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绣鉴别招数多

      作者:汲平2010-01-12 14:31:0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织绣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
        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
        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
        构成了各种优美图案、花纹或文字。
        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我国的织绣以年代、产地、制作工艺、产品品种等特色,
        形成了名目繁多、种类丰富的藏品系列,
        已逐渐显现出较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
        织锦、刺绣、缂丝已经成为织绣拍卖领域中的“三大主力”。
        织绣虽说一直是收藏市场上的佼佼者,
        但由于其不易保存,
        所以历经千百年而留存下来的数量较少。

          与书画等其他艺术品不同的是,
        织绣往往是一件综合性的作品。
        绣与缂一般还能说出其作者的名字,
        而普通织品就很难鉴定其作者了,
        当然我们有时还可以依靠织款来识别其作者、作坊或厂家名称。
        因此在判断织绣拍品价值时,
        除了作者之外,
        更重要的还是应该从织绣本身去判断。

          织绣年代的鉴别应从质地、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识别。
        质地就是织绣的底料,
        它的制作结构很具有断代性。
        例如五枚缎,
        就目前所知,
        它的出现最早在元代,
        所以如果见到的织物是五枚缎,
        它一般不会早于元代。
        如果见到一件八枚缎,
        它的产生一般在清代,
        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纹样和色彩也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变化,
        而且有时同瓷器、绘画等艺术品一样都有同时代的特征。
        比如绣品上的龙的变化,
        明代以前的龙身体细长、造型多变,
        甚至连龙爪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
        但到明代,
        龙的造型逐渐定型,
        龙头大都扁状、侧面、猪嘴、尖齿,
        嘴巴上唇明显拉长,
        并向上翻翘,
        头上的毛发合拢后向上,
        并呈花肚皮,
        轮形五爪,
        样子凶猛。
        到明代中期,
        龙嘴闭合,
        上下长短基本相当;到明晚期,
        龙头加大,
        双眼突起,
        龙嘴开启,
        常作戏珠状。
        到了清朝,
        龙身逐渐变粗,
        龙头犹如猪头,
        眼神无力,
        龙须披散。

          款式也是年代鉴别的要素之一。
        例如袍衫的款式演变,
        清初尚长,
        顺治末则减短至膝,
        不久又加长至脚踝。
        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宽松式。
        清晚期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式袍衫的款式又变得紧身起来。
        总之,
        年代的鉴别应综合多方面的内容考察才能断代。
        鉴别一件织绣的品种和年代,
        最终是要确定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