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的陶艺世界
王亚平在陶校是我高一年级的学友,年长一岁,相识已有30多年了。他不是宜兴人,工作在常州纺院教书,但他在我的心中,他是宜兴人、陶都人。因为他学的陶瓷,心系陶都,他的陶艺之路在陶都得到了延伸与发展,他为陶都奉献了值得陶都人自豪的个性艺术。我将他的陶瓷艺术称谓“书法情景艺术,书体陶艺艺术”这些陶艺模式,为陶都的陶艺陶文化添了彩,增了光,注入了新的活力。
亚平身材不高,但他创造了高大彪悍的艺术形象。他的艺术天赋在紫砂陶艺术领域得以施展,以其独特的智慧、独到的艺术理念,开创了具有大将风度的陶艺作品,震撼着陶都乃至震撼着全国艺术界。当你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会被那大气磅礴的气势所倾倒,被那独创的陶瓷艺术形式美所折服,为恰如其分的材质妙用而兴奋不已,在赞叹之余,你会感悟艺术的伟大。
亚平的艺术成就来得极不容易,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辛酸。为了艺术,失去了荷包鼓起来的机会,忍受着囊中羞涩的煎熬;为了艺术,他将人生浓缩的精华融入泥土,融入了作品;他把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光,毫不吝啬地精确地描绘在作品上。3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在书画与陶艺、书法与陶艺的结合中实践、探索、思考,执着地走着与别人不同的书法艺术之路,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亚平在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身上有着一股与自己过不去的狠劲。为了一个画面设计,精心推敲,斟酌,我多次知道他为了作品的完善、完美,不问寒暑通宵达旦、反复修改,九朽一罢,将每一点每一划,该粗该细、该长该短、该疏该密,处处斤斤计较,严格考量,精确地用心血渲染着作品的点、线、面,竭力使作品达到整体和谐与尽善尽美,使理想化的唯美主义与抒情化的现实主义在作品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就是亚平严谨的从艺态度;对艺术无私、虔诚忘我的一贯精神;这就是在苛求中造就的的艺术人生;正因为有了无价的付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有血有肉有着鲜活生命的作品。
和许多亚平的朋友一样,看到了他的作品,从心坎上被那作品的章法气度所震惊。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因为他准确地运用了艺术的规律,把握了美学原理,苦尽心智,用潜意识去精确设计计算出来的精神之品,他的作品不是一时的激情冲动、一挥而就的狂热之作,而是有灵感,有思想,耐寂寞,长期研磨求证,将艺术因子聚沙成塔,精心构筑、描绘装点起来的“艺术大厦”。他的作品如此慎密而富有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点、线、面的谐调布阵,在色块上看不出一点随便随意和不当的处置。如他的方正、“松竹梅”等书体系列作品,以书体形式构成的壁画“观沧海” 、“进德、立业、敏学、笃行”校训作品,这些作品如“帝国大厦”,标志性的形象已标新陶艺历史,至后人难以超越启及。
亚平的陶艺作品,还有一种铸练出来的韵味,有钢铁般凝重硬朗,有勇士般坚毅强硕;有枭雄般风骨神采。字体结构以方形,方中见圆,圆中有方,刚柔相济,动静相间。他将陶的语言,陶的柔与刚精确地表达到位,乃至细微极致。作品中既有传统基因又有现代元素,更具有时尚气息,他将书法的抽象美与陶文化结合,将书法魔化、幻化,字体碎裂便异、聚散条理,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注重形式、强调构成,附予结构美、装饰美、形式美,首创了“书体抽象立体画”、“书法情景画” 、和“书体陶艺”,使枯燥的文字在他的手中与陶艺造型结合,赋予了文字笔划新的姿态、气势、情趣、内容及内涵,创立了个性书法陶艺新形式。正如张志安教授评价“王亚平在这书法瀚海中领悟摄取、推敲创新、并融 入现代审美意蕴及他自己美的境界扩展了书法艺术原有的审美范筹,为人民大众营造出一片独有的艺术园地。
茫茫艺海曾几人独创艺路,又有几人不被世俗左右,亚平坚持与执着的精神,感动上苍,他尽心尽力地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亚平独特的陶艺之路,是别人不敢走的险路,也许有人认为是机遇,巧合,但机遇巧合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亚平在这条艺路上准备了三十多年,是他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摸索、积累才有今天的艺术现实,其作品所表现的神态气势,气质,气韵、形式与内容所含的文学艺术,这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力和广博深厚的学识修养,厚积而薄发,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书体陶艺之路。
亚平的作品很个性,但又很大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最高境界。他的作品不单是陶艺行为,还有着美学探索的研究价值,既有自然地趣味性,又有文人的典雅气质。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真诚、执着。是心血付出的回报,是艺术的天份的回报。
邱玉林 2010年元月
(作者系宜兴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