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艺术批评家水天中的访谈

      作者:汲平2010-01-09 14:37:01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问: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20世纪中国油画展》,对观众的吸
        引力似乎超过近年来的同类画展,你认为原因何在?

          答:首先,这是由于展览内容的丰富性,这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百年油画回顾展,它通过各种渠道将平日难得一见的油画作品汇集
        一堂。其次,近现代中国油画作品与普通中国人精神、情感的联系比
        其它画种远为紧密,我们从百年油画系列中,可以唤起不同历史阶段
        的心灵震动。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展览又是从整体上研究中国近现代
        美术史的难得机遇。

          问:作为一个舶来的艺术品种,油画在中国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
        史。你对这段历史有着怎样的估价?

          答:与其它“舶来的艺术”有所不同,中国有极其深厚的绘画传
        统,而且这一传统从未中断或失落。许多欧洲学者和艺术家都认为,
        中国人是一个擅于绘画的民族。因此,高度成熟的西方绘画的种子,
        实际上是种植到一个非常适于绘画生长的文化土壤之中。这就出现了
        在一百年里(对于一种艺术,由幼稚到成熟,一百年绝对是一个短暂
        的时期)油画由外来艺术成长为本土艺术的事实。而同样是“舶来的”
        芭蕾舞、交响乐以至西方建筑,并没有出现这种结果。

          问:20世纪中国油画应该分作几个阶段?你认为每个阶段有哪些
        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

          答:美术史家对这些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意见,我倾向于将油画
        在中国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00年到20年代前后。这
        是中国油画的摸索引进阶段。这一阶段的油画创作和西画教育,都处
        于尝试摸索之中。这一阶段的下限之所以定在20年代,是因为20年代
        前后出现了几方面的重要变化,它们在油画的引进与消化方面都具有
        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1918年,第一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北京艺专成
        立、1919年的“五四”运动、上海图画美术院改为上海美术学校开始
        设西洋画科等等。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画家当推李铁夫,他的肖像画达
        到了很高的水准。在这一阶段中还出现了一些从事西洋画启蒙、开拓
        的艺术活动家,如周湘、李叔同、刘海粟等。

          第二阶段是从20年代初到1950年。这是中国油画成长、开拓阶段。
        在这30年中,系统的西画教学体系建设完备,油画的本土艺术风貌逐
        渐形成。3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艺术的地域布局,也
        改变了中国艺术的感情色彩。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艺术与民族命
        运的联系,不再是一种艺术观念,而成为艺术家的人格尺度。中国油
        画变得严峻和沉厚起来,正是这一转变奠定了20世纪中国油画的整体
        精神倾向。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是徐悲鸿、林风眠、王悦之、卫天
        霖、潘玉良、吴大羽、吕斯百等。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王悦之
        的《弃民图》、卫天霖的静物、潘玉良的女性人物都相当精彩。

          第三阶段是从1950年到1978年前后,这是中国油画建立统一的艺
        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阶段。通俗的写实风格,是这一阶段中国油画的
        主流风格。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语)是主流油画家一致追
        求的目标。国家对油画艺术的扶植和指导,使油画人才大规模成长,
        油画创作的数量和技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严谨的写实基本训练,培
        养出大批擅长描绘现实人物形象的画家。作品与革命斗争的联系、对
        阶级、民族精神的追求以及宏大的气势,是50年代以后油画超越此前
        油画的重要方面。代表画家有吴作人(《齐白石肖像》、《三门峡》)、
        罗工柳(《地道战》)、胡一川(《开镣》)、董希文(《开国大典》)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何孔德(《出击之前》)……

          第四阶段是1978年以后,这是中国油画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阶
        段。画家与整齐划一的习规决裂,以不同的方式疏离原先独领风骚的
        通俗写实风格。开放的环境使画家对国外绘画发展有了较多的了解,
        求新求变成为社会风尚。从整体看,80年代以后的20年是一个没有主
        流样式,没有主导观念的时期。如果说这一阶段也有共同点的话,那
        就是画家主观上对以西方当代绘画为代表的现代性的追求和对个体价
        值、绘画本体的重视,而客观上则是不谋而合地对本土问题的关怀和
        向本土文化的回归。这一阶段的画家选择了以本土文化精神风貌切入
        当下艺术潮流的艺术活动方式。代表性画家如吴冠中、靳尚谊、王怀
        庆、罗中立、石冲、刘小东……。值得注意的是近十来年里,中国的
        女画家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她们在中国油画艺术中的位置,将会成为
        真正的“半边天”。

          问:“文革”时期是不是应该算作油画发展的一个阶段?

          答:60年代中期以后,极左思潮统治中国艺坛,将“大跃进”以
        后中国艺坛的泛政治化倾向推向极端,艺术从生产到观看,完全成为
        政治活动。随之而来的文革十年,除了对画家的迫害确属“史无前例”
        之外,在艺术思想和绘画形式上,仍然是对前十七年的片面的沿袭,
        而无任何新创。“文革”油画在“质”与“量”上,都不足以构成独
        立的艺术史阶段。

          问:展览中似乎没有旅法画家赵无极的作品?

          答:据我所知,展览筹备期间,对于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华裔画
        家如何处理,有过反复讨论。最后大家的意见基本上统一于已经成为
        外国公民的华裔画家不再参展。当然,我们对赵无极、朱德群等人在
        绘画上的辉煌业绩感到喜悦和自豪。荣获“法兰西学院”院士名衔的
        朱德群,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北京举办大规模的个展。

          问:“20世纪油画展”的参展画家是否可以涵盖这一时期所有重
        要画家?有些油画家在报纸上表示他们有参展的资格而未被邀请,而
        一些并不那么出名的年轻人却参展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我觉得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代表性
        画家。实际上不论多大规模的展览,都不可能(也不必要)请出每一
        位有名气的画家一律参展。这在现实的操作和学术的考虑上都是不可
        行的。至于年轻人的参展,我认为非常必要。倒是有必要提出一些在
        美术史上长期被“遮蔽”的画家,对他们的“发掘”和研究刚刚开始。
        例如由于疾病而隐居乡间的沙耆;英年早逝的张弦、顾了然;去国离
        乡的常玉、朱沅芷;在政治运动中被排挤的李骆公、李青萍……如果
        继续无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国油画的历史得到完整的认
        识。这些画家中的多数都有作品展出。

          问:有的艺术家觉得近年的油画水准还不如二三十年代的,不如
        那时的油画更有油画味。你对这个问题怎样看?

          答:一方面,二三十年代的画家在创作心态上比较自由和自如,
        我们想学也学不来。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
        20世纪晚期,绘画已经走向边缘,画家的艺术追求已经有所偏转,当
        今的画家有许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是他们的前辈不曾遇到的。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