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5-19 09:53:2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成功,除了表演自身的完美呈现外,更重要的是,作为高度受关注的视觉传播平台,导演成功地考虑到了电视媒介在图像传播时所产生的影响力,使得广场艺术在“方寸之间”向全世界观众极尽完美地打开,一幅幅画面让世界亲历中国的历史和当代风貌,让NBC解说员忍不住地使用着“unbelieveable”表示惊叹。这,是图像的力量。
在今天的生活中,图像无处不在。西方有人曾经说:“如果我们消除图像,那么不仅基督而且整个宇宙都将消失。”图像以它直观而具体的视觉特性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而当文化打破国家与民族边界互相渗透的时候,图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跨越地界地合理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使意识互渗的工具。它可以弥补地方性与全球性之间的鸿沟,使“地球村”在视觉层面上团结得更加紧密。但它同时也可能成为扼杀文化多样性、使得全球文化更趋同质化的“看不见的手”。它一方面具有将自身文化和价值观念向外延伸造成影响的能力,更可能作为一种“隐形的力量”,在后殖民文化蔓延的时代,成为“文化侵略”的先锋。当我们观看好莱坞大片的时候,电影正在用它的视觉化手段传播他国的价值观。日本动漫高度凝聚着民族特性,或哀伤婉约、细腻入微的情感,或颠覆旧有价值的新新态度,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青少年群体。广告、新闻图片,无不以视觉呈现的方式成为价值传播的途径。图像以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悄悄在其间加诸着某种带有权力意志的控制力。它使得因经济等因素造成的文化心理弱势群体以心甘情愿的姿态改变着内心结构,身体中开始储存成为“文化俘虏”的基因。
如果我们将图像的范围缩小至视觉艺术领域,由于在艺术中,欲望是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出现的,因此此时的图像所展现出的不但代表着一种特定社会中的文化姿态,更包含着被改造后甚或偏激的主体意志,它们一旦进入传播的轨道,尤其向弱势文化心理的区域传播时,很容易让接受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盲人摸象般地开始挪移形式、套用观念、强行嫁接,从而导致了不伦不类。当中国当代艺术翻涌着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视觉特性时,当艺术面貌的多样化令人炫目时,大家往往认为这是没有看清前因后果,没有被真正消化的西方艺术形式侵入所造成。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看清艺术形式异化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当代中国艺术背后所隐藏着的价值立场的变更。西方学者弗里德里克 ·詹姆逊曾经论证当代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球化、商品化和视觉化。而西方文化无疑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叙述,就艺术领域而言,这种主流叙述从一战期间各种艺术前卫派的风起云涌时就已经形成,它们的法则和范式是在自我宣扬的过程中唯我独尊,固执且永不妥协。它所具有的霸权性扩张也从外露而逐渐趋向隐蔽和缓和,但侵略本质不会更改。一种形式必然诞生在与之相应的文化土壤上。因此,在接受一种形式的同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受了另一种文化的“洗礼”。因而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形式本身,更是文化立场的被替换。内在属性的更改和文化核心的异化,才是一种土壤上艺术生命力被摧毁的致命因素。图像及其传播的便利性,无疑成为了罪魁祸首。它共融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和霸权意志,很自然地成为这种霸权运作的有力工具。
图像,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某种功能性,它被用来记录历史,承载信仰,传播文化。如今它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影响社会事件的结果,更成为了强势文化扩张的首要工具。更重要的是,这种扩张方式总是以可爱的面目合理的出现,且能够轻易为另一种迎合和渴慕的姿态极好的吸收,渗透进了另一种文化的血液。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