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田玉武,历任中学教师、盘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盘山电视台广告部主任、电视台副台长、盘山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1988年起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
京城画家马啸天,谈不上是那种有“组织”有“背景”的画家,他不但无证上岗,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县、乡、村等机构所组织的小展,更别提什么省展、国展了,亦没得过任何奖牌,可他也不是什么大棚里培育的苗子,他是正在旷野中自然成长的一棵大树!既然如此,我便趁此良机给这棵大树浇上几瓢清水吧!
与啸天相识已有些年头了,还在我们未曾谋面的时候,我己在京城众多书画界朋友们家的玉壁之上,被他的书法作品所打动。后来,我们有幸相识,见面后才知道他不但书法写得好,画也画的十分了得。 啸天性格开朗,与当代诸多艺术大家广有交流,可谓眼高艺不俗。尤其是对艺术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
以下文字便是啸天与我探讨绘画艺术的一些交流:
啸天先生在中国美术家网站的主页曾经发表文章表述:“余长从绘事,穷极传统,问学诸家,力倡“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以“诗魂、书骨、画能”滋养书卷之气的美学原则,推崇“新古典”创作风格。时以点滴笔墨,寄艺事所托,放浪形骸,兴怀遣闷。自诩“澄怀堂主”,痴画,能书,通摄影,偶辞章,解衣盘礴,澄抒己怀。纂铭座右:“探哲理虚怀若谷,看世界观道澄怀”……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创造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适当的校正等于创新。人类文明在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精神特征,每个画家也有每个画家的个性、修养和文化内涵,加到这个范式中去,便是校正,便是创新”。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发展 “中华民族的长期审美范式”,需以狂者进取之心“借师还魂”“解衣盘礴”般的去传承书画艺事精髓,确保中华民族之“书画同源”的审美范式涓涓不息,流芳百世,惠及子孙后代。
现代中国书画大军多有数十万之巨,啸天曾与京城大家多有来往,你老弟为何舍近求远、单枪匹马直取大千笔意?这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了。我问啸天其故何如,啸天脱口坦然说到:“我之所以选择主攻大千先生的艺术风格,是因为我知道大千先生的艺术创作高度,他也是被纽约世界艺术中心发证认可且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家,除了先生天资聪颖,重要的一点是大千先生以一己之身与西方绘画实现了天衣无缝的对接;除了他保持了传统的中国画风格以外,也尝试了西方的版画设色技法,更是将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的水粉水彩的色彩效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他虽独身海外确将泼墨、泼彩的技法融通得炉火纯青,分别在不同的题材及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都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可谓达到了岀神入化的程度,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水墨和色彩在画面上的自然发散与人为的控制巧妙的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你看那一幅幅气象万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那真是云烟浩淼,白露横江。大江奔流,山峦苍翠,层林叠障……悲鸿先生曾经赞誉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您说如果我们要不向这位“五百年来第一人”学习的话,那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吗?况且当今大风堂流派近乎绝迹了……如能远师天下第一高人,我当一生无悔!啸天语罢使我恍然大悟: “都说高处不胜寒,可原来无限风光是在险峰之巅哪”!于是,我又问道:“您与当今许多大艺术家都是好友,您的书法与绘画也有些品格,而且自已亦曾身为荣宝斋顾问,为什么不在书协、美协谋个官阶呢?”啸天先生接着还是一笑说道:“一是我的艺术造诣不够深厚,二是我与别人对绘画艺术的观点认识有所不同。搞艺术不可以急功近利,真正的艺术是自悟、自我完善、自我批评、自我积累、自我陶醉的过程。我认为艺术创作是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不是某一个团队确定在某一个时间,按照规定的计划完成的某一件作品,而真有这样的作品也往往会被时间所淘汰。许多传世精品的产生往往与天意密不可分,比如维纳斯雕像,当时艺术家雕塑的时候一定是有着完整手臂的,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两只手臂失去了,恰恰形成了今日我们看到样子,难道说这不是天意吗?假如有一天科学发展了,人类真的创造了时空隧道,我们坐着时空的车子穿越回到了2000多年以前,去拜访那位雕塑维纳斯像的艺术家。我们告诉他,我们来自于2000多年以后的那个时代,我们发现了你正在雕塑的这件维纳斯像,但你不要把她的手臂完好的塑上,因为我们发现没有那两个手臂的塑像艺术效果会更完美、更具有震撼力……。你能想到这次交流的后果是什么样子呢?一是,这位艺术家会说我们是疯子,他根本不可能相信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一是如果他真的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了,不在雕塑出维纳斯的完整手臂了,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这件伟大的艺术品了!这正如大诗人李松涛先生以诗歌的方式写出了他对对维纳斯像的神评:“放弃我的手,是为了抓住你的心”!
啸天随后又续了一只烟接着说道:“就说我们喜欢吃的美食吧!想想看哪一道名菜不是老天爷赐予的。臭豆腐、过桥米线、佛跳墙、蟹黄汤包……千百年来我们吃过的美食美不胜数,而每一道美食形成的过程确都与天意密不可分。单说这北京烤鸭的形成过程吧,最早的烤鸭是不能一次里外全烤熟的,只是外表的皮肉烤熟了,而里面鸭架上的肉只有半熟。如果里外全烤熟的话,外表皮肉中的油脂就会大量流失,导致口感不好。很多厨艺高手历经多年都无法解决里外一次烤熟鸭子的技巧。传说京城远郊有一位十分吝啬的老财东,平生就得意吃梨木烤鸭这一口,在他家里做长工的一个小伙计略通烤鸭之技,因此,老财东每隔十天半月就让小伙计给他烤一只鸭子吃。一日,小伙计烤好了鸭子,片下了皮肉正在装盘,顺手扔进嘴里一片鸭肉尝尝口味,恰好被老财东发现了,而吝啬的老财东不但把小伙计狠狠的骂了一顿,而且还扣罚了他半月的工钱。过了半个月的一天早晨,小伙计一边烤鸭子一边给老财东刷夜壶,刷着刷着小伙计心里萌生了一个鬼主意,何不把这刷夜壶的脏水顺着烤鸭的屁眼倒进去一些,以解心中之怨气!可是他哪里会想到,正是这样一个举动,把烤鸭方法科学化了,外面火烤里面水煮,创造了一道美味可口、外焦里嫰的千古名菜。
我们今天赶上了好的时代,不再为衣食住行所累,那我们还要奢求什么呢?唯一可坐做的只有潜下心性,找到一条自己喜欢的艺术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并让时间去评判未来吧!这便是我所熟悉的马啸天,一位交好诸老。师古不泥,道法于自然所悟,博学雅集,豪气江潮的自由画人了!
丙申六月初七 辽西散人草于界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