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画生活场景速写?

      作者:汲平2010-01-23 14:15:2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画生活场景速写,首先应具有创作意识。场景速写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物体表现,而是多物体、多物种的组合。场景速写对形式构图安排、画面结构组织、中心主题突出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情节发展和动态呼应等新内容。


        场景速写是各类速写的集成,它包括了人物速写、动物速写、动态速写、道具速写、风景速写等诸多速写的表现形式。场景速写的表现方法也囊括了所有速写的表现技术。场景速写的作画步骤更加自由,内容可以无限制地添加,道具可以任意挪动,背景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场景速写需要更强的整体控制能力和局部刻画能力,需要更高的组织安排能力和对美感形式的把握。画好场景速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


        场景速写的训练包括中心、构图、情节、动态、道具、背景等。


        (1)中心。场景速写必须首先明确“画面中心”,又称“趣味中心”。场景的中心一般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景物,也就是场景中最能引起你的兴趣,使你产生绘画欲望的那一部分。场景中心一般置于画面中央并以它为起点下笔。


        (2)构图。场景速写的构图要在动手下笔之前,心中有一个大体的轮廓。在速写进行中,将对象逐一安排在预想的框架中,其中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单个即兴调整。场景速写往往是将对象依主次关系先后画出,再根据构图的要求和情节的说明添加物体或安排细节,以达到构图丰满完整、节奏强烈有趣的目的。


        (3)情节。情节表现是写生速写的新内容。情节即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也就是各个部分围绕着画面主题内容产生的发展变化。例如,我们画一个开会的场景,画面主题是开会,画面中心是会议发言人,情节发展就是与会者对发言的反应和态度。在情节表现方面要注意,情节的发展不能呆板单调,也不能背离主题和中心,既要讲究前后左右的呼应,还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比如主题是讽刺性的,可以向主题的反方向发展,例如画一些看报纸、吃零食的情节和内容;如果是褒扬性的,可以画一些记笔记、聚精会神听讲的情节内容。


        (4)动态。场景速写中所指的动态是画面中单个或组合人物的动作形态。由于场景速写主要对象是活动着的众多人物,众人的动作随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如何在画面中安排好人的动作变化是场景速写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人物的动作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应注意人物的动作要符合主题的需要。例如在表现劳动场景中,要选择人物劳动的动作,避免选择劳动中休息的动作。第二应注意人物的动作要符合情节发展的需求。例如劳动中的人,A的动作不能雷同B的动作,C的动作也不能与A和 B相同。有时在表现同一动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过程中的不同点,比如选择A的起点,选择B的中途点,选择C的结束点等等。也可以在相同的动作中,采用人物方向不同的手法以避免画面审复单调。


        (5)道具。场景速写中的道具描写,不仅起到点缀画面的作用,还能起到说明的作用。场景中的道具包括各种工具、家具陈设、人物用品、前景杂物等等。道具可以说明人物的身份、环境、时间、地点,还可以填补画面空白,连接、建立人物之间的关系,调节画面结构上主与次、前与后、轻与重的节奏变化。说明性的道具描写要完整、细致,点缀性的道具可以画得比较轻松随意,但是要控制道具的刻画比重,不要超过主题的分量。


        (6)背景。场景速写中的背景描写,除了具有说明作用外,还起到深化主题、统一整体的作用。背景包括天空、土地和远景,背景在形式上要服从和强化主题。例如在表现劳动的热烈场面时,可以采用斜线、弧线来描写背景中滚动的飞云、飞扬的尘烟和颤抖的地面等表现因素;在表现平静时,可以采用垂直线和平行线,描写对称的天空、笔直的树干等表现因素。背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意区别于主题的表现手法,主题繁,它就简;主题重,它就轻;主题圆,它就方……这样才能起到画面节奏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调整作用。


        场景速写要学会对被画对象的“编组”和“挪动”。画面中的人或物要编排成若干个组,形成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和呼应。为了编好组,就需要对现实场景中的人或物进行挪动,舍去无用、不美的因素,挪进有用、美感的形象。这需要画者大胆地对现场题材进行取舍和组合。初学场景速写,应该由易到难,先选择人物少、动态稳和情节简单的场景进行训练,如室内两三人的组合,进而逐步走向室外,到生活的工地、车站、集市等较为复杂的场所学习,并培养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收集积累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的习惯,为下一步进行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