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大箴:在文字雕塑的深处

      作者:汲平2009-12-21 11:48:3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把文字做成雕塑不是刘永刚的独创,外国人也有把字母设计为立体艺术品的。但把经过“改造”的汉字,或者说以汉字为素材,做成一座座巨大的雕塑品,而且连成宏大的雕塑群,应该说是刘永刚的创举。他能有如此的气魄,从绘画创作迈出这一大步,有其必然的内在原因。他对艺术的理解,似乎从形而下的层面跳越到一个很高的新境界。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它不仅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把现实中的精神用艺术手段加以形象化,给人以力感和美感,给人以想象和启迪。艺术家有广泛选择题材的自由,更有充分创建个性风格的自由,但他拥有的自由也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这种制约除了来自观众的审美和接受水平外,更来自它自身的条件: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况,视野和修养的准备程度。艺术创作和科学实验一样,在新的课题面前,人们可以大胆假设、预想,但最终的成果在许多方面却要受制于他己掌握的知识和己具备的素养,尽管也可能有诸多的偶然因素会发挥作用。在艺术领域,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充分知识储备和文化涵养的人,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不可想象,没有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经验的人,可以在艺术创新上一举获得成功。

        刘永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己经驰名于画坛。他在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的作品《北萨拉的牧羊女》,不仅已经显示出他杰出的艺术才华,而且还表明他在艺术上求新、求变革的愿望。这件作品中的人物以至整个画面境界是静穆而崇高。从表面上看,这件带有古典写实意味的油画与现在他创作的以“爱拥”为主题的文字雕塑迥然不同,但细细观察和思量却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那就是都追求一种宏大而严谨的古典精神,追求表现一种稳定而坚实的力量。只是媒材与题材变化了,艺术气魄更宏大了,艺术境界提升了。变化的原因来自于诸多方面:作者在德国游学的经验以及所受到的影响,他对艺术创造的新体悟等等。刘永刚十分赞赏德国现代画家马克斯·贝克曼(MaxBeckmann,1884-1950年)的艺术,赞赏他艺术中的寓意性,赞赏他关注潜藏于表面事物下面的深层含义。刘永刚从贝克曼的艺术中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艺术经验,包括他受到的汉蒙两种文化的教育,以及他对汉字形象的理解,终于走向以“爱拥”为主题的雕塑创造。从结构严密的象形汉字出发,但又不是具体汉字的再现,而是经过加工和发挥,使汉字雕塑的造型切合“爱拥”的主题:宇宙间两种基本力量——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刘永刚在处理这一系列雕塑作品时,机智、妥善地解决了雕塑结构的收敛与扩张、整体形象塑造与细部刻画的课题,他用墨玉石作为材料以加强作品在色泽上取得单纯而丰富的表现效果。

        以“爱拥”为主题的雕塑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它们没有刻画具体的人的形象,但它们传达了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感情力量,而又不止于男女之间的爱。面对这些作品,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感受,这一点当然是刘永刚所期待的。他似乎要让观众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在看懂与看不懂之间与作品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到某种精神的满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7(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