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人阿年先生

      作者:澄子2013-07-04 14:48:3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又收到阿年先生寄来的邮件。裁开信封,露出了一个崭新的大16开封面的《东方美术》,只粗略知道阿年先生在筹划出这样一本美术刊物,没想到这么快便收到了。刊物印刷、用纸精良,封面赏心悦目,还未细读,便感觉良好。

           在美术圈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阿年”这个名字,随着一册册颇具特色的美术类书刊的印行,更多的人注意到它的编者——阿年先牛。

           我认识阿年先生比较迟,应是1997年吧,因为参加首届欧洲中国艺术展,于是同主办者有了联络,主办方的主要负责人,便是阿年。当时阿年先生除了寄来一些展览方面的信息资料外,还寄赠一本他的散文集《蓝色的情结》,并在信中索要我的集子。原来他是从林墉先生为我所作的剪纸集序言中了解到我有时也写点东西的。因彼此是美术同行,故对画家出的书都比较感兴趣。阿年的《蓝色的情结》一到,我便急急翻阅起来,谁知一读便忘了放下,以至于煮糊了一锅炖肉。

           阿年的书收录的全是写域外游踪的文章,由于有许多人文的和美学上的独特思考,笔调轻松自然,再加上笔者正好半年前去了一趟欧洲,所见所闻所思有许多相同之处,故读来倍感亲切。其中那二十来篇从各个角度描写巴黎的文章,如《卢浮宫匆匆一瞥》、《塞那河畔寻书香》、《充满香味的世界》、《咖啡中泡出的文化》等等,有许多同样的感受,如遇知音。我去巴黎回来后写了《为了一睹蒙娜丽莎》,也是叙述了进入罗浮宫后一直处于奔跑状态,那太多的世界名画从眼前掠过,时间是多么珍贵和短暂,结果好不容易找到了《蒙娜丽莎》,却只能匆匆一瞥。在塞纳河畔,我注意到了那有些岁月的绿铁皮书柜,散发着久远的异国书香,没想到阿年的文章里也提到了,而且还发了一番颇有见地的感慨。

           说了这些关于《蓝色的情结》的话,仅仅是说明我认识阿年或者说有点了解是从他的书开始,然而写书却是阿年的副产品,真正的阿年应是一位画家兼展览出版策划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能量大得惊人,心中装着大量的计划,要做许多许多的事情,而且要办得特别的漂亮。由于他锲而不合的努力以及努力而产生的感召力,使接二连三的国际性展览、交流活动,频频组织举办成功,而一本本精美考究的画册也随之出版,于是四面八方的美术界人士,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对艺术如此虔诚、拼命三郎般的人物。就如刚收到的《东方美术》上程大利先生的文章所说:“阿年先生是位文化理想主义者,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不停地办报、出书、办刊物,最丰要的是他弄的都不是畅销书,是贴钱书,亏本书,给少数人看的书,但他乐于此道而且不知疲倦。所以,他的朋友越来越多,他在这中间得到很多乐趣。”

           假如你是个行内人,便可从阿年出的书和刊物中看到非常的不易,今天的各类出版物多如繁星,多少出版家想的是怎么出效益高的畅销书,而阿年却在做着一系列为艺术献身的举动。我想,阿年先生是唯美的,对艺术爱得痴迷,他是个有使命感的精神贵族。他那双透过眼镜片的眼光,注视着美育对人类整体素质的重大作用,他愿意用非凡的艰苦的努力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于是阿年非常繁忙,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国内各地,奔走于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之间,步履过处,书香飘落。当我接到一本又一本的精美书刊,便从心底涌起一阵感动。这一辑辑的《当代美术家图录》,这一册册的《扇面佳作集萃》,这一期期的《成都美术》报,还有去岁的《当代扇面作品精选》,今春的《东方美术》,无不凝聚着阿年的智慧和心血。我不禁以钦佩的眼光,关注着这位如工蜂采蜜、舂蚕吐丝的奉献者,向这位美术同行致意。

           关于阿年先牛,我只能写这么多,因为一直是信函和电话联系,至今仍未曾谋面。希望有机会到四川时便去采访他,却未能成行。但我知道他的特征——不大高的个子,谢顶的脑袋,圆型的眼镜,有好多个兜兜的马甲,是个五十开外精力充沛的中年人,也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些描写的依据来自于照片,当然也来自于感觉。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2(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