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上海当代”博览会总监秦思源专访文字实录
作者:汲平2010-07-05 16:17:43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秦思源:上海当代国际博览会,现在刚刚上任,是令我兴奋的一件事情,因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主持人:这边以艺术总监的身份?
秦思源:总监。我们没有艺术总监这么一个身份。以前有,第一年劳伦佐·鲁道夫、皮埃尔·胡伯这两个人共同做的,他们是发起人(博览会第一届发起人)。皮埃尔·胡伯是艺术总监,劳伦佐·鲁道夫是总监,支撑着整个博览会的后台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展览集团公司,他们是一起来做的。后来没有艺术总监这个职位,等于是一个总监,请一系列的专家来帮助我们做各方面的想法。
主持人:您是怎么样做总监?博洛尼亚集团找到您这样一个契合点?
秦思源:对。今年和去年、前年最大的不一样是经济状况有变化,他们想不要用一种惯性思维去做一个博览会,所以他们找一个没有做过博览会的人来做,哪怕是可能跟商业体系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一个人来做一个博览会,这样的话更远离惯性思维,离亚洲艺术市场或者博览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他们想找这么一个人来做。一旦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不是怎么赚钱的问题,是用什么想法的问题。
不是说我的想法如此高,可能有些资源跟他们不一样。所以我作为总监不是一个人出想法,而是我要把一个团队做起来,这个团队不是我的团队,等于他们是跟我去切磋想法的,都是在国际上很重要的有很好身份的一些有想法的人,来跟我一起来商量这些东西把这个想法打开。打开了以后,有些突破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突破点在不同方面上把这个博览会做一些调整,一定是要以想法为主。可是,另一方面虽然我以前不是做商业的,也不是做博览会的,其实你考虑一个博览会跟考虑一个展览、做一个作品是一样的,要面对这个东西的问题、基本元素。
主持人:比如说?
秦思源:元素是画廊、收藏家、艺术家,其实没有好的艺术,没有好的收藏家,好的画廊是不可能跟你合作的。所以学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术质量不是口头上说的,“我们一定要很学术”大家都可以说,我们一定要努力,怎么去努力?那就要看我请谁来做,这个团队没有百分之百定下来,过一个星期完全可以跟大家公布我们和谁合作。我们一到可以跟大家说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很明显我们做学术方面是很认真的。另一方面,收藏家的发掘,新收藏家的培养,以及国外收藏家对中国以及亚洲艺术市场的自信,这个都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面来跟他们有很良性的沟通,这个也需要想法,这不是我们在这说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要去行动,也不是在中国范围的行动,是在国际范围的行动。
我们刚刚开始,我上任刚两星期,我的工作刚刚开始,从开始到现在进程已经非常快了。
主持人:这两个星期都大概做了什么工作?
秦思源:把一些最基础的想法和框架做出来,现在方向是有,我刚才大致说了一下我们的方向。另外,有个方向就得有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比如说我做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我和谁来合作,在学术上有合作,在媒体上有什么样合作,谁跟画廊沟通,谁跟收藏家沟通,这方面都是要丰富的想法,变成很有活性的东西。到了博览会的时候,作为博览会我们一定要付出所有的努力,把学术质量做到能力最高的水平,另外吸引最高质量、最有活力的收藏家,特别是年轻的新的收藏家,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作出特别大的努力。
另外我觉得这是我个人意见,一旦经济有困难,大家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艺术界是需要在一起做事情,而不是个体做事情,个体做事情想法是不够的。面对经济困苦的时刻,这正好是需要想法的时候,没有想法可能就熬不下去了。
今年的想法不是靠自己使劲,自己有一些资源可以使劲能够做成的,一定要和很多不同的人合作,合作也变成了今年的一个主题。
主持人:合作是今年的主题,可能在合作当中的一些共性,寻找共存的关系?
秦思源:对。共存的关系,不管是做博览会、美术馆、画廊也好,没有好的学术基础,没有好的艺术,没有好的作品,这个东西还是一个空架子,必须有实心的东西。
今年要巩固这个,如果不把这个做好了,其他人可来可不来,不来的人看你质量下降就不来了,以后就不来了。
前两年因为经济好,所以博览会越来越多,等于是大家的选择也变得多了,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现在竞争很激烈,可是这种竞争是良性竞争,考验大家质量的时候了。
主持人:上海当代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虽然地点选在上海,但是方向、目标定位在亚洲当代艺术,推向世界的当代艺术。
秦思源: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博览会,它的焦点是亚太地区的艺术,当然包括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它的位置是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世界级别的大都市,所以它有它的定位,各种国家的艺术、艺术家、收藏家可能是我们在中国比较特色的定位。
主持人:现在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国内也有这样的影响,我们说到今年的五月份、九月份年底的时候正好处在风口浪尖上,这时候国内有好的博览会,比较好的起码有五家以上,上海当代以什么不同于本土又和国外结合的特色去运作,争取更大的业界信任度?
秦思源:有很大的信任度在我们前两届做的基础上,前两届质量大家能够看得见。当然不见得所有每一方面都是让每一个参加的画廊满意,那让人不满意的我们今年另外要做的努力方面。作为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是国际化最强的博览会,比任何另外一个国内的博览会参与国外的画廊是更多,这不是一个好坏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定位的问题。
去年120个画廊参与了,这里面35个画廊是中国的,通过这个比例能看出来,大多数的画廊是属于亚洲的或者全世界范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你是一个观众,你想看什么样的艺术,你面对的艺术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收藏家面对的艺术也不一样,作为画廊进入这么一个处境,进入国际化、全球化的语境里面,而不是当地的一个语境里面,再说这是我们比较清晰的定位了。
主持人:无论是一个博览会或者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其实有的时候你可以从某些角度来说,一个博览会可以是一个产品。比如说某种产品在第一年的时候做起来相对容易,虽然是打基础,第二年、第三年属于提高期,经营上有一些困难或者需要探索的地方?
秦思源:其实一个博览会可以说是一个产品,我觉得更准确说是一个渠道。因为它是一个艺术市场的渠道,博览会不是艺术市场,因为它是艺术市场中的一个环节、渠道,这么多画廊每天在做交易,艺术家每天在做作品,收藏家每天在收藏东西,画廊、收藏家、艺术家慢慢形成一个市场,包括有些渠道,拍卖行是有很大的力量,它是一个因素、影响力。博览会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渠道,它可以选择它的定位,你可以做从古到今的艺术,你也可以做现代艺术为主,也有一些当代艺术,或者做西方的、可以做日本的,可以做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方向、定位都可以有。在这个定位里面,通过这个定位大的艺术市场有一个焦点。另外一个方面,你是一个渠道质量好坏的问题,在里面你可以让别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看到如果做得好的话,在你的定位里面质量最好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及跟艺术家合作的最好的、最有创造力的画廊,这是一个博览会最基础的工作。现在博览会越来越丰富了,它会有很多学术因素在里面。比如说07年我跑了欧洲一圈,当时英文叫“Ground Tour”(欧洲大巡回),有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蒙斯特十年雕塑展,每年一度的巴塞尔博览会,这几个大活动十年一逢的博览会。
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威尼斯、卡塞尔、蒙斯特,我看到最有意思的就是巴塞尔。为什么呢?因为它很清晰,特别清晰,有一些很好的艺术家不是作为很大的主题然后把很多东西放在一起互相干扰,有策展人的理念,要把这个理念先放在前面,很多人有这个共同的感觉。因为他们有一个学术的展览,有时候要做好了学术贡献是巨大的,没有做好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感觉不到,就有这个危险,当然实验就是有危险的,也是应该不断地去实验,博览会没有主题,可以很清晰看到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干干净净没有什么干扰。
我说的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另一方面,它有很多其他可以听的讲座、可以看的放映,也有一点开始向一个双年展丰富的,主题展也在商业范围里面,这个定位还是商业的活动,上海当代这个博览会也是一模一样的,必须得很清晰的知道你的客户群是谁,你要为谁去服务,在这个范围里面把学术性提到最高点,不要忘记为什么在做一个博览会,是给谁做博览会,做很好的学术结果没有收藏家来看画廊,画廊当然不高兴了,作为一个博览会应该做到的没有做到。所以如果看整个艺术市场和整个艺术界是一个生态的话,那每一个东西在这个生态里面有它的作用,不能以为你是一个博览会、你觉得你是一个双年展,那有点像你觉得你是一个犀牛,可你是一个兔子。那得有一个定位,你必须很清晰你的作用是什么,把这个作用做到最有效、最高点。这是我们的目的。
主持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渠道或者一个博览会,无论从巴塞尔到迈阿密,每个博览会都有一些问题(核心、策划团队、整体推广)。
秦思源:世界不是完美的。
主持人:您做上海当代博览会,个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秦思源:我个人面对的问题是大家面对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状况。
其实最大的压力是大家都在面临的问题,大家应该在一起面临这个,而不是孤僻地一个人来面对这个。最好是能合作的时候,合作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合作,至少是我的主张,尽量能合作就合作,这个想法才能打开。今年考验大家的其实是考验想法,市场要是衰了很多的话,不能靠光使劲,必须得有想法,所以怎么有想法,自己的想法,作为艺术家当然这个作品不能说行,我和五个艺术家一天到晚合作,反正也可以,这不是永久的解决方式,当然艺术家是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机构本身存在的活力,可以跟很多不同的人来合作,所以合作作为一个最基础的点。今年面对挑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主持人:我想有这样的考虑,包括您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育经历,包括在海外参加的活动、人际关系上也正是一个优势所在?
秦思源:应该是。我不能百分之百说具体为什么他们每一个环节上选择和我合作,我只是知道我的身份是既中国又国外的身份,是一个双重身份。我在艺术界里面也有同样的身份,虽然我主要做的艺术活动、事情在中国本土,可是我大部分的活动和国外的艺术家、策展人、机构合作出来的。我在国外合作的朋友也是比较多,所以这方面的因素、资源也是变得在这方面比较重要。
博览会的身份像一个桥梁,不是中国的博览会,是一个国际博览会在中国举办。所以就像我的身份一样,我跟他们合作,跟他们的身份比较相符,我也不完全是中国人,我也不完全是外国人,我比较了解外国人做事的方式,我也了解怎么在中国做事情,这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觉得他们今年不想找一个做博览会的人来做,尽量要打破惯性思维,来想另外一种方式做这个事情,所以以想法为主。
他们的平台比较大,全球有80多个博览会,摊子也比较大,做事情比较专业,考虑的比较长期。这样等于今年他们要想这个事情,是从一个长期的眼光去看怎么做这个博览会,一年一年去考虑可能会困难一点。
主持人: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招展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秦思源:我们2月16日就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公布(面对画廊),我们会和所有和我们合作的,包括很多没有和我们合作的画廊发这个消息,里面非常清晰,什么时候可以申请,什么展位、价位的可能性,整个博览会的架构都会比较清晰。
来源:艺术国际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