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

      作者:汲平2014-06-13 09:36:29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孔达达

        最新发布的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宣告,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美国以38%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第三位仍由英国保持,占有20%的市场份额。2013年全球艺术品成交总额为474亿欧元,几乎接近历史高位2007年480亿欧元。在艺术基金风靡的2011年,中国曾经一度超过美国,以高出美国1%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但在2012年立刻经历了24%的跌幅,再次被美国所取代。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小幅回升2%,但是美国市场交易额增幅高达25%,遥遥领先于中国,稳居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霸主地位。

        艺术品消费继续增长

        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成长速度无疑是惊人的,2000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年增长率在9%以上,尽管经历了经济发展的回调,2013年中国7.6%的GDP增长幅度仍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2.6%的3倍。作为艺术品收藏的主要群体,中国财富人群的增长同样迅猛。2013年,中国(包括香港)百万美元(净资产)富豪增长10%,达到120万人,人数位居世界第7位。而严格意义的高净资产(可投资资产)人数在2012年高达64.3万人,增长幅度为14%,这部分人口总数在近10年内翻了一番。中国超级富豪的人数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位。

        与此同时,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也在增加。根据常用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家庭年收入在1万至至10万美元之间即为中产阶级。根据瑞士信贷统计,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比例已达到39%,对应美国和欧洲分别为32%和25%。中产阶级的壮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从投资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化,尽管2013年中国投资占GDP比重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是中产阶级财富的继续增长将扩大中国经济的内需,完成消费型经济的转化,艺术品消费将继续增长。

        搜狐曾经在2013年针对中国中产阶级收藏者展开调查,89%的受调查者表示准备在近期购买至少一件艺术品,68%的人愿意花费收入的10%购买艺术品,其中有8%甚至愿意将收入的30%用于收藏。未来中产阶级将是保持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力的基础,而收入在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高端中产阶级则是未来中国艺术品发展的重要动力,据预测2022年这一类家庭总数将高达1.9亿。

        艺术品交易尚欠规模

        虽然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中国内地还未出现像纽约和伦敦那样的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具体表现在中国跨境艺术品交易金额远远低于美国和英国。2012年中国艺术品进口总额只占全球进口总额的6%,而出口额所占比例仅为4%,分别为10.4亿和7.86亿欧元。过去10年,香港凭借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年平均95%的中国艺术品进口贸易,逐渐成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

        相对于香港的12%,2011年中国内地拍卖成交额比例曾经达到88%。而近两年,香港的交易份额逐年增加,2013年香港占据了29%的中国拍卖成交额。税收优惠和先进的基础设施配置,大量重要买家,使得香港作为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优势日益凸显。2013年保利拍卖香港成交额高达总成交额的21%,而中国嘉德为10%。

        2013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均开始在中国内地尝试西方艺术品拍卖和私洽交易,苏富比与北京歌华美术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以物联网技术成功地开展了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保税拍卖,但是在100多件上拍艺术品中,仅有9件为保税拍卖。而上海自由贸易区内的第一场西方艺术品拍卖,也因为条件不充分而简化处理。自由港概念所衍生出的跨境艺术品交易中心发展蓝图,仍然停留在探索阶段,离大规模展开还有一段距离。

        艺术品流通尚有局限

        中国藏家大量走出国门,进入海外拍场,有些甚至参与到海外二级拍卖行的竞拍中,据统计,中国国籍的买家分别购买了欧洲及美国二级拍卖行13%和19%的拍品;而在海外一级拍卖行,中国买家则成功竞拍了20%的拍品。但是成功竞拍的拍品主要集中在中国艺术品,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古董。

        绝大部分中国藏家亦未形成国际化的收藏观念,收藏偏好仍旧集中在中国艺术品。尽管有中国买家参与竞拍高价西方艺术品,但是据估计,收藏西方艺术品的重要中国藏家不超过50位。无疑,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品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多。苏富比宣称自2010年以来,参与西方艺术品竞拍的中国买家增加了54%,去年有530位中国内地藏家成功竞得价值3.78亿美元的西方艺术品。

        尽管中国藏家的品位在日趋国际化,但是中国艺术品却并未被主流国际买家所普遍接受,2013年仅有6%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在中国境外拍出,交易额仅为全球总量的4%,90%的中国艺术家作品是在北京和香港成交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禁止著名艺术家作品出口,使得境外拍卖行难觅高品质的中国艺术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远未被国际藏家所接受,绝大部分并未成为流通于世界艺术品市场的“硬通货”。

        《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调查显示,大部分(59%)位于北京的画廊反映,其作品主要针对中国买家。但是一些国际性的画廊,80%的作品卖给了来自瑞士、美国和印尼的国际买家。大家普遍对于国际艺术商业机构进入中国持负面态度,60%的被调查者认为国际性商业机构的介入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弊大于利。

        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显示了市场重新复苏的迹象,中国潜在藏家的购买力也在日益增强,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大量依靠本地消费的地方市场,离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目标还相距甚远。高税收、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收藏家对外来艺术品的接受度低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而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也增加了中国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难度。要改进此状况,则需要相关政策改进配合,鼓励艺术品交易多元化和国际化,使中国真正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8(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