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谷歌图标设计师:画图标只用10%的时间

      作者:汲平2010-05-18 18:08:0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新浪科技讯 1月15日晚间消息,谷歌节日图标作者黄正穆(Dennis Hwang)今日下午在北京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介绍了他创作谷歌图标的故事。这些节日图标旨在展示谷歌企业文化,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目前已经拥有大量的粉丝。

          黄正穆现在在谷歌的职位是Webmaster(新浪科技注:谷歌站长工具)产品经理,所有的谷歌节日图标都是利用20%的工作时间完成的。他大概是全球最著名的艺术家——虽然他的作品没有在画廊或者博物馆展出,但是却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各地,每天拥有数以千万计的浏览量。黄正穆此次来华将参加“我的中国”谷歌国际少年绘画大赛颁奖典礼,并与小朋友们分享涂鸦的知识和经验。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科技:最近你们的作品依然是每年50多个吗?还是你一个人在画吗?

          黄正穆:在过去很多年,我们的作品差不多都是这个数量。但现在不同了,世界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纪念日需要庆祝。这些图标已经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最近也有人开始帮助我。

          集体讨论下一个节日

          新浪科技:谁来负责选定这些特别的日子呢?

          黄正穆:我们内部有一个非正式的小组,每隔几周或几个月就会在一起讨论。我们会一起来整理用户的来信,经常有世界各地的人发来建议邮件。因为谷歌员工也来自世界各地,所以我们会内部征求意见。他们还会拿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日历,来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节日。有时候,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也会发来邮件告诉我一些有趣的日子。

          新浪科技:现在你有2009年的图标计划吗?

          黄正穆:我们还没有计划,事实上我们很少做计划,都是在节日快到的时候开始创作。

        画图标只花费10%的时间

          新浪科技:大家都知道你画这些图标都是在20%的工作时间,这些全部都花费在这些图标上吗?其他时间你都会做些什么?

          黄正穆:在我看来,这些图标只是花去了我10%的时间而已。我的日常工作是管理全球的Webmaster产品,这些工作都比较忙。一旦有空余时间,我就会去做图标的设计。我不会去精确地计算20%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也就是说我并不是每周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只是到了节日附近,我才开始花时间来画图标。

          新浪科技:有一些图标上带有中文字符,会有来自中国的同事来帮助你吗?

          黄正穆:拿奥运会那组图标来说,我觉得对于奥运会这样的节日,我们得表现出当地的特色,但又不能让其他国家的用户觉得难以理解。所以我在北京奥运会这组图标上增加了红色的汉字印章,这样感觉更中国。我是在亚洲长大的,在我看来印章对于绘画或书法作品来说很重要。当然,这组图标上的中文字符是同事帮忙做的。

        最爱艺术家生日系列

          新浪科技:一定会有被否决的作品吧,哪一个是你觉得应该上线的呢?

          黄正穆:拿美国版的父亲节图标来说吧。我觉得父亲节很难用图标来表达,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运动或者物品可以表达出“父亲”这个概念。最后我做出的图标是一个有些秃顶的人,脸上涂着泡泡正在刮胡子。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看完之后哈哈大笑,但还是让我重新做一个新的。最终的版本就变成了一个刚下班的父亲正在休息,然后有两个小孩子在身边,大家觉得这样才能传达出正确的信息。

          新浪科技:哪些图标是你最喜欢的呢?

          黄正穆:在我自己看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艺术家生日系列。比如说最近为了纪念勒内·马格里特(新浪科技注: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生日,这个图标带有绿色的苹果和黑色的帽子。作为一个学习艺术史的学生,我觉得这个系列相对来说更个人些。然后是那些看上去很极客、很好玩的图标,比如欧洲大型强子对撞器。有些人真的很担心这台设备制造出黑洞来,然后毁灭整个地球。我们就把Google字样做了变形,看上去就像正在被什么东西吸走。

          新浪科技:你用什么硬件和软件来做图标?

          黄正穆:从最开始的草稿到最终的成品图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我会用平板电脑来打草稿,这样可以真实地记录我用笔的力度。但我并不是很在意平台,所以我会用到Mac、Linux和PC。软件方面,我用的是Photoshop和Painter。所以说,这些图标都是手绘的。(龚民)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