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雕塑:欣喜与忧虑

      作者:汲平2009-12-19 16:59:3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雕塑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我们行进在城市的主要干道或广场绿地上,那些赏心悦目的雕塑,不仅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色,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陶冶我们的艺术的感悟。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曾说过:“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状况,不仅反映经济建设的成就,同时能够给予经济建设以巨大的影响;而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一个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它文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所以,在我们生活中,城市雕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城市雕塑有了较为明确的观念,从而被世人所广泛重视,是近现代的事情。像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骑马像”,我国著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些世界著名城市雕塑,成了这些国家美好的象征,并为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我国是一个雕塑历史悠久的国家,先辈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宝贵财富,如在雕塑创作的理念上,强调的“神似”而有别于西方雕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雕塑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了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我们的雕塑艺术家用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将他们的作品矗立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之中,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展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风采,并为世界城市雕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像》,伊拉克《雄鹰》、《保卫者》、《建设者》、《起飞》;中非共和国的《安德列·柯林巴总统铜像》;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的《尼罗河女儿》;日本的《征服与友好》;美国的《斯诺纪念铜像》和《东方巨狮》;菲律宾的《团结·和平·未来》;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天山》;联合国的《升》;越南的《越南印象》;瓦努阿图的《团结·和平·进步》都是出自中国雕塑家的手笔。我国雕塑家田金铎创作的中国少女竞走雕像,深得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赏识,并向世界体坛宣布说:“这件雕像是成功的艺术品,它将永远陈列在奥林匹克总部。”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城市雕塑带来了新的气象。1982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的成立和1984年举办的“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为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之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城雕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的专业人员正视着城市雕塑规划,认为“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考察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构、各种社会资源及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城市性格品质,经过全面、系统化的构思、创意设计,形成科学、文化、生态、发展的综合规划体系,形成全局性的雕塑艺术意象组合形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城市雕塑出现了的空前高涨,激发了众多雕塑家的创作热情,使雕塑市场出现了极为火热的场面。带动了大批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雕塑公司、“雕塑之乡”纷纷涌现。尤其近年来,成片开发雕塑主题公园,集中建造长廊、风景线、海岸线、广场、大道等等,已成为各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如深圳的《开荒牛》、青岛的《五月的风》、北京的《国风》、武汉的《寓言雕塑》、长春的世界雕塑公园、青岛的雕塑长廊、江西的井冈山雕塑园等等,把我们城市点缀得更加靓丽、更加可人、更加惬意,让人们尽情地陶醉于雕塑艺术之中。

        然而,近年来,在我们的城市雕塑这一华彩乐章中,却出现一些很不和谐的音符,搅乱了人们的如意心境。就像美术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如今两大最“乱”的专业,一是书法,二是雕塑。城市雕塑怎么了?在这如火如荼的城市雕塑创作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据一项广为媒体引用的数据表明:上海对本市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平庸的占80%,优良的占10%,低劣的占10%。一些造型鄙俗、材质低劣、无艺术可言的所谓的雕塑堆在街区道旁。一时间,大到都市,小到县城乡镇,到处都在做城雕,仿佛一夜之间要让我们的城市成为雕塑的“海洋”,真是不可思议。那些败笔无处不见的所谓的城市雕塑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反而成为无法抹去的新的视觉垃圾。曾几何时,北京的昌平竟出现“雕塑一条街”!据估计,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城市雕塑远在万件以上。故人们把那些低劣的东西称之为“视觉垃圾”、“城市败笔”。人们为什么对这些“视觉垃圾”产生了如此的激愤,人们又为什么对城市雕塑产生如此这般的焦虑呢?因为它们浪费了我们的宝贵资源,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负面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人不堪的状况,为什么城市雕塑变成了如此无奈而又“无序的艺术”呢?究其个中原因,是因为创作人员的市场准入管理相当混乱,大量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在搞创作,一些包工头、民间石匠、美术爱好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到处承接城市雕塑业务,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操刀搞创作的现象。真是咄咄怪事。再加之相互模仿和相互抄袭,使得不少地方的城市雕塑千篇一律,毫无艺术个性的趣味。“奔马”、“醒狮”无处不见;“火箭”、“原子结构”成为象征科技的比比皆是;一个球体加上几条飘带的谓之“抽象艺术”;用几根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的几何体谓之“前卫”;大小不一的乱石堆叠在一起称之为“原生态”雕塑,这不分明是在作贱城市雕塑吗?

        城市雕塑的掀起,带来了广阔的需求市场。一些人在金钱的驱动下,把城市雕塑视为来钱的捷径,把雕塑艺术水准降低到令人不堪入目的境地。在南京和广州等一些城市,竟然出现了专门配套的生产线,搞上百余种形状各异的圆球、曲线、钢管组成的所谓“城市雕塑”样品,供用户选购,其结果,必然是“视觉垃圾”、“城市败笔”到处泛滥成灾。所以,我国目前的城市雕塑的确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境地。

        在雕塑艺术的普及方面,也存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们的雕塑艺术鉴赏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上海著名雕塑家严友人曾经说过:“现在大约10万个市民中才会有一个看得懂雕塑的人,全上海1600万人口中勉强可以凑足160人算是懂雕塑或搞雕塑的。”这是一种什么数字概念啊?城市雕塑的欣赏主体当然是市民了,而欣赏主体不知城市雕塑为何物,这也是一个城市的悲哀。这就需要我们的有识之士像当年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那样跑遍全国各地,讲解音乐知识,示范演奏交响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深信,人们对城市雕塑的欣赏水平将会得到令人欣喜的提高,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无声的方式默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我们的生活品位。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7(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