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昔日无期徒刑今朝笔绘彩虹

      作者:汲平2014-02-23 17:14: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天早晨,天边刚刚泛白,37岁的陈松就会早早地起床,发动他那辆银白色的面包车,为刚刚起步的书画创业园,开始一天的奔波和忙碌。


          尽管日子平凡而艰辛,但在他看来,这种自由忙碌的人生状态却是曾经“无法触及的幸福”。


          20岁那年,他因参与一起盗窃案被判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他表现良好,先后减刑5次。2012年4月,陈松刑满释放,走出高墙。


          如今,在家人和社会的帮助下,创业基地已小有规模,建起了工艺品商铺和书画创意工业园,总面积130平方米,主要经营字画、十字绣、相框加工以及承接宾馆、酒店挂画设计制作。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十余名刑释回归的狱友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机会,希望他们能走出一条充满艺术特质的新生之路。


          陈松创业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13年11月下旬,他被邀请作为回归社会人员代表,在安徽省第八届服刑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作励志演讲。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人生的前二十年,我想用‘年少轻狂’这四个字,应该不为过分。”演讲中,他用自己重生的经历,表达了对监狱这所特殊学校的感恩之情。


          从天才到囚徒


          在老家南陵县,陈松自幼就是公认的“书画天才”:5岁能背唐诗宋词,6岁迷上篆刻、书法、国画,12岁时作品就远近闻名,16岁时已经是中国青少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和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会员。


          “纷至沓来的荣誉让家人欣慰,在所有人的眼里,我的人生一定前途无量。”然而,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时,陈松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在成绩面前,年少叛逆的他坚信,“艺术就应该浮躁,就应该任性”,所谓的时尚与潮流成了他新的追求,人在喝酒、跳舞的醉生梦死中追寻虚无的灵感。


          最终,一次疯狂的盗窃让他感受到了毁灭般的刺激。


          1996年,陈松在上海因参与盗窃价值46万元的药品受到法律的制裁。无期徒刑,残酷的现实让他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甚至怀疑自己一直追求的艺术殿堂是否真的存在。


          在度过两年浑浑噩噩的时光后,是艺术又让他找到了新生的希望。


          1999年,国家一级美术师严大地在陈松服刑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成立“习美社”,采用“艺术矫治”帮助服刑人员改造。


          陈松良好的书画功底不久便被严大地发现。在了解了他的经历后,严大地将其调入习美社,并收他为徒。陈松说:“那一刻,我感到久违的艺术灵感重新回到了身上。”


          在严老师的指导下,陈松开始潜心作画,完成了入狱后的第一幅作品。那一年,他由无期徒刑改判为20年。


          随后,他又相继完成大型油画《盼归》、《城市新貌》等十余幅作品,其中《盼归》在上海监狱管理局服刑人员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5年,陈松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画展。


          为了方便父母前来探望,2006年,陈松申请调到安徽省内的监狱服刑改造。在白湖监狱串河监区,为了充分让陈松发挥才能,监狱领导又特地为他组建了习美社,带动其他服刑人员学习书画,在艺术中陶冶情操。


          作为狱友们的老师,陈松的教学方法和别人不同,他采用一种更加简洁快速的“一笔墨”画法,初学者很容易就能学会,而且还能触类旁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狱友们逐渐上手。


          看到狱友们的进步,陈松很欣慰。他在日记中感慨:“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之花,大凡学画者都能从中发现美和懂得美,搞艺术的人又怎能去做一些假恶丑的事呢?久而久之,绘画会教人以理,学画修身,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树立信心。”


          陈松也改变了原本张扬的个性。在狱中,他给自己起了个“字”——子谦,意在提醒自己做人应该谦逊一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自以为是。“艺术的提升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即便是一个天才,也要忍受一些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他常常这样自我激励。


          高墙内的正能量代言人


          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陈松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角色也从习美社组长“升级”为服刑人员眼中正能量的代言人。


          “把刑期当学期”,狱友对他的这句口头禅再熟悉不过。在狱中,他被多次评为服刑改造积极分子,登上前台演讲,感染了一批又一批浪子。


          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果实。在白湖监狱的6年间,陈松带领他的“弟子们”创作的作品达2000余幅,题材涉及临摹、油画、国画、书法等领域。


          2006年,由他主笔的油画《水乡》获得安徽省服刑人书画大赛一等奖。2010年,他带领习美社成员创作的漫画集《如果再回到从前》和《阿西服刑改造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副局长刘家忠说:“白湖监狱各监区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都出自陈松之手,他的作品成为广大服刑人员追求新生的励志坐标。”


          炼狱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的态度,还有对艺术的理解。陈松觉得,一个人越经历过挫折、经历过涅槃重生的感觉,他的艺术就越能够迸发出与众不同的内涵。


          “如果说以前对艺术的痴迷在于追求笔墨、线条和造型,现在对艺术的理解,则不仅仅是表现在纸上的画面,背后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一个人的经历和思想。艺术最后拼的都是人生”。


          陈松对明朝书画家徐渭颇为景仰。“他把一生的苦难际遇都揉进了画里,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希望有一天能在我的作品中揉进我的经历,揉进我的情感。”陈松说。


          他也曾想过,等回归社会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叫做《印记》或《我的路》。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吸取一些教训或启迪,少走一点弯路,可能这就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在高墙中度过17年后,2012年春天,陈松终于迎来了刑释回归的日子。他记得那一天阳光灿烂,天空特别的蓝。


          回到家中,他挥毫泼墨,写下“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以自勉。他知道,人生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经过两个月的酝酿,陈松带领6名刑释回归人员开始创业打拼,希望通过努力回归社会,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后,陈松决定在继续绘画创作之余,经营字画销售和相框装裱。


          凭借着国画和油画的基础,陈松开始涉足装饰画的领域。在他看来,室内装饰的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空间,如果把艺术与装饰相互糅合,更能够美化生活,必定能赢得市场。


          可是,作品卖得并不好。


          原因是脱离社会时间太久,没有充分了解大众的需求,作品过于艺术化,不被市场认可。书画大量积压导致资金无法周转,加之店面位置过于偏僻,创业陷入了窘境。


          最艰难的那段时间,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他四处筹借资金,没有一次拖欠过工资,“哪怕我再苦,也不能让跟着我的人看不到希望”。


          正当陈松走投无路时,一直负责安置帮教的当地司法局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举办了一场“又见彩虹”个人书画作品展,以此提高知名度。


          陈松回归社会一年中创作的书法、山水、花鸟、油画等作品200余幅,分心灵苏醒、走进春天、爱我河山和实现梦想四个主题,展示其自立自强、追求梦想的回归历程,芜湖文化馆也破例给出最长的展出时间。


          参观者被其作品和艰苦创业精神所感染,当场义购书画作品。这次书画展之后,他被芜湖美术家协会免试接收为会员。


          如今,当地司法局和民政局合力为他免费提供了画室作为创业园。创业园所在社区还邀请他作为社区书画爱好者培训教师,同时提供一间教室。县区美术家协会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准备为他再办一次书画展。有了四面八方伸出的援手,陈松信心满满。


          事业在稳步发展,陆陆续续有十几名曾经的狱友找到了陈松,愿意跟着他一起打拼。


          小莫是陈松在监狱中带过的学生。对这位老师,小莫心存感激:“我出狱之后父母都已经去世了,一个人也没地方去,陈老师便收留了我,让我跟他好好干。”


          陈松确立了自己的长远目标,立志开创一个“生花画派”,运用一笔含墨的技法“妙笔生花”,通过创业实现艺术的经济价值,“像齐白石那样,让艺术雅俗共赏。”


          前不久,他向南陵县政府递交了一份申请,希望回乡办一次画展。


          他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强不息,以书画为载体,向往真善美,引导更多的回归人员再创业,同时呼唤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


          画展取名《回家之路》,这是他曾经十几年来一直在做的梦。


          (原标题:昔日无期徒刑 今朝重绘彩虹)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9(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