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点来到了2014,“30年弹指一挥间”?王荣松在绘画艺术界滚爬已30余载-----。
自古天府出才子,出生于四川爱国村的王荣松从一个青楞的毛头小伙迈入了人生的甘醇鼎盛之年,我是他成长的见证人;回首往事,他说道:最幸运的是青年时代在西藏部队赶上大裁军,部队大力支持军人参加军地两用人才选拔学习,王荣松顺利的进入由裴庄欣、孙景波创办的拉萨首届美术培训班接受正规学院派训练,如愿的走上为之痴迷一生的绘画艺术。
此次展出的100多幅速写手稿是30余年来王荣松长期坚持画速写手稿中挑选出来的,足迹遍布世界多个角落,随手画随时体会,酣畅淋漓跃然纸上,速写手稿成了王荣松修心养性不可缺少的生活养料,已根植于血脉中。
创作与创造同义有别,一个范围局限一个无范围?充满热情、斗志、发挥想象力,事实上今日的时代真有创造力的东西少之又少,王荣松是勤劳善耕耘的艺术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面对绘画艺术,他满怀豪情诚恳的面对每一件作品,哪怕只是小品、手稿也精心的加以仔细推敲。
西藏是他创作源泉的根;欧美游学是开阔视野养料的补給站。泽当,昌珠寺;日喀则、珠峰、普兰、古格遗址,林芝,当雄、那曲牧场、可可西里、港澳台、欧美、爱国村等等,30年累计画了几毛箱速写手稿,这是王荣松面对艺术的一种虔诚态度,如果没有崇高的信仰和脱俗超凡境界难于走到今天,特别是王荣松学画的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刚走出十年动乱百废待兴的年代,身为长子的王荣松身兼全家6口人的吃饭问题和弟妹求学寻找出路等多重压力背景下,王荣松犹如旷野顽石下的小草领着全家人顽强的走出了困境,且没有因家境的窘迫而荒废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不能不说是传奇。
王荣松对速写手稿的迷恋必须提及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四个画家,裴庄欣、孙景波、叶永青、陈丹青。
裴庄欣、孙景波带有八十年代所有画家都有的局限语气告诉王荣松;画好速写是绘画创作的唯一途径,速写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质素和天资。后来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读大学时王荣松下课就跑到叶永青老师画室看他画那些绕有趣味的线描构成,从叶永青老师口中得知西方大师的速写手稿都画得极其精彩。2000年后王荣松得知陈丹青从美国归来在清华美术学院任教,毅然放弃了自己在深圳经营多年的设计企业来到北京求学,当他看到清华美术学院为陈丹青举办的1968—1999跨越31年陈丹青速写素描展时惊呆了,原来速写素描可以画得如此生动传神,对陈丹青天才般的脑袋和灵巧的神来之笔深感叹服,王荣松暗自下决心,有一天自己也要画成这样办展览。
在八十年代有一台笨拙的120黑白相机就算是很奢侈富裕的了;每月只有9元津贴的王荣松自然买不起,没有相机,收集素材全靠手工画;长久以来反到成就了另一番艺术形式,速写手稿的魅力包涵其长久磨练的娴熟之中,熟能生巧形成了特殊魅力,难怪王荣松无论横跨大洋飞多远都不忘记背上几个速写本。
如今已经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的王荣松,无论教学和管理任务多么的繁忙他还是会利用节假日、周末和晚上琢磨画速写手稿,是习惯也是快乐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我虽然和王荣松在川美西方美术史课堂以师生关系认识至今20多年;但是对王荣松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仍然了解甚少,介于师生关系、朋友关系都应该为他30年坚守从艺历练道贺,他的执着与毅力是年轻学子学习的楷模,30年磨一剑、哪有不锋利;此文是我写得最难的一文,其因的难点是无论怎样布局筛选都无法囊括王荣松丰满的一生;实乃有生搬硬套之嫌,这样写不知算不算序,请同行专家批证,就此搁笔?
费新碑2014年9月15日写于北京海淀大学城
费新碑—著名美术批评家
1974-1977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就读
1980-198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师资研究生班毕业
1996-2002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授
1999-2002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2002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主讲的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文献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研究、网络界面设计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