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法全自古人书——傅如明的书法世界

      作者:杨开飞2013-03-04 16:19:4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我与傅如明相识三载,共事不足半年,结下了浓浓的书法情缘。傅如明其人亲切可感者多矣,最让我时常想念的莫过于他的书法。傅如明寄身书法,忘怀楷则,爱而且攻,乐至成癖。无论身处何境,总能屏息凝神,执笔挥毫,其情其景,可赏可叹。故其书艺高出吾侪远甚。

        傅如明者,江苏人士,曾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2002年考入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硕士,毕业后落迹西安成为一名大学书法专业教师。第一次在西安见到傅如明是在2005年盛夏,他领着个头和他一般高,身材比他还壮实,刚读完初中的儿子,到我的住所简单地聊了几句。我知道像他这样的人,选择工作单位,已经不完全把个人要求诉诸第一,他总希望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能为家庭带来幸福和欢乐。为了支持傅如明顺利读完研究生,家里人一直租住不避风雨的老屋,每每想到这些,傅兄的表情黯然神伤。他来西安以后,许多事情都是我在与他的交往中逐渐感知的。我们共事的时候,我住三单元四楼,他住一单元一楼,每次走到他门前的时候,我总想进去看看。现在想起来,傅如明是一个笃实践行的人,他并不太喜欢讲话。他把一室一厅的房子布置很独特,门口一进去客厅正中央就摆着一块睡觉用床板,上面铺着毛毡,很显然这是他的工作室,墙壁四周挂着他新近的大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窗户的玻璃上对外竖贴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字条,上面赫然写着“得一工作室”。

        我当时并不知道“得一”的含义,只是每每进了他的工作室没说几句话,他就展纸濡墨,一本正经地写字,有时看他写的是二王,有时又看他写的是颜字,如果抬头回视东墙的四屏条,你会惊异地发现那里还挂着他写的草书怀素《自叙帖》。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小楷。他刚来学校,临时住在以前的学生宿舍,一天晚上我去找他,有人把我指向三楼那间敞着门的宿舍,我走进去里面没有人,靠里边的床上只有一张凉席,灯光昏暗,两边是上下两层的空床,似乎一碰还稍稍有点摇晃,中间是学生们的一张书桌,上面是一张尚未写完的小楷。我正在犹豫之际,突然傅兄从门外回来,一边简单寒暄,一边坐在床沿上继续完成他的作品。说实话,我第一次看见他在如此简陋窘迫的环境里神闲气定,轻松自在书写蝇头小楷,内心佩服不已。后来,傅如明有了“得一工作室”,更是悠然自得,乐在其中了。朝起暮归,饭罢小憩,傅如明必以书调养精神;友朋来访,则以墨当茶,以书待客,我于此受惠颇多。更有半夜星稀,鸡鸣不已,遥念妻儿,夜不能寐,傅兄披衣伏案,三五行书聊寄亲人之思;当是时,他的书法,行笔舒缓滞重,结字意态绵绵,举手投笔婉转低回,神情流露欲言又止。睹迹明心,吾服膺古人之语,傅兄书艺发乎性情者也。记得与傅如明寒冬握别,临行感怀,他行泼墨作书:“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现在想来,这种笔墨情缘多有古代士人之风,深获我心。此作现挂我书房,细审其书,小尺幅有大章法:开笔二字成一段落,用意迟重,笔力内蓄,笔随意运,情与人同,似写离别之难,下有留白;中间一行四字,笔势由慢而快,痛快淋漓,似诉天不如人,有抽刀断水之思,睹物伤怀之慨;结尾一行三字,大小错落,欹正相生,最后一字有千回百转之意,似斜反正,若断还连,多有今朝不得见,日后难相忘之慰藉。

        走进傅如明的书法世界,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对亲人和友情的珍视。他内心涌动的真情,使他的笔下少了虚伪和狡黠,增添了更多感人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忠实于他的心灵,有着强大的内心张力,发乎当发,止于不可不止。他的书法堪称“心法”,贴近书法艺术本质,内涵丰富,总能让人品味咀嚼。他对书法创作状态的把握和体会,源自于古代书论,通过自己的领悟和内省,转化成为自身的创作能力,捍卫了传统书法的艺术精神。

        古人云:“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有功无性,神采不生。”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千百年来形成并创立的一整套技法语言,每个书法艺术家都必须是技法的熟练驾驭者。傅如明的书法艺术之所以感人至深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对传统书法技法反复锤炼,不遗余力,显示出良好的创作才能。首先反映在楷书方面。傅兄小楷先学灵飞经,后学钟繇、王羲之,尤在玉版十三行上下功夫,然后是明代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黄道周小楷。他的小楷融百家之长,成一家之体,飞舞翩跹,宛如嫦娥水袖,飘逸多姿。他善用楷书笔法写行书气韵,故其楷书一点一画紧守规矩,字画回首扬眉之间骨健气清,儒雅风流,顾盼生情,祛除呆滞陈腐之病。傅兄书法作品当中小楷所占比重较大,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点画质量、结字能力和章法构造,令观者肃然动容,口是心折。他能以小字彰显大气派,有“沙场秋点兵”之威仪,整齐中有错落,庄严中见精神。傅如明的大楷更多受到颜体的影响,用笔多篆籀气,在吸收颜体深沉厚重的笔意的同时,又兼用了小楷中一些瘦硬轻灵的笔画,得玉环飞燕之美,合高山流水之度。结字平整宽阔,在创作主体审美气质的引导下,把颜体的雄壮磅礴演绎得多了几分秀美疏朗。傅如明以楷书当家,小字精能,大字端严,小字与大字各自为营,又相互借鉴融合。其次,傅兄在行草书方面亦有出色的表现,令人金篦刮眼,感慨良多。傅如明的行书笔法干净利落,起承转合恰到好处,牵丝环接,如金蝉吐玉,于毫发处显劲健,亦刚亦柔,刚处不张狂,柔处无羸弱。行书笔画以意连为主,呼应连带少露痕迹,结字栩栩如生,章法布局忽宽忽窄,忽肥忽瘦,忽长忽短,忽大忽小,似风行水上,润色花开,得妙造自然之致。行书笔意温柔敦厚,既有颜体之凝重,又有侠士之敏捷,转折处变化不测,交待清楚,盘旋而不拖沓,映带而有准绳。观傅如明行书,若鸿儒设坛,字字有根据,笔笔不旁落,既能见博学之实力,又能展智者之风趣,沉着而不拘泥,活泼而显性灵。傅如明行书的造诣,正为其楷书扬鞭执辔,锦上添花,而其楷书之根基,又为其行书厉兵秣马,再立新功。傅如明不仅能把楷书和行书贯通融会,相生相发,自成一格,而且在章法构成上又能把这两种书体巧妙地安排在同一尺幅中,行书楷书,自立疆界,相互守望,和谐共处。这两种书体是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主一副,相得益彰。譬如,《启功论书绝句九首》这幅作品开篇是启功先生的一首七言绝句,结尾部分是作者对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作的跋语,这两部分属于正文,作者用行书完成,首尾遥相呼应。中间部分用蝇头小楷对启功诗中所提及的怀仁和尚集圣教序这一历史事件作细致阐释,在整幅作品中起陪衬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这种主次结构的对比不仅通过字体变化得到说明,而且也通过对天头地脚空白的伸展和收缩进一步得到强化。这些都是傅兄在章法布局上匠心独运的结果。当然傅如明的草书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墨色变化尽显本领,浓淡枯湿相映争辉,相较于上述两种书体,其草书或因精力所限,或因性情之囿,似不足以于楷、行三足而立。吾之愚见,不知能服众乎?历来能草书者稀矣,吾不敢虚发赞辞,估妄言之。

        傅如明视小楷为主,大楷为友;以行书为嘉宾,草书为过客,这种书体关系的合理构建,奠定了他在当代书坛的地位。他信守古训,以楷书为主帅,行书为军师,攻守同盟,成果尤其突出。从1997年迄今,傅如明先后参加全国书法展数十次,其中包括三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并获奖;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七、九、十届书法篆刻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正书大展,九届全国展,首届扇面展,二届青年展、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展、十届国展……获得重要书法奖项九次,其中两次获得全国书法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两次获江苏省青年书法展金奖。

        与国内同类书法展览的入选和获奖者相比,傅如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注重书法史论的研究,研究生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学术训练,既对书法史作过宏观的扫描,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现象和书法作品进行了个案剖析和考证。他参加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的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光盘教材。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明代小楷书法研究》对明代小楷书法作品及书家排比考证,融合了自己长期从事小楷创作的心得体会。这无疑是傅如明在小楷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的一次检讨和总结。由此我们反观他的书法创作,可以找到其切实的理论渊源。

        在当今高等书法教育兴起之时,傅如明在研究生群体当中所展示出的创作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更肯定地讲,他的创作水平是出类拔萃的,而与社会上许多非专业出身的书法家们相比,傅兄又多了一些理性和学养。他的创作取向、方法选择更多地经过审慎的思维过滤,他是参照历史提供的经验和判断,而最终走上成功之路的。就傅兄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来看,他努力想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有学者品格的书法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把书法当作装点门面的学者,这也是他在创作上屡屡受到人们褒奖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内在动因。

        古人把小楷作为考量书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有善书者必善小楷之说。如是观之,傅如明作为书家无愧矣。傅如明书法应从以法立意转向以意生法,若于此着力,其跻身大家能远乎?意者必以清刚正大之气发焉。“得一”者何?吾不能尽述。以傅如明今日之成就,必开明日之新境。“得一”者,必得其大者也。

                                                杨开飞于宁夏大学

        作者简介:杨开飞,文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书法)副教授,主要从事书法教学与理论创作研究。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