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陶艺家王亚平似乎找到了自己对世界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并将自己的艺术语言运用得日渐娴熟。继2004年,他的紫砂陶“方正系列作品B”入选第10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8年,一对名为“哥俩好”的紫砂方壶获得全国 一等奖之后,日前,又以“三友系列--松、梅、竹”入选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近年,王亚平厚积薄发,在各类全国性陶艺展览中频频获奖,又连续入选两届 “中国美术界的奥斯卡”,他的作品风格已经初步形成并引起业界关注,拙朴方正的造型,劲爽飘逸的书法,奇巧变幻的构图和色彩,粗精有致的质地肌里,着意让人意会的传统文化精神,让他的作品无论是小件茶壶,还是中大型陶艺陈设作品,都能夺人眼目。
本月18日,“全国美展”陶艺类展览将在福建省厦门市美术馆开幕,王亚平的入选作品“三友系列--松竹梅”和从3000多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21件作品一起将隆重展出。
王亚平是常州纺织工业学校老师,教学之余,总在宜兴自己的工作室、在泥与火的世界,埋头创作。一年前,记者在王亚平宜兴的工作室初认识他时,着实让专门报道文艺新闻的我们有些意外,一份长长的获奖成绩单,却从未宣传过。从1986年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优秀作品奖(绍兴)开始、到获得2008年第四届大连国际茶博览会暨世界华侨华人茶具评比获金奖,期间,已获得不下十次重要奖项。近日得悉他再次入选“全国美展”而登门采访时,依然有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总能给人惊喜、勤奋而低调的艺术家。
王亚平独创的“方正系列”,形态或庄重敦厚,或挺立峭拔,造型简洁,粗犷质朴。王亚平供职的常州纺织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邓凯这样称赞他的作品,“作品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刚正有形,大气凌然。”紫砂制作工艺,我国始于明代。多年来,他一直思考:笔墨当随时代,陶艺也应紧跟潮流,体现当代美感。他尝试将诗、书、画、印等技艺融入紫砂艺术中,其中,他尤其偏爱书法,为此,特意到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学习,钻研书法艺术,师古而不泥古。1990年,他创写的“亚平体”--“新?体”还荣获全国新字体最高奖,并被列入国家新字体字库。
“三友系列--松、梅、竹”,粗看,仅是三根长短不一、釉色各异的紫砂柱子,除了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听王亚平细细分析,方体会到,这件作品凝结了他艺术造诣方面的诸多心血。在三根柱子上,王亚平用特有的“亚平体”分别篆刻了咏松、咏梅、咏竹的诗句,刻意夸张变形的字,其表现手法非常丰富,有粗有细有光有毛,有阴刻、阳刻,有施釉的、没施釉的。这些题字,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给人大气磅礴之势,其字如画,亦字亦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自成天趣。而每根柱子的每个侧面,又有所区别,且衔接过渡很自然--既注重釉色的互相衬托,又注重肌理的粗细对比、虚实对比。整件作品看似造化天成,但又带有精细的人文痕迹--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技艺完美地熔于一炉。
作品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固然高兴,但看得出来,王亚平并不满足,他说:“五年之后的第12届全国美展--争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