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山石雕艺技法----篆刻

      作者:汲平2010-01-19 14:04:3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篆刻历史始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统一推广使用小篆,篆文便成为印章印面所雕刻的内容,以后世代相袭,成为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由于古代篆刻皆以金银铜玉为材料,直至元朝王冕开创花乳石材刻印之后,寿山石的篆刻历史才翻开了第一页。
          由于寿山石的篆刻与印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寿山石篆刻的历史,形象地说,都写在寿山石印章的印面上。明代文彭首创书法镌进印章旁款,清代丁敬等人以切刀力追古意,风格雄健,风靡江浙,自成“浙派”(或称“西泠派”)。其后,邓石如又以书入画,将刀法与笔法融为一体,一变秦汉印艺风貌,人称为“邓派”(或称“皖派”)。至清末,赵之谦吸取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等铭文入印,别开生面。民国时吴昌硕在汉印及前人的基础上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浑朴灵劲,气势磅礴。后来黄牧甫又直追秦汉,取法权量、诏版,刀法锐利,有直率、稳健、刚劲、秀雅之风。此外,还有湖南的齐白石、福州的陈子奋等都是篆刻名家,与寿山石也多有结缘。当代寿山石篆刻名家也不乏其人,如潘主兰、周哲文、林健、刘石开、陈远、王永钊等等。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篆刻艺术占有重要地位。历代皇帝的玉玺和御宝都是以篆文刻成。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分别刻有篆文“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字样。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私人印章“臣林则徐”四字,也是篆刻。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有许多寿山石篆刻图章,如“子超”、“凤港渔翁”、“林森”、“青芝老人”等等。至于书画名家更是视篆刻如宝。凡一幅书或一幅画,必钤以篆刻印章,所谓诗、书、印、画,缺一不可。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阳刻即白底朱文,笔画往往纤细流利;阴刻即朱底白文,笔画粗犷苍劲,富有原始铭文的韵味。阳刻和阴刻成双结对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别耐人寻味。
          篆刻特别讲究篆书。篆书有大篆、小篆等20多种,此外还有“变篆”。要采用哪一种篆书,根据印面的布局而定。通常情况下,以朱白相间,出神入化者为妙。篆刻者都应该有很好的篆书功底,同时应该熟悉书法的章法。雕刻时同样要经过审石、打稿、开雕等程序,但为了保留古朴、有力的刀法,寿山石篆刻作品往往不需修光,反见生动和自然。
          以上介绍的寿山石的十种雕刻技法,与中国雕刻的历史渊源和技法演变是连在一起的,既有泱泱大气,一脉相承的博大精深,也有涓涓细流,自成风格的独特韵味。每种技法与技法之间,虽自成一格,各领风骚,但相互之间,又兼容并蓄,彼此渗透,而且每一件作品中使用的技法,也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融会贯通。正如寿山石色彩之丰富斑斓一样,寿山石雕的技法也是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199(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3.9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