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自默:笔墨背后的玄机——答《中国水墨》刘淇

      作者:汲平2009-11-06 10:38:4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问:笔墨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答:一言难尽。庄子说过“道无问,问无应”。笔墨如果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如果往深从此里说,就是“道”,比“技”、“艺”与“术”都高级。当然,“道”并不远,就在身边,道不远人,它离不开比如“技”这些基础和基本;技进乎道,能不能进,甚至接近,也有很多定数。
        问:什么定数?
        答: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主观的是个人的性格的、才气的、文化修养的等方面;客观的就是物质本身的高度,人在有生之年,能否达到它。理想是理想,心中的意象是心中的意象,能不能实现在手下、笔下,视觉传达,都有技术的难度。
        问:技术的难度,就是技法不成熟或不熟练吗?
        答:不是。技术的难度也是物质的限定。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立体的、空间的、色彩的、光影的,脑子里的意象会更完美、更理想、更梦幻,用笔墨实现出来,毕竟会有差距。大师级的艺术家,也只是视觉的逼近,而不能完美的实现。
        问:你借助中西结合的方法,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答:是的,偶尔为之。事实上,很多前辈大师都尝试过,比如林风眠、徐悲鸿。张大千的泼彩,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当代有吴冠中等。其实,中国画本身的笔墨里面,也有高级的东西,从视觉的构图,到水墨结合的变化万千,足以有光影等效果,只是我们不这么说,或者不主要强调这方面的东西而已。
        问:就是说传统里有现代因素,是吧?
        答:当然。比如八大山人,他是中国画现代化的开山鼻祖。还有董其昌,是有构成意识的,都是在传统基础上抽象、提炼、符号。
        问:中国画也讲究抽象,是吗?
        答:抽象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行为和基本方法。绝对的具象,比如摄影,也是相对真实,不可能全部转达。画真实的山,哪有那么大的纸呢?因为不能具象,所以只有退求其次,抽象。但是,抽象到一无是处、莫名其妙,成了皇帝的新衣,也就可笑了。事实上,所有的抽象,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无源之水、空穴来风。脑子里的意象,即便再不可琢磨,也是现实具象的转化。梦幻里的很多景象,即便再滑稽、荒唐,其实也都是取自显示的素材。
        问:那绘画到底是什么?
        答:是“意象”,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协调,是中庸,也是必然。当然,能做到,很难,能恰如其分,让所有欣赏的眼睛和心理都满意、满足、认可,基本不可能。
        问:你怎么看抽象画?
        答:视觉艺术都是抽象画。抽象与具象,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有量级的差别。抽象的完美,就是好画;具象的拙劣,更是糟糕。比如中国的汉字,最初的象形,就是抽象;现在继续写象形字,按理说不高级,甚至是倒退,是“反祖现象”。
        问:很拙劣,是吗?
        答:书画相通,是有道理的,溯源就在意象上、抽象上。现在写原始人的东西,写天书,或者,画字,是不是就是倒退呢?当然,这在理论上还可以继续讨论,甚至辩论、斗嘴,说不清楚。艺术和文化,有没有倒退之说?文明是一直进步着的么?都可以讨论。
        问:文明不是在一直进步的吗?
        答:要辨证对待、具体分析。光明与黑暗,是伴侣;文明与野蛮,是旅伴。污染、战争,也是文明的一部分,难道是进步的么?当然,可以狡辩,进步就是后退;后退也是进步。道理就是这样,可以反复地说。
        问:那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关键是什么呢?
        答:对于视觉艺术,关键就是要看视觉美,传达的思想和精神是不是有益处的元素。对于社会的文化的文明的部分,判断起来虽然要难一些,需要高度和广度、深度,但简单地处理之,就是看对眼前的生活是不是有价值。我经常说要做“有用的文化”,就是这个意思。对人类生存不利,污染地球,战争伤害人命,都是不文明的表现;当然,这些东西对少数人有用,但对大多数人有害,或者说对自己国家有利,但对其他国家和人民有害,都是问题。扯远了。
        问: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随着经济的腾飞,国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人们对艺术文化也有了很高的认知度。
        答:当然,时代使然,毕竟要进步,换言之,要变化、变迁。
        问:随着经济发达,艺术品热,投资热也出现了,问题也出现了。
        答:当然,问题总是有的,矛盾是世界存在的依据,没问题时就是世界不存在了。
        问:油画市场火热,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书画艺术,却似乎被艺术市场遗忘了,出现了这几年最平静的时刻,使投资者和收藏家前所未有的对中国画产生了一种恐慌。
        答:是某些人的恐慌,不是全部。很多百姓根本就还没有参与,一是经济条件还远未达到消费艺术和享受文化的地步;二是理念还跟不上,不了解艺术,更不了解自己的民族艺术。外国人不了解还可以原谅,自己人也不了解,甚至肤浅地曲解,就可悲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娱乐方式,电影、音乐、歌厅、餐厅、旅游、博物馆,只要高兴就行了,各取所需。
        问:看来,你对国画市场还是很乐观的。
        答:乐观,也可以说是“达观”,就是放开视野。事物的存在,有背后的多方面的原因。消费,是自愿的。有人喜欢画,有人就不喜欢。当然有机缘,有接触的条件,当然主要还不是经济的问题,是文化的、是人际的问题。
        问:人际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吗?
        答:具体地分析细节时,可以这么理解,但还包括宽泛的因素,细节很多。人,把握着一切,事在人为。钱在人的口袋里,掏不掏,掏在哪里,读是人的因素,都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人际的问题。
        问:中国书画市场这种滑坡式的存在,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还是人际的问题。假如喜欢中国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越来越有钱,而不是投机,不是像玩彩票、股票、基金那样的纯经济行为,冒险和赌博心理,问题就简单了。当然,水流到哪里都一样,不买国画,买油画,油画市场就兴旺了,油画家日子就好过了。
        问:那看来还是资金流向的问题。
        答:当然,但是后面就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后面,就是心的因素,就是文化理念的因素,文明的标志。
        问:还有,当代国画市场创作是不是也有问题,不招市场喜欢?
        答:可以这么认识,当然也还不全面。问题只要存在,原因就是多方面的。谈论问题,要讲条件,越具体越好。比如,有的国画家作品就没有被市场淘汰,有的还被更宽泛的市场所接受。
        问:“更宽泛的市场”是指什么?
        答:有画廊、拍卖行这种表面的直接的,还有民间的流通、走穴的市场、礼品交易市场,等等。学术的、理论的,与社会的实践的,有时要区别对待。同时得到广泛认可的画家,当然是少数。
        问:是不是画家必须要有创新意识?
        答:“创新”,也只是一个概念,里面可以包括很多因素。“笔墨当随时代”,分析这句话也需要工夫。题材是绘画的一部分,其中的精神因素,才是真正的。
        问:有的画家根本就是画匠了,卖的也不错,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答:有的画家是协会的领导,市场供不应求,自然没有时间创新。还有画家,面貌固定了,创新变样了又怕市场不认可。市场是市场,艺术是艺术。
        问:这些画家你觉得他们想没想过要创新?
        答:我觉得不想创新的艺术家是少数,当然,问题也还是很复杂,想创新,却未必能如愿,需要魄力、胆识、学养等因素和积淀。创新,既是自己的事,也是别人的事。
        问:创新“既是自己的事,也是别人的事”,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艺术,既是自娱,也是娱人,有这双重功能。创新,是艺术的欲望,不愿重复自己,是真正艺术家的素质。为市场而制作,是钱的奴隶,当然也不是坏事,但就离大师的条件很远了。
        问:当大师有什么条件?
        答:我树立过几条标准。比如“三维度说”: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就会画一种梅花、竹子、兰草、牡丹等玩意,就是小本经营、农民意识,再加之没有文化内涵,自私,没有精神涵养、高度,就是小家子气,怎么能当大师?
        问:还有呢?
        答:再比如我的“三足说”:学术地位、艺术地位、社会地位。要有学术内涵,在美术史上站得住脚;艺术是本色,要有鲜明的风格、难度;要对社会有贡献,有责任心,态度鲜明,不能唯唯诺诺,当老好人。很多人先有了社会地位,有市场,但没学术、没艺术,早晚要被淘汰。
        问:是不是走穴的绘画都没有什么价值?
        答:也不能那么绝对。活跃市场,刺激文化消费,毕竟还是有所作用。至于艺术价值,是另外的事情。成批的制作,商品画,艺术含量低是自然的,也不能要求太高,最不到,只能图一头。至于收藏家,一是自己玩,一是送礼办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近几年,由于中国画被频频炒作,出现了很多没实力的高价位画家,你怎么看待?
        答:炒作、操作,就是宣传。拍卖行价格,是宣传价格。宣传是企业品牌的必要,画家虽然是个体,但知名度也是品牌。有品牌意识,炒作宣传,付出费用,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收藏家,没有辨别的眼光,就糟糕了。
        问:怎么才会有辨别的眼光?
        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收藏者要提高素质,非朝夕间事。挣钱大概可以一夜暴富,当然,社会媒体上大肆宣传和鼓励一夜暴富,会助长年轻人的投机心理、好逸恶劳的心态,对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不是好事。至于文化涵养,一夜暴富不大可能。眼光,跟“心”联系在一起。要“心鉴”,不能“耳鉴”,即跟风、听传言,要相信自己的心和眼。
        问:还有市场很多流通的名家作品,是假的,你说为什么会出现赝品?
        答:有利可图,有所需求,因势利导。
        问:那么多赝品当作真迹流通着,怎么得了?
        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好与坏是相对的,真与假也是相对的。好的卖不出去,就是坏的。假的当真的流通,就是真的。明摆着的赝品,还有人买,说明什么?
        问:为什么好东西有时却没人买?
        答:没有遇到知音的赏识,曲高和寡。做到雅俗共赏,不易。
        问:有的赝品为什么鉴定家也看不出来呢?
        答:质量既高,伪而不劣。没有一笔败笔,不能断定其伪,就是真。画家精力有限,精品少,小品和应付之作多。不是精品,就可能被认作赝品。
        问:作为一名艺术批评家和书画家你如何看待中国书画现在的价位?
        答:存在即合理。虽然说现在的价位比未来理想的价位要低,但毕竟比过去低靡的时代价位高很多了。
        问:应该说是与时代有关系。
        答:当然。国家繁荣稳定,艺术家已经比过去幸福多了,应该知足、感激,还要想着回馈社会、做贡献。不能在市场上哗众取宠,行为自私,要真诚一点。
        问:对于投资收藏者,怎样去分析书画市场的泡沫压力?
        答:泡沫,很轻,没有压力。然而,轻不压远,艺术收藏,如果看作完全的“经济投资”,我以为注定已经失败了一半。升值是好事,跌价怎么办?我曾经写过专论,认为“心鉴”是艺术市场的根基,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需求,把艺术品当作提升生活品位的标志,而仅仅是投资、投机,就危险了。
        问:现代派绘画是垃圾吗?
        答:是不是垃圾,还是看针对谁。你扔了的垃圾,垃圾场却可以回收利用。买画的人喜欢,视为宝贝,你没办法。
        问:可收藏家也嘀咕啊,是收藏传统的中国画,还是现代派油画?
        答:喜欢什么收藏什么。
        问:很多外国收藏家买青年人的现代派,是什么心理?
        答:投机心理,除非他真心喜欢。恶心的作品,也真心喜欢,你相信么?
        问:那他买了恶心的东西卖给谁?
        答:卖给更傻瓜的人。像传烫手的山芋,传不下去了,就完蛋了。垃圾是不是垃圾,就看能不能继续传递下去,能不能循环流通下去。
        问:据说有的卖得还很贵,比国画贵多了。
        答:不稀奇。不是那画值钱,是买画的人手里有钱。
        问:有钱买中国的国画不好吗?干吗买垃圾作品?
        答:心。不喜欢不懂得国画,当然不买。觉得垃圾可能赚钱,当然可以买。国人咱都管不了,外国人更难教育了。
        问:那么艺术本身价值怎么判断?
        答:艺术,是一个概念,本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家是个职业,艺术品是他的产品。艺术价值难以衡量,需要辩论,是理论家的事情。市场价格,发生于市场交易过程中,价格受临时供求关系和整个市场资金流量的影响。
        问:那么市场价格合理吗?
        答:价格反映价值,但不等于价值。事实胜于雄辩,垃圾的价格到了钻石的价位,垃圾就成了钻石。不合理的事情多了,事在人为,先管好自己就行了。

          来源 :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67(s)   8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