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思清逸 越自心來--品宋居庭的花鸟画

      作者:杨小薇2014-06-06 17:30:1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早在宋元已达到很高水平.  明清以降.许多文人画大家都是花鸟画家.如徐渭  陈淳、八大、郑板桥以及扬州八怪、虚穀、赵之谦、任伯年等.在近代大家中.  有吴昌硕、  齐白石、潘天寿等。先辈大家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绘画传统.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画风.是花鸟画技巧高度成熟.其笔墨表现力达到了淋滩致尽的高度。他们的成就骂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

           中国的花鸟画.不管写实还是写意.  它要求借花鸟抒情寄意.要求独特风格的创造.更要求有文人风情和意趣.  这可以说是衡量花鸟画艺术价值的最终标淮。宋居庭的花鸟画.借鉴传统.反映时代.融进了自己主观世界的精神情感.  其笔下凸现出一种难得的文人风情和意趣。是他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和苦苦的探索与体验。他说他喜欢花鸟画.花鸟与人类最骂贴近.花鸟画也最能表达人对自然的主观感情。它来自自然.通向人的内心.表达的是心灵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描绘自然的生机与美来表现自然.表现人的精神和趣味。正是因为这种追求.他的画重在一个“情”字的表达.在形式上.往往不执一法.不泥古.有了新的画面构成样式。

           一幅画就是一道风景.宋居庭先生的花鸟画.清丽、  明朗、洒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络读宋居庭的画.如同步入清幽茂密的山林;如同置身子鸟语花香的田野.在清新澄静的空气中.  感受鸟语和山泉传递的音韵.  体悟世界的美好.  生命的可贵。  《秋江临风晚》《贵寿图》  《天香》  《曰新月异》.犹如一幅幅恬静、澄清、  自由的生态图。画面上.流水潺潺、花儿怒放、鸟禽自由地俯仰、飞翔。其意境.如同优美的抒情诗和轻音乐.令人浮想联翩。画面上虽不见一个人物.但可想象得出三、五人或坐或立.远远地欣赏这美景而得天地之玄机的情景。  《福寿同春》.画面上占主体地位的显然是松.写意勾勒描摹.栩栩如生。一根苍老劲挺的松树.几族迎风飘动的牡丹.寥寥几根兰草使人毫无霜风肃杀之感.反而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  《牡丹花开富贵春》.把牡丹的大朵花头画的圆缺参差.生动活泼;凝香含露.妩媚端庄。花头丰润的体态和舞姿般的花办开张怒放之状展现了花枝招展的动态.  一枝顾盼多情.含苞待放的花蕾更增添了画面的生气。枝叶间一尊色彩亮丽.  以夸张手法表现的太湖石.透出一股清气.使整体画面显得层次分明.疏密有序.  开阖有度。笔墨是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作为中国画的花鸟画最骂核心的特征.舍其笔墨几乎等于对该画科的否定.所以花鸟画之创新最大的难题之一在笔墨。历千百年发展.经无数次变革始终未舍笔墨.反而是将笔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笔墨依旧活跃在宣纸上.生命力愈来愈强。因此.笔墨既不能舍弃.而逾越前人高峰.又几乎是个无解的解题。笔墨所具有的无限的抽象性、表现性、情感性、  时代性及其穿透力、渗透力和玄奥的特性.正是我们不忍丢弃赖的变革的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的笔墨作为文化现象不是永恒的.而是可变的可以发展的。笔墨的意韵是流动在心与纸之间的一种生机.是情、意、神的畅游.也是心理幻象在精神上的重选与整合。洁白的宣纸是画家驰骋意念.  宣泄情感的广阔的精神空间。现代人的生活、情感、思想与古人前人已发生极大的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笔墨的变革离不开文化品位和一定的精神含量.  如果仅仅从形式上谈笔墨的创新.从下笔的干湿浓淡粗细快慢及画面肌理上做文章.就成了舍本求末.一定陷入俗不可耐的笔墨游戏中去而失去笔墨。可染大师认为对待传统.应“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传统笔墨的简、雅、拙、孤、朴、奇、掘等.体现了水墨韵味的精神内涵.  以现代人的真诚面对传统笔墨.最大程度地继承其有利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质.把握笔墨的精神内涵并切入现代新的审美意识.将笔墨纳入自身心理轨迹.提升溶会于自我精神活动之中.心会神悟。从而赋予笔墨新的涵义、新的内容、  新的品格.笔墨就会产生新的意义。如果说.传统笔墨在表现现代生活时存在的差异和距离.  那么.重新结构语言转换语言方式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转换的过程便是解散原有传统习惯与传统笔墨的秩序.形成笔与笔之间、笔与墨之间的新的结构方式.建立新的秩序.从而构成能吞吐时代精神的笔墨方阵。

           宋居庭画的《锦上添花》图.整个画面色彩斑斓.  亮丽高贵。花草、坡石.  以及一组神态悠闲.颇解人意的锦鶸.都透出勃勃生机.表现出画家清逸超迈的情志。画面的每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笔墨技巧融入意象之中.给人以清远高旷.余味无穷的意境。  《梅石图》.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枝老梅。老梅以积墨与披麻相间.  再以石绿点苔.  已经显示出老当益壮的顽强生命力.红色的没骨花朵.  贞姿秀丽.与盘曲伸展的老梅树干强烈对比.更加动人心怀。树枝上的两只雀呢喃低语.似乎在传递春天的信息。整个画面笔墨浓润.气韵生动.  写尽了画家的心灵性情。笔法多样.突出对象的重点.使被描绘的对象质感鲜明.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是宋居庭的又一特色。  《梅韵吉祥图》看来只有梅与锦鶸.其构件简单得再也不过了.可就是通过宋先生的理解和构想.赋予此画以蓬勃生机和灵动意趣.  体现出简约大方、  雄健浑厚的写意风格。画面上.一株老梅断枝缺桠.  寓意它曾经历尽劫波.遭受磨难.然而此时的它.早已横向延展.新枝勃发.梅朵群艳.焕发一派新生之象。更富趣味的是.一只富态之鶸.安站树上.与梅为伴.给梅树以深深的抚慰.也享受着梅花的群芳.  “吉祥”之意跃然纸上。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若画有“画眼”  .我看该画中的断枝缺桠是也。  因骂这一细节能给人以遐想.增加了“曲折”  .增添了沧桑感.又引出了画外之意.与眼前的枝繁叶茂形成强烈的反衬.  更突出了画之主题。宋先生自己说.作画常得益于“迁想妙思”  .此语可谓道破了先生在继承先贤经验方面的“天机”  .须知.晋代画家顾恺之最早既有“迁想妙得”之论.  它比联想更广泛.更具有目的性.更能获得审美观照.而所谓“气韵生动”皆由此而来。人们熟知.花鸟画在我国五代时期获得重要发展.形成流派.度唐、宋、元、明、清.  以及现、当代.可谓精彩纷呈.风格各具.而传承与发展则是不变的主钱。五代时期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誉.到了宋代又有宫廷花鸟画“致广大.尽精微”的精美雅致.如此等等。从传承的角度和画艺的特质看.宋居庭的画风更接近于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的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他说过    “花鸟画除了要有画山水的大气、灵动.还要讲究趣味。笔墨、钱条、色彩等都是骂作品要达到的神韵和意境趣味服务的.好作品能读到它的动感.读到它的画外.  品出它的味道.  而不是具象的表达和华丽。  ”  因此.我正是从宋先生一一年出版的几十幅画中看到他是如何从“意趣”和“气韵”的心灵高度来造境生象.赋予个人情感思想的。

           在花鸟画的创造中.画家的艺术修养、思想水品、生活基础和技术技巧起着关键作用。  因为意境的高低和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人生观、性格、  才智、经历、  品学修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创造的实质上是作者内在精神的物化过程。所以花鸟画艺术归根到底是自我精神的反映.正如花鸟画不是画花、画鸟.而是在画自己.是状物寓情、  寄托思想。花鸟的思想是人赋予的。同样是菊花.  汉武帝的《秋风矢》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是比喻人品的秀与芳;  而李清照“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则是由菊花想到自己.寄托思念之情。这说明没有思想的对象.也可以被艺术家赋予思想.赋予感情的。宋居庭先生原本是一个鉴定家.在鉴定的过程中.饱看了古代书画的真迹.接触和结交了当代的书画名家.使他似乎处于“业余”位置的花鸟画得到了充实。世面见得多.认识一定广博深切.宋居庭以齐鲁文化为根基与各派交流.来得极其顺畅.对海派画家的画更是情有独钟。纯正的“山东腔”  .夹杂着“吴侬软语”  .丝毫无南腔北调之嫌.相反刚直凛然的气质中透出几分甜美.挺拔里不无柔韧.空阔里弥漫着微茫.大气磅礴带着精微细腻.让生动存在于具体可感的枝节之间.这就是宋居庭自己的风格.多年来.他一直在追寻雅韵与可能的通俗气格的结合。因此他的花鸟画的欣赏层面宽广有度.  浅深有节.画风坚持雅不成孤芳.俗不入媚态.七分高深.三分浅显.深入浅出让花鸟画进入更多的欣赏群体。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