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五福”陈湘波中国画作品展

      作者:汲平2017-10-09 14:49:11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15)“花开五福”陈湘波中国画作品展

          (2/15)《风来竹有声》 陈湘波 65x38.5cm 2017年 纸本设色

          (3/15)《观音与善财童子宝像之三》 陈湘波 观音像138x69cm 对联138x36cmx2 2017年

          (4/15)《观音与善财童子宝像之一 南无观音菩萨圣像》 陈湘波 观音像138x69cm

          (5/15)《梅兰竹菊组画-菊》 陈湘波 138x36cm 2017年 纸本设色

          (6/15)《梅兰竹菊组画-兰》 陈湘波 138x36cm 2017年 纸本设色

          (7/15)《梅兰竹菊组画-梅》 陈湘波 138x36cm 2017年 纸本设色

          (8/15)《梅兰竹菊组画-竹》 陈湘波 138x36cm 2017年 纸本设色

          (9/15)《南无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宝像》 陈湘波 观音像138x69cm 对联138x36cmx2 2017年

          (10/15)《南无观音菩萨圣像》 陈湘波 观音像138x69cm 对联138x36cmx2 2017年

          (11/15)《秋分时节》 陈湘波 38.5x65cm 2017年 纸本设色

          (12/15)《秋栖》 陈湘波 39x39cm 2017年 纸本设色

          (13/15)《雀栖秋林静》 陈湘波 38.5x65cm 2017年 纸本设色

          (14/15)《赏秋图》 陈湘波 38.5x65cm 2017年 纸本设色

          (15/15) 《竹报平安满园春》 陈湘波 69x138cm 2017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花开五福”陈湘波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10/16~2017/10/31
          展览地点:[广东]-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前进二路桃源居南面智慧创新中心-(庭玉美术馆)
          主办单位:深圳市庭玉美术馆 承办:深圳市华馨润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陈湘波

        开幕时间: 2017-10-16 16:30


        陈湘波 / 文

        传说昔日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顿悟法门。

        这是禅宗常常提及的一个公案。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开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佛祖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万法的本来面目,即纯净无染,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不可以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形容。这亦是《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正法之境。

        我以为,艺事通佛接禅。艺事可以说是艺术家对大千世界的禅悟,通过主客观的影照,以诗情画意追摹法门。所以,中国画的灵动与气韵,是精进的心影,是学养的流露,是人格的外溢,是自由的象征。所谓画品,乃心悟的位阶。

        艺事、禅事之道在于修心,修心为上,以心带手,最终心手不二、心手合一。然当代画坛,修手者多,修心者少,此为本末倒置。

        修心就是要用一颗平和的心态观照世间万象,看花开的妩媚,听花开的声音,一如佛祖所示:“难得见之明之,精微奥妙,唯智者或可体验之。”

        修心在于修行,在于自省,勿须外求。所谓修行、自省是将自己的习气、执着和私欲一一放下,然后无碍无隔地感知世界,删除一切幻像和假象,跃入澄明,解脱当下。因此,花开有声,风过无痕,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不必刻意追逐,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参透了,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亦融入花草。

        苏东坡也说,这世上许多事,只可了于心,不可达于笔。

        我想,艺事正如此。


        人文磨合的成功样本

        李小甘 / 文

        湘粤人文磨合一直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推手。从中国近代史的源头看,自从广东成为湘人魏源100卷本《海国图志》诞生的温床后,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华章几乎都是由湘人和广东人联袂书写;清朝最后的回光返照“同治中兴”建立在湘人曾国藩和广东人洪秀全的生死博弈之上,后来的洋务运动早期领袖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主要依靠广东人容闳、丁日昌办实业;戊戌变法由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领军,英勇赴死的是湘人谭嗣同;紧接着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自立军起义是湘人唐才常和广东人容闳共同策划领导;再后来的辛亥革命自然也是湘粤两省之人为主完成,当时就称“孙黄革命”;现代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也与湘粤密不可分,广东无疑是策源地与大本营,湘军则是无可争辩的先遣队和主力军,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有三个是湘军……这样的名单可以继续开列下去。让我如此浮想联翩是两个月前在报刊上看到的《晴耕雨读——叶选宁习字展》在岳麓书院盛大揭幕的消息,唐浩明先生在前言中写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此主席评叶帅也。志比泰山,胸若沧海;质如白玉、气贯长虹,此民众之赞阿曾也。人但知叶帅乃公之父,而不知阿曾即公之母。虎父无犬子,人皆知公之得于父者甚多;曾氏多俊才,吾故曰其得于母氏者,亦复不少”。毛泽东与叶剑英,叶剑英与曾宪植,是湘粤人文磨合的经典。而叶选宁将军谦恭地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以“习字展”的形式呈献于母亲的故土,何尝不是向湘粤人文磨合的伟大历史致敬。

        陈湘波先生弱冠之年从湘省南下求学于广州美院,三十多年的光阴在岭南度过。他父亲或许在不经意间给他取的大名,因暗合湘绮先生的名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无数次被评家提起。以我对湘波艺术创作和人生经历的了解,他己绝非湘水余波,而成为令人心旷神怡的南岭白云。在此次题为“素心悟道”的作品展中,他较为全面地向公众袒露了他自己的心灵历程和艺术追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用力最大、用情最深的工笔花鸟,有着流畅而精细的线条,准确而淡雅的用色,构成清新而沉稳的画面效果。细细品赏画展中“草木芳华”和“荷韵丹青”两个板块的画作,我们体会得到花鸟虫鱼在风雨日月中的生命节律与作者的情感节律相通对应,从而将自然生命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呈现出来。某一自然景物,某花草虫鱼,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其纵向的发芽长叶开花凋谢的生命轨迹,和横向的对风霜雨雪、日月山河的承负和感受,是变化无穷意味无尽的。看湘波的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是艺术的洗礼,更是生命的顿悟。

        自然无往而不美,因为自然处处奔涌着生生不息的活力;艺术无往而不美,因为艺术家能够以自己的精神表现自然的精神,使艺术的创作反映自然的创作。在湘波“素心悟道”的生命历程中,我惊奇地发现,湘粤人文磨合成为他成名成家的最大推手。邹传安和关山月,一为湘省工笔画大师,一为岭南画派巨擎,都是湘波念念不忘的导师。邹传安先生在湘波求学广州美院的第一年将他引上工笔花鸟的创作之路,关山月先生在晚年将湘波收为关门弟子教其读书画画,深入自然,面向生活。湘波何其幸哉!湖南作为工笔画的发源地和当代工笔画的创作强省,湘波有了创作的厚重底气;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画面气氛酣畅、笔墨豪纵、色彩清新、水分淋漓、晕染匀净等特点,三十多年浸淫其中的湘波,必然有了创作的灵气和豪气。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深圳的追求。在深圳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文磨合定是最重大的主题和最强大的推力。湘波的作品有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有对自然生态的热爱,有对佛教文化的体味,有对湖湘风物的回眸,可以看出湘粤人文磨合赋予湘波为人作画以强大的正能量。因此,我认为湘波的作品展为不同地域的人文如何磨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可喜可贺!而湘波文集《百年山月》随画展同时首发,字里行间深情款款,可敬可佩!

        是为序。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97(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