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12 11:44:3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紫砂矿土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黄龙山,
任墅西香山附近一带,
成矿年代为古生代泥盆系,
距今约三亿五千万年左右。
紫砂矿土主要有石英,
黏土,
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
俗称“生泥”,
形似块状岩石,
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
待其风化,
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使用。
紫砂矿土具有高强度,
抗热震性,
透气性,
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
更被行家称之为最有“骨力”,
这指泥中之砂,
石英颗粒。
其团粒结构与其他一般红色黏土殊不相同。
这种天然泥矿十分罕见,
我国广西,
山西,
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虽有类似陶土,
但其无法采用泥片镶接成型和围坯打身筒法来制作精美的紫砂茗壶。
至今为止,
尚未找到与宜兴紫砂泥相媲美的矿土。
紫砂矿土由紫泥,
本山绿泥,
团泥和红泥四种基本泥组成。
紫泥类
制作紫砂茗壶的主要原料。
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
在“甲泥”矿层之间。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
产于清代中期,
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
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
细而纯正,
十分稀少。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
呈紫红色,
紫色,
隐现绿色斑点,
质软致密,
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位于矿层中,
少量出现。
云片状结构,
呈紫红色泽,
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
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摄氏度左右。
本山绿泥类(包括本山绿泥,
白麻子泥,
红麻子泥)
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
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
仅数厘米厚,
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
高岭石,
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
不易制作大件产品,
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
白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
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
且杂质较多,
须精拣方可合用,
成陶后现淡墨色。
红麻子泥,
色似紫泥,
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
间夹星点麻子绿泥,
成陶后呈桃红色。
团泥类
为了改变紫砂单一色泽,
满足工艺变化和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壶艺家们也时常把几种泥根据其各自特点混合相配凤达到不同的效果。
团泥便是其中一种。
团泥,
由紫泥与本山绿泥相调和而成,
易制作,
成品率高,
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表面细润,
烧结温度适中,
在1180摄氏度左右,
收缩率为11%左右。
红泥类
朱泥是红泥中的一种,
也叫“朱砂泥”,
“石黄泥”,
是红泥中的极品泥。
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
嫩泥矿层底部,
质地如石,
含铁量高,
产量甚稀。
矿土外观呈砖红夹色,
油腻感较强,
可单独成陶,
常制小件器物。
因朱泥收缩率较高,
成型较难,
加上矿藏已很稀少,
成品色泽鲜艳,
所以朱泥比较名贵。
七十年代中期,
此种红泥甚缺,
即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
矿土呈土黄色,
石质坚硬,
成陶与其相似。
八十代以洑东红泥制壶,
其玻璃相重,
成陶后色朱泥,
声脆亮。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