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志报刊报道】入世而冷静的时代观察者——“生命之渺——方力钧创作25年展”在北美馆举行

      作者:汲平2011-09-02 11:39:4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与德国比利菲尔德(Kunsthalle Bielefeld Museum)合作、艺术家杂志社协办的“生命之渺——方力钧创作25年展”,4月18日至7月5日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三楼展览室举行。展出作品包括方力钧1984年至今各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七十余件,包括素描、油画、版画、雕塑、装置以及最新力作。这是方力钧廿五年创作生涯的第一次回顾性个展,由台湾策展人胡永芬策划,作品来自欧美、美洲与亚洲的美术馆、基金会与私人收藏。这次的展览也是台北市立美术馆首度与德国比利菲尔德美术馆共同合作,协助多件重要作品的出借与展出。


          方力钧被中国艺评家栗宪庭认为是“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栗宪庭曾写道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把前两代艺术家对人的居高临下的关注,转换成平视的角度,放回到自身周围的平庸现实中,用泼皮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及自己周围熟识、无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片段。”他自1980年代开始发展光头形象的另类、揶揄的艺术符号,在1990年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图象之一,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众多作品符号化的人形创作。在方力钧画作中的人物、婴孩或虫兽形象,消弭了个别特色,以集体主义取代,成为大众的象征,借以标志当代人的内心。


          车相额斩人胡永芬一“原型的创造”、“光头的表征”、“水的指喻”、“版画的再开创”、“生命之巨,生命之渺”五个主题,呈现方力钧在光头、游水、鸟兽、孩童等题材上的代表作品与美学特征。


          “原型的创造”突显方力钧在1980年代所发展出来的绘画新语言,这些作品以浑实造型与量感,在简单、浑圆、厚实的人与物描绘中,传达安静、寻常的氛围。这段时期方力钧的作品主要以当时生活所在的邯郸市周遭的人与地为主题,而这些元素一直延续至此后他的创作。策展人胡永芬将之归纳为“单纯”的美学取向,展现方力钧舍弃炫技的绘画手法,以一种出自近乎意识形态般坚持的美感品味,展现他一种叛逆的选择,创造出所有创作的原型语录。


          “光头的表征”以方力钧自1988开始的“素描”系列、“油画”系列出现的剃着光头的人像为主题,这些无所事事、光着头的人们,为后八九世代在社会转折的动态之中,标志了一种看似平庸却深入人心的特质。如何彰显每一个时代里个体的生命经验?方力钧曾经表示:“一个个体能够抽离当时的社会,成为一种独立存在,无论你是反像的还是顺向的。从个体来讲,正是因为你特别强调个体,你可能更代表这个时代的人的一种感觉。也可以反过来说,正因你特别符合这个时代,所以你也是特别个体中的一个人。”在他笔下的光头泼皮形象,是时代的共相也是殊相,是入世的,而非避世的。


          “水的指喻”以方力钧一系列描绘水与游泳者的作品为主。大约自1991年起,方力钧“系列二”开始出现以游泳为主题创作,且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他创作至今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他所有画水及游泳者的作品,大多呈现俯视的角度,溢满波纹的水域看似深不可测,浸泡在里面的人们时而蹙着眉张大嘴巴呼吸,时而振臂,时而放空沉浮,在水中呈现特种姿态。他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描绘这些荡漾水中的人们,策展人胡永芬认为,与龇牙咧嘴、鲜艳强烈的“光头”、“泼皮”形象形成两极化对比的“水/水中人/游泳”系列,是届而立之年的方力钧以自我颠破的方式向世界宣告:其艺术生命还有更为多元、宏阔的可能性。


          方力钧的版画多数采黑白灰、单色中不同的色阶表现,保留套版过程的错位效果,并以卷轴装裱的形式呈现,“版画的再开创”呈现方力钧的版画作品。方力钧在每一个新系列作品的开端,都会以单色画的创作作为发展的原型。斯蒂芬妮•塔斯(Stephanie Tash)评论道:“方力钧的木刻不论是技法上还是形式上都与艺术传统有关,不管是革命前还是新中国建立后,画幅采用垂直开本,是援引于古代的卷轴画。而画面的巨大尺寸和表现人物的场景的呼吁性特徵,又使人联系到文化大革命的宣传画和电影海报,画家在早期曾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木刻画与油画的相互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有共同的素材和任务造型规范。方力钧早期作品遵循的黑白关系是单色处理方法,近作中也有了彩色的木刻画,其中油画的二维性逐渐接近1990年代后期的版画。尤其明显的是1998年以后的作品。”


          “生命之巨,生命之渺”展出2000年前后的作品,以儿童、婴儿、人群为主题,画面也有层山、云海、繁花等图像。方力钧笔下的婴孩,都带有某种暧昧不明、模糊浑浊、扭曲的、贪欲的、绝望的、狰狞的、深沉的、阴暗的、空忙的复杂神情。借着人们原本认为应该天真纯洁的婴儿,指喻人世多苦难的意涵。而“空间”、“环境”以及安置于其中的讯息符号,也是方力钧每一阶段作品中不断强化、延伸各种意象的手法。从1980年代中期绘画家乡地景与心理感受的画作、1980年代末宽阔的场景铺陈、1990年代水域里游泳的人们,到1990年后期开始到2000年之后,大量的空间场景变化为滔天云海、层峦叠嶂、艳丽花海,人们在如此背景中既像是向上飞升,又像是漂浮于时空之中,也像是向下缓缓坠落,他的创作影射着大众无可名状的升华或堕落的生存状态。


          本展展出的另一特色,是中国策展人卢迎华与方力钧合作的“1963-2008方力钧文献展”,卢迎华以研究论述的角度,深入挖掘并整理出方力钧从河北邯郸老家知道移居北京,卅多年来各时期的巨量习作、手稿、笔记与出版品等素材,以“展中展”的形式在展览中呈现。


          “生命之渺——方力钧创作25年展”透过国际美术馆之间的借展合作与学术资源共享,提供观众一扇观照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进而开启华人艺术圈的学术交流与研究。


          出处:《艺术家》,2009年5月号,No.408,第160—163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4(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