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图像和当代雕塑

      作者:汲平2009-12-19 16:27:5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关于媒介

        什么是媒介?在著名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就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传达工具。例如“口语”、“报纸”、“互联网”, 它们虽然分属于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但它们都是媒介。媒介不仅是一种基础性技术,还是人的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不断在变。麦克卢汉曾经有过一句名言,“文化中的一切变化都是媒介的结果”。这个意思是说,文化看起来可以千变万化,从某个角度来看,无非是不同媒介在起作用。

        其实,绘画、雕塑就是一种传统媒介,摄影术出现,相对就是一种新的媒介,曾经人们预言它将威胁传统的造型艺术,事实证明,摄影的出现也并没有严重到让绘画因此而偃旗息鼓。不过,像摄影这种新媒介的出现,对绘画和雕塑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一般从事绘画和雕塑的人,都酷爱拍照片,就说明了这一点。摄影的出现为视觉形象的收集和储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恢复形象记忆也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画照片”,“对照片”似乎是现在绘画和雕塑创作时常有的动作;而“照相写实”干脆就是绘画和雕塑对照片那种逼真的视觉效果的反串。

        摄影对传统造型艺术的影响,最重要地表现在,它改变了造型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视觉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绘画和雕塑都把真实地反映世界当作它的基本目标。摄影的出现,应该是这种目标的终结,绘画和雕塑开始在题材、风格、技术手段方面寻找契机和生长点。这种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电子媒介出现以后,电影、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对绘画和雕塑的影响也早已开始显现,它将来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我们现在甚至都还难以估量。

        网络等电子媒介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之一,是这种新媒介的广泛运用,导致了当代艺术的彻底解放。

        当代艺术与以往艺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在媒介上的区别:新媒介技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广泛运用,多种媒介的并用,打破一切媒介的限制,使当代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从技术手段上说,当代艺术就是媒介的艺术,当代艺术在新媒介的各种尝试和使用方面,它为当代艺术的表现空间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于当代艺术,人们有过种种界定,其中有一条应该是有基本共识的,这就是当代艺术不强调门类分割,不拘泥于画种界限,主张综合性地运用各种有效的媒介方式。

        从形态学的立场看,绘画、雕塑、摄影、新媒体、电脑成像等艺术的区别似乎很大;但是它们不过都是视觉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区别只是媒介的区别。技术决定了媒介,媒介又影响了文化。

        新媒介的出现,对雕塑的直接影响是,出现了“泛雕塑”的倾向,还出现了大量非雕塑的“雕塑”。

        网络等电子媒介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之二,新媒介的广泛运用,导致造型艺术向视觉文化转变。

        站在视觉文化的立场看,中国当代艺术尽管种类、媒介不同,但它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着共同问题的整体情景。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不是艺术的孤立地演进,在当代社会,它是视觉文化的组成部分。

        站在视觉文化的角度看,不同媒介的艺术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也没有绝对的古典和现代之分,有的只是媒介的时代区别;其次,不同媒介的艺术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即人和现实世界的视觉关系。

        在西方和中国,都曾经有过文本中心主义的时代。在那个时候,语言文字是人类知识形态最主要的承载方式。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通过文字来纪录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的。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的视觉媒介的出现,文本中心的传统在当代文化中遇到了挑战。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世界变得图景化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家詹姆逊也说,进入消费社会,世界呈现出视觉化的趋势。

        这种变化如果拿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过去的世界是一本书,现在的世界是一幅画。人们经常用“图像时代”、“读图时代”来描述当代社会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当人们把“当代”和“艺术”连缀起来的时候,许多人常常忽略了当代社会由媒介所引起的视觉化转变的背景。例如,人们常说,当代艺术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为什么会模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视觉化的社会现实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共同基础,大量生活中的视觉图像,日常视觉经验成为当代艺术的图式来源。

        2、关于图像。

        进入新的千年,在中国的视觉世界里,图像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由于媒介的原因,中国在这个时候应该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图像的时代。各种图标、图示、图解、广告、海报、电视图像、计算机图像,成为人们了解和接触世界的主要方式。

        图像时代带来了整个世界的视觉化、图景化;同时,它还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图像的泛滥;图像与真实世界的距离;——图像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无法真实地反映人和对象的现实关系。

        在这个日益图像化的世界,过去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生活因素,那些为雕塑所垂青的,具有体积感和重量感的世界,似乎变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反而是那些说不清出处,讲不出来源,从形形色色的纸上和屏幕上蹦出来的“虚拟”的图像,占据了视觉的中心位置。这些东西,不仅“虚”、“实”不分;而且还“真”、“假”难分。

        3、媒介和图像当代雕塑带来的直接变化:

        (1)、虚拟雕塑形象的出现。

        人作为雕塑的中心题材,稳稳地占据了雕塑的历史几千年。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后,人

        的不变地位开始受到“抽象”形象的挑战,几何体、有机体、现成品、构成物,成了雕塑的惯常表现的对象。

        在图像时代,人的形象在雕塑中大量复活,但是这个时候的人不在是过去“高贵的单纯”时代,那种单纯而有高贵的“人”,而是图像化了的,虚拟化的人。这些人,和人所活动的具体生活场景,围绕人物的环境很难再一一找到现实的原型和对应物。

        大量的拼接、挪用、并置、甚至“关公站秦琼”似的“恶”搞。实际上,人的形象只雕塑中,只是一种图像资源,古与今,中国与外国,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都可以在这里消弭;经典的雕塑图示,可以被随心所欲地搬用......。

        (2) 、雕塑在视觉上变得色彩斑斓

        图像时代也就是吸引眼球的时代,色彩在这个时期的雕塑中变得十分重要。艳丽、光

        洁的外表;绚烂的色彩,成为这个时期雕塑的视觉特征之一。

        (3) 、雕塑造型上的卡通、动漫趣味。

        这个时代年轻一代的视觉资源大量来自电视,来自电脑荧屏,来自广告;因此,这一

        时期雕塑中受卡通和动漫影响的痕迹非常严重。人物的比例、色彩、调侃谐谑的趣味,无不让人清楚地看到视觉时代主流媒介对雕塑的影响。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4(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