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现代都市的纷扰与喧嚣,聂晖的书斋乐之堂,绝对是一个宁静让人内心无比安逸的地方。
这里,处处透着古典的温润,蕴着艺术的醇香。书案上摆放着碑帖、琴谱、线装书,文房四宝一应俱全。角落里静静躺着一张古琴,泠泠七弦,古意犹浓。四壁之上,挂满字画、条幅,传递着主人的学养。聂晖安静地坐在席间,目光柔和,笑意满满,婉约恬静如一枝白菊。
读书,习字,绘画,操琴,这是聂晖一直坚守的生活。如她在《乐之堂赋》里所写:琴书自娱,居闹市而易安;诗画陶情,寄浮生而得闲。 聂晖说,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让人拥有丰富的内心,这些远比外在的美好更重要。
静雅----腹有诗书气自华
聂晖身上有一种东方式温婉气质,见了她面,就会情不自禁被感染。一如她的书画作品,让你不得不惊叹于那书香墨韵之间的简静之味,感受不事雕琢更突现出一种大度、自然、清醇的气格。
聂晖以书法“立身”,四体皆习,精于篆隶。对此,她毫不讳言从前人的精髓中吸取营养,于传统中领略其沁人心脾的文化意蕴。带着这样的思索,她畅读书法史,研习历代著名碑帖,从质朴多变的体态中追随汉字书写的运笔方法和结体规律,于浩瀚的笔墨宝卷中去体会那份千年不变的翰墨精神。
她的书风特点,以“静、雅”状其字貌,状其字神。其篆书线条沉着有力,气韵古朴,风貌独具;隶书醇厚大气,跌宕率逸,笔意丰厚。她的行书、小楷作品,依然不失韵致,章法紧密连贯,又聚散自然,给人一种心手相得的审美感受。
“习书近30年来,可谓无一日不摸笔”。然而,笔墨易,境界难,在她看来,沉淀深厚的人文修养,才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文化理想。
聂晖尤其注重书法与诗、画、文等多种艺术的结合。她画山水花鸟人物,风格极为传统,汲取了中国文人画的高逸雅情的气息,常常是青山隐逸,林木扶疏,草屋之中,有人或卧或抚琴,她都能化作笔墨,尽情挥运。其构思精巧,墨润笔精,有一种画于无声处皆诗情的审美意韵。
她的画作大多题有自创的诗词或联语,配以古雅的小篆标题、小
楷跋文。可见《秋树临江图》中“天高云淡渡秋风,霜叶飘飘一树空”的意趣,《和韵图》“放怀于天地,歌清风而诵婵娟”的高迈。让人享受山水之美之余,亦感受到作者寓于画外的真情实感。
她说:我希望作品能传递出文人静雅之气。静能生慧,让人心智开悟。现代人忙碌,浮躁,心更需要静养,方能趣从静领,感受生活与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心灵享受。
一番话,顿时让我们对“腹有诗书气自华”品格有了一种全新认识。
古韵----远离喧嚣响清音琴
有人形容聂晖抚琴的场景:“龙脊弹蕉叶,七弦映素容。音传三尺内,意动九天中。碧涧清泉响,凡心俗事空。叮咚声在耳,何处觅芳踪?”
在这个恬静的春日,聂晖低眉凝息,抬手轻抚,为我们弹奏一曲《碧涧流泉》。铮铮细流,时急时缓,琴的韵律,画的意境,瞬间把人的思绪带入逍遥的秋水长天,似乎听到幽涧峭崖上纷落的烟雨流泉。
琴棋书画,琴乐为首,自古就是传统文化追随者心仪的雅好。聂晖师承浙派徐元白再传弟子金蔚先生,与古琴作伴,意在将古琴作为"养性修心"之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聂晖说:古琴调心。弹奏时,抚琴之人要心静如水,与古琴合二为一,其心静,故其音清,其气定,故其意深,“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才能奏出奇美韵调。
她的代表曲目有《流水》《梅花》《普庵咒》等。由于书画诗词系于一身,广博的修养,加上炉火纯青的演奏技艺,令其琴音显得古韵悠长,为她在圈内赢得众口交赞。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热爱音乐,聂晖常在工作之余,做雅集,参加古琴专场音乐会。在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100校活动中,她还负责重庆5所小学的古琴推广教学工作。
“如果有人看了我的演出,由此与古琴结下缘分,使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份,并自心觉悟,从而修身、启智,这就是最令我高兴的”。她微笑地说。
“琴而不诗,憾之。诗而不书,憾之;书而不画,憾之;画而不琴,憾之。若琴诗书画四象兼修,则圆满而无憾矣”。圆融地生活,让聂晖内心富足而由衷赞叹。
书香---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享利•摩尔说:艺术远远没有生活重要,但是没有艺术的生活是何等乏味啊!
聂晖深有感触。她说让生命诗意地栖居,正是自己艺术与生活道路上永远的追求。守得住高雅,耐得住寂寞。长年面壁书斋,让她有一种度过之后的了然于心,从容淡定。她甚至认为,女人最好的美容不是在美容院而在书房。
这里有她喜爱的书,书架和案头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汉字研究以及国学、哲学方面的书。生活在艺术中的聂晖,同时也艺术地生活着。例如,泡一杯清茶,默诵几首词赋;或临窗抒笔,临摩宋元山水。再则招募老友一群,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领悟。兴之致,她会即席弹奏一曲,令人感受到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意境。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快乐。
多一份闲暇时光,就多一份艺术智慧和思考,让聂晖成为当代少有的“琴、诗、书、画”全面发展的青年艺术家。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获奖,其撰写的书画学术文章散见于各专业书画杂志。眼下,她正在编撰《读字》一书。古往今来的典册、书籍之物质载体是竹木简牍、是笔墨纸砚,而其内容载体则是文字。因此,他认为,由文字入手,通过文字的演变,解读中国文化,实为一条捷径。他将近30年来研习篆书、隶书等文字的所思、所悟、所得述诸文字,变“独乐乐”为“众乐乐”。
“人生不能缺少艺术。学而不厌,习之不倦。乐之乐之,以日以年”。聂晖的这番感悟让我们明白,选择了艺术,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姿态。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充盈我们的生活,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