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一之奇-记书法家程茂全和他的书法艺术

      作者:吴杨2013-12-04 14:21:5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面对宣纸,程茂全提笔在手,悬腕挥毫时,旁边若有人突然拽其笔而不得,可见其腕力、定力、手上功夫。眼见50岁的人了,以十指撑案,可支撑起身躯呈水平状悬空,足可令人称奇。

        程茂全有三奇。

        一是身世奇。得道多助,屡逢高人。

        茂全生于书画世家,祖父程祖荫曾在北平国立艺专教务处任职,同时在琉璃厂书画店“挂笔单”,以书法上的造诣获得一份收入,贴补家用。父亲程俊良则书法、绘画兼擅,系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城小有名气的书画名家,在丁章胡同置下房产,同当时书画界及梨园行的许多文化名流过往甚密,如郑诵先、王雪涛、娄师白、王遐举、萧劳、齐良迟、李少春、侯玉兰、宋富亭等。家学源渊之外,更兼得来自社会名流的薪火传递,彼此互补,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少年茂全以多方面的熏陶、滋养。后来,他一直喜欢同老人来往,同文化艺术界的名流有着广泛交往,在日积月累中、不知不觉中造就独特的学习环境,有益于修身养性,廓开胸襟与才能。

        常言道,三岁看出七老相。还在孩提时代,茂全的聪慧及在书画上的悟性已然显露。文革期间,艺术和艺术家倍受冷落及摧残,老程家一度靠卖画为生,齐白石的画也就卖二三十块钱一幅。等到打入“封资修”,画不能卖了,十几口人要吃饭,全靠父亲为美术工厂做外加工,画书签、绢片、鸭蛋、纸篓、灯笼,挣点小钱养家糊口。纸篓外面裹一层锦,在锦上绘画,加工成工艺品卖给外国人。一件作品只能挣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茂全四五岁时,已经眼里有活了,替父亲研墨洗砚,拉纸铺绢,又进而在废纸片上摹仿父亲的画稿,依样画葫芦,学着点花蕾,一排排地描摹点画,连父亲都感到吃惊,这孩子行,指点他画花蕾,由玩儿到当真,父亲构线,儿子填色,父子俩一块挣钱。

        随后,程俊良将儿子托付给好友、书法家黄高汉先生,拜师学艺,沿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踏上求学之路。黄先生教了茂全两年,而后将他介绍给郑诵先,拜郑老为师,小小年纪有幸步入书法艺术的正殿。

        近当代书法界,郑诵先是位泰斗级人物,解放前曾与章士钊、张伯驹等数十位大学问家组成“姊园诗社”和“庚寅词社”。解放后又同张伯驹、萧芳等创建新中国第一家书法研究团体“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郑诵先任秘书长。时称“北有郑诵先,南有王遽常”,可见郑之鼎鼎大名,享誉书界。程茂全5岁始学书法,习练颜、柳、诸、欧诸家及北碑南贴,以勤勉好学,天性聪慧而识得书道途经,深得父辈们的喜爱,也才有机会得遇高人,12岁拜郑诵先为师,主攻章草,兼善诸家,得融汇贯通之妙。

        茂全生性机灵,悟性极高,爱好广泛。又正值文革期间,学生纷纷走出校门,以社会为课堂。以茂全的性情,所见所闻,如饥似渴,见什么都想学。姨夫宋富亭系中国戏校创始人,有名的武生花脸,许多京剧大师都是他的学生。父亲则与李少春等人深交已久。耳濡目染之下,茂全小小年纪也成了票友,唱京剧、拉二胡。他又跟九老爷习练少林功夫。跟人学正骨推拿。学装订、装裱、刻印。每天闻鸡起舞,先打一套拳,再练书法、绘画、其它。这些,郑老诵先看在眼里,有意为其拨冗去杂,制书黾勉曰:“吾友少子曰茂全,聪明好学性所便,丹青妙笔承家学,从我问字说同源。学如牛毛成鳞角,傥其成者善磨琢。要知专业在专精,广土榛芜终不熟……故又为之制字曰‘淳一’,使勿杂也。”又在茂全所临许麟庐《荷鳜图》留白处写道:“茂全年方十七,当专心致志,他日定有其成,爰为制字,曰淳一,以为之。”淳者纯粹敦厚之意。沉下心来,至淳则静、则安。宁静致远。一者在专,专心致志,从一而终,一条大道走到底,方有望成就学业,有所作为。

        时郑老年逾八十,称茂全为“吾友”,视为忘年交。一棵小树、一株幼苗,在老人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茂全则尊师若父,为其理发、搓澡、洗衣服,采买、做饭、换煤气。小小年纪,骑车换液化气罐,曾摔倒在大街上,非常危险。1976年7月28日------采访中茂全脱口说出唐山大地震的时间,足见其刻骨铭心。地震波及北京,茂全从睡梦惊醒后,爬起来直奔郑老家,发现老人坐那,眼望鱼缸,一筹莫展。鱼缸洒出满地水,茂全赶紧收拾一番,陪老人渡过最紧张的时刻。等他赶回自己家中,发现房墙震塌了,家人正在焦急地寻找他。

        也就在这样的时刻,佐证一个人的品性、风格,一事当前心系他人。也正是凭着此种品性,茂全赢得诸多先生的抬爱和关照。结识国内外众多朋友,在相互帮衬中获得种种人生机遇,成就了他的事业。比如他在“致美楼”饭庄做事,所抄菜单引起黄胄注意,由不起眼的菜单发现一位书法人才。大师称赞则引起单位重视,传为美谈,由此改变了茂全的工作境况,由普通服务生一步步成长为专业人才,任职行业工会干部,得以施展平生所学。

        二是经历奇。自我拯救,业精于勤。

        茂全虽出身书香门弟、书画世家。却从无优越感。也未曾享受过衣食无忧的生活。相反,文革动乱,家道中落,自小饱尝生活艰辛,命运也一直在设置坎坷,促其顽强拼搏,自我拯救,从社会底层滚出来。或问其成长、成功的动因是什么?答曰:“经历”。自小在父亲身边生活,耳濡目染,喜爱书画。由喜爱到动手,父辈们发现是块料,荐与恩师,悉心栽培,再加上个人努力,十分刻苦,性格中有种不甘人后的劲头,冥冥中肩负诗书传家、再度中兴的担子。通过爱好、刻苦,业精于勤,表现出老程家的一种男儿气象,一种振兴的希望。

        小学五年级,学校休课,转而学工、学农、学军。12岁的程茂全身背行李、用品,和同学们拉练到怀柔。途中休息,夜间宿营,他总要躲开老师、同学的注意,独自找地写幅字。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墨盒,一毛五分钱一个,盒里有块海绵,浸着墨汁,不至洒出来。还有一枝廉价毛笔,用这些工具练书法,随身携带,到哪写那。初中下乡务农,“三夏”割麦子,秋收割豆子,到顺义农村干这些活,住在老乡家里,趴在坑沿上练字、临帖。白天干一天活,手都握不住笔了,那也得写、也得练,自我规定的作业必须完成。等同学睡下了,点着煤油灯写到夜深人静,极度困乏为止。下乡半个月,带回一摞“作业”,请郑老批改。若能在郑老身边练字,感觉就像过节一样,郑老写、他也写,写罢了郑老批阅、划圈,划过圈的字看上去眉开眼笑,喜气洋洋,便是郑老给他的奖励。

        他喜欢下乡。越是社会底层越是宽广包容,许多“封资修”的东西老百姓都喜欢。舞文弄墨很受欢迎,无须遮遮掩掩,怕这怕那。由写小字到写大字,由偷摸练习到派上用场,心里油然而生成就感。“打好三夏这一仗”,“抓革命、促生产”,村头路口、山房院墙上多有他刷写的这类大字。有一座水塔高达20多米,上书“农业学大寨”,也是他的作品,红字白边,一个字有2米大。

        1977年,19岁的程茂全下乡插队,历时2年,是其人生经历中的一段非常时期,实现人格完善,确信书画爱好,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乐在其中,书法和人都伴随这段经历走向成熟。插队第二年,他下地劳动少了,各种兼职多了,还担任了知青管理员。首先是管理伙食,大清早外出采买。离村庄两三里路以外有一处卖肉点,每天早晨来一块肉,限量供应,卖完为止,都去排队。有一天他去排队买肉,无意中发现沟渠沿上盛开一朵紫色小花,走近一看是牵牛花。不知哪里飞来一颗野籽,落在黄土裸露的沟渠上,开出这么一朵花,花羽单薄,如蝉衣蝶翅,迎风抖动,极为娇艳。花虽小而卓然挺立,于荒野中抖擞精神。他一时看怔了,全然忘了排队买肉,等到回过神来,摊点处早已人去棚空。

        情之所及,诗兴自来。他吟到:

        旭日东升照万方,

        渠土道壑开勤娘。

        不为众人所注目,

        自有赏者在伊旁。

        牵牛花又名“勤娘子”、“喇叭花”等,虽是山野之物,一样堪称名花,向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而见于水墨丹青。茂全习书的同时也作画,尤擅画墨竹、画牵牛,秀竹一竿,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牵牛思静,身处荒郊犹奋发,每逢朝阳开光华。花草、植物尚且如此,做人处世岂能懈怠?茂全为人豪爽,快人快语,言语间常言人生感怀,说到动情处泪花闪闪,是真男儿、是真性情、是他人生阅历的几度淬火和历炼,也一定会融入笔端,成为其书法艺术的培养基。

        三是才具奇。博采众长,修成正果。

        1979年,茂全结束知青生活,返城求职,先后到北京京剧院画布景、到工厂车间开冲床、到酒楼饭庄当装卸工。白天打工,夜里练字,坚持不辍,终因一技之长而赢来命运中的转机。他在工作之余抄写菜单,受到客人喜爱,尤其日本客人及东南亚、韩国等地的客人,更是出钱购买菜单,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发掘出一位书法家。而黄胄等大名家的赏识,更使其崭露头角,受到关注。

        他在“致美楼”饭庄工作多年,而后调任宣武区饮食公司工会干部,得以施展才能,学以致用。几番波折,多少困境,从基层发展起来的他深感人生艰辛,友情宝贵,成功之不易,因而对生活、家庭、朋友充满挚爱和珍惜之情。他曾话说人生选择,思索生命意义,认为茫茫人世有几种人:一种碌碌无为,饱食终日,虚度一生;一种机关算尽,长袖善舞,到头来害人害己;还有一种人奉献社会,燃烧自己,为民族、为历史留下光辉,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坛巨匠,书写天下,如长空闪电般照亮中华艺术的天空。他向以后一种人为楷模,作为精神上的强大动力,严格自律,敦敦以求,集四十余载不懈努力,得以品尝书法之果,脱颖而出。

        茂全的书法源流明晰,体正格高,严格遵守法度。他早年临帖,得颜真卿的端庄,王羲之的飘逸,在纯正、庄重上下功夫,地基打得很坚固。而后常年追随郑老诵先,又得章草之妙用。博采众长,融汇贯通,于法度中渐修渐悟,取其精华,一望而知得之大道,根基深厚,与中华书道,文化学养上得势、得气、得韵,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韵。

        茂全的书法素朴雅逸,清怀内敛,端庄秀美,不乏高古之气。究其根源,得之见多识广,近朱者赤,自小就从文人堆里滚出来,鉴赏力自不待言,必定会意在笔先,下笔便直追前辈气象,秉承大师衣钵,追求清怀高古,不染世俗之气。

        茂全的书法沉稳灵动,结构严谨。行笔洒脱流长,成竹在胸,积四十余年的功夫在里面,是修来的果、悟出的道、品出的禅,个中三昧,得之不易。溥杰先生为其题词“味从勤里得。”萧芳先生称之为“后起之秀”。大康先生送字三个,叫“池水墨”,涮笔洗砚竟至池水如墨,功夫下到这份上,能无得乎?

        茂全的书法因博采众长而渐得化机,已然形成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行清赏、专家认可、观众喜爱,有相当多的读者见字及人,一望而知是淳一所书,不啻是一份大喜悦、大激励,促使茂全再接再励,不负众望,于家庭则薪火承传,后继有人;于读者则捧书在手,是真文化;于琉璃厂宏宝堂画廊则以书交友,锦上添花。茂全现今任职该画廊董事长,高朋满堂,经营有方,志在将其办成宣武区乃至北京市的一处文化亮点。

                                                         吴杨

                                                 于莲花河畔“和乐斋”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7(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