矜持、腼腆。我强调从这张开始他们有点个人的出来了,当然跟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更厉害了。事情是从她们这里开始的,从她们的性格上面,宣传也是开始宣传她们个人的情况,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关心郎平的生活等等,这种变化以前是没有的,意义也在这里。不是光运动的事情,从此中国人大家可以讲自己的事情,我要怎么样,我可以成功了,我可以笑、可以哭,现在运动员哭也没有关系,以前哭说是思想不好,胜利要是太张狂又说怎么样。现在我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现在八零后、九零后不知道以前还有这样的想法,不能骄傲、翘尾巴,这是我考虑自己挖掘的点,我把点放在这上面。

          主持人:

          它是偏重于写实的技法,还是最后我们看到成稿大概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华其敏:

          现在基本上就算正稿,形象还是认得出来的,但是在绘画组织上面,我吸收了一点山水画、中国壁画,体育题材是一个过程,很多内容你得要在这里面比较自由的穿插,现在的画有点像平面波普,说现代感也可以、传统的也有这种内容,我很反对传统和现代的决然分开,其实有很多传统艺术手法上有好多东西可以互相借鉴,当然最后画出来还希望是中国画。你不能太像油画靠,因为这里面每一个艺术形式的特长和局限性。

          主持人:

          我们在查阅您的资料的时候,有一个标签一样的说法说您朴素、低调,您在艺术市场和学术界都是这样的形象。以前访谈您提到有本领的画家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朴素的心态才是高手,我想听听您对“朴素”这个词的理解?

          华其敏:

          其实还是一个老的主题,所有搞艺术的人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画什么表现什么,第二是怎么表现。恰恰社会上一般比较注意关注你画什么、表现什么内容,这没办法,艺术都要有主题。但是艺术家本身实际上觉得最难得的也是关键的倒是怎么表现,一个体育题材可以这样表现也可以那样表现,表现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都不一样,实际上好多艺术派别、艺术主张都是怎么表现的关系,要怎么表现,我的感觉就是应该艺术家反而心情要平静,古话也说过将要为文的人先要把自己心情平静下来,比较客观找到一个新的激动点。如果说一个搞艺术的人自己老是被现成的东西激动着,既定的情绪激动着他就很难反映自己的感觉。作品没有自己完全正式的感觉,那就不能感人了。朴素也就是把自己像一张白纸一样干净下来才能画画,如果带着很多观点主义一来本身就被别人左右了。

         主持人:

          我们知道您是改革开放第一届中央美院研究生,您的同学有刘大为、陈丹青这些人,他们有的是艺术市场上很活跃的弄潮儿,有的是在艺术机构当领导。您一直在学院几十年如一日创作,您怎么样平衡学术和市场的关系?

          华其敏:

          我觉得很幸运,我和很多学生也说,能够有一个机会跟一批当时都很成功的青年艺术家在一起,实际上学校里和老师学很重要,跟同学互相之间的影响印象更深,他们的水平都很高,而且每个人都有各方面的长处,我得到了非常好的影响。我自己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合适画画,他们的能力要比我强得多,个人把自己的事情都干完干好就行了。

          主持人:

          现在这件作品占据了您主要的创作时间吗?

          华其敏:

          对,最近一段时期基本上在搞这个,明年要交稿,当然学校也很支持,从学校一直到系里面尽量给时间。

          主持人:

          教学工作和创作时间有没有矛盾冲突?

          华其敏:

          没有。我觉得搞教学的时候,不时地搞一些创作有好处,尤其是大规模的创作,以前社会活动特别多,现在展览也很多,但是这种大家这么认真重视的事情越来越少,因为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家互相在交流、学习的过程,很难碰到一些老教授大家对这一张画评论,现在大家关着门搞自己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大家实际上心里很向往,所以这种机会我觉得很难得。

          主持人:

          我们给每一个访谈作者都会问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这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意义,对您个人艺术之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华其敏:

          国家的意义对精神文明都有好处,国家有一定经济力量的时候在文化上的一种支持、鼓励,同样也增加国家的软实力。对我们美术界讲起来,你发现第一次组织历史画创作,虽然是为了历史博物馆,实际上对整个美术界,我们这代人就在他们作品影响下开始学画接触美术。客观上其实影响很大,当然影响是多方面的,以后是不是这种形式是另外一方面。大家看到国家这样组织,这么多画家集中精力画一批作品来,现在没看到结果。我觉得这在美术界应该是大事情,本身也是一个历史题材,也是历史事件。它这个意义会很深远,也许对以后的艺术创作,我们这几年主张个性、多元化,画的风格已经很多了,但这是大家自己在探索,是不是经过了这个以后又变成了整个社会对绘画的认识、宽容度,对艺术的风格、品位大家也都变成拿得上台面的东西。

          主持人:

          网友问,怎么样考您的研究生,您希望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华其敏:

          根据美术学院的要求去报名。

          主持人:

          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在学习方面有什么要加强的地方,在考研的时候您给一些具体的经验?

          华其敏:

          年轻人比我们以前看的东西要多,客观条件也好,我们美院第一部《世界美术全集》日本出版的,美院图书馆24小时开放每人每次看两个小时,现在知道的有名画家都是这么开始的,艺术全集是大家这么两个小时去看一下,以前没见过,现在不敢相信。那时候还排队看,现在这批画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美术学院的资料室就进了这么一套,刚刚开放以前断掉很长时间没见过,要看就是晚上通宵看。

          我们这代人明显比现代人要孤陋寡闻得多,现在的同学接触得可多了。我有一个忠告,画画毕竟还是比较具体的东西,要学习中国画、油画什么也好,还得要尊重这个画种的艺术规律,不要太急于求成,要抓好基本功,但是这是真心话,知道得多并不一定能画出来,这是一个矛盾,知道得多起码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我的要求就是发挥你的长处,能画得比我还好更好。

          主持人:

          您这么多年来的代表作都在什么地方收藏?您对自己的作品收藏体系有没有一个规划?是否要进入国家收藏的系统里面去?我们知道您在市场里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您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市场里传承有序还是进入国家收藏体系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华其敏:

          我当然希望各大博物馆收藏你的画,这是很光荣的,艺术家只能管自己只要画得好就有人收藏,画得不好,收藏过几十年可能人家又拿掉了。

          主持人:

          现在您一年画多少?

          华其敏:

          不会老是画人家要收藏的主题性创作,这种机会也不多,都在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也许个人收藏,也许单位收藏(美术馆)。自己管不了这种事情,不一定放在哪里你的艺术质量就高。艺术本身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情。

          主持人:

          谢谢华老师今天来到“艺术国际”演播室接受采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