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画的主流画种之一,古往今来,画花鸟的国画家流派纷呈,数不胜数。然而,读赖有安的花鸟画,却给了我许多异于流俗的感觉。
赖有安笔下的花草虫鱼,有着一个非专业画家非常专业非常深沉的思考,在他的眼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华夏民族精神史中抹不去的胎记。有了它,每一棵果,每一片叶,每一朵闲花野草都有着与人类共同的性情。看到花,他能感到“花容月貌”的美丽;看到果,他能想起“甜如蜜”。他能从中听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遗韵,能感到劫后余生的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怀。可以说,在画家的意识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有多长,对花鸟画的浩叹就有多长。有了这样的思考和认识,他笔下的花果就有了香气的氤氲;回荡的花海中,就不时传来古老格律的貌唱。因此,我们说,花草有灵,花鸟通性是赖有安花鸟画在立意上的特点。
就像任何艺术门类一样,扎实的功底,大师的熏陶和自身的才情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必要条件。赖有安也是如此,他的花鸟画有着明显的师承关系又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远远看去,或劈面而立,蓊郁苍茫;或雄峙江边,冷然深邃。从构图上看,既有吴昌硕满目花果,厚重逼人的雄伟壮观,又有齐白石大师构图的严谨和线条的流畅,而作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赖有安,谈到师承与创新的关系,赖有安认为:大师是历史形成的,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在文化的变迁中以风格的独具而留下的艺术纪念碑。因此,师承大师,根据自身的条件学习大师的技法修养,感悟大师笔下的灵魂是每一个学艺者不可能绕过的不二之门。回忆当年大学求学的点点滴滴,每一次老师的现场点评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正因如此,在赖有安的创作中,所谓的创新决不是异想天开的闭门造车,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画出一个对当今自然的自我新感觉。就是凭着这种谦逊与悟性,他与历代大师在精神上交流,在技法上继承,逐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个性色彩的作品。先后入选《2008年中国画诗书画大展》、《广东大学生美术作品双年展》、《长城文化万里行-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巡回展》等等。许多书画作品被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赖有安的画是具有灵性的,这灵性的表达源自他对线条的讲究。他很爱书法,在当今许多画家“画”好于“书”的背景下,有时仅看其书法也是一种享受。在书法上,他学过颜真卿,学过柳公权,也学过张旭、孙过庭等。因此,在绘画上他能自觉地遵从黄宾虹大师的“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最为上品”的论述。看他的画,近观水墨淋漓,线条灵动驳杂,远观则层次分明,耐人寻味。他的用笔洗炼凝重,遒劲有力,看似放纵的行笔中却不失严谨的法度。而对于法度与率性的关系,赖有安永远不忘老师的教诲:“法从理中来,理从变化中来,心有多远,境有多深,品味就有多高”。于是,他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解,就是从这些先贤大师的妙语箴言中悟得出来,表现在画幅中令人赞赏的个性风格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出处。
赖有安的从艺之路是有趣的,世人都说从艺之苦,他却始终感觉绘画之乐。也许是生于美丽的北江河畔,美丽的北江河锻炼出他美丽的身材,同时给了他无限的快乐源泉!有哲人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赖有安身上我们感到此话不谬。他有许多张我很喜欢的花鸟画,其中特别喜欢:《初夏乐章》、《金色港湾》、《暢游》、《陶醉》等。画中的佳果令人真想咬上一口。从画中能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画家一直追求:中国画要诗书画相结合!画家赖有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甘于过平凡的日子,甘于过平静的生活,“在平静的日子里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这就是当代实力派画家赖有安的真实写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画家在辛勤汗水的挥洒下,一定创作出更加迷人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