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燕——无弦之琴无声之乐

      作者:汲平2011-10-14 10:04:0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李燕——无弦之琴 无声之乐

        “古代人弹奏古筝都是不看琴的,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音律上,他们最讲究在大自然中即兴表演,天人合一,行云流水,有一种意境之美。”刚一见面,李燕便聊起了艺术的精髓所在,身为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她对艺术耳濡目染,触类旁通,书画、音乐、戏剧、诗词,无一不精;李燕爱说,能说整段的《八扇屏》,上课时形神并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李燕直率,任何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大学课堂说到了政协大会上;李燕平和,一直追随在父亲身边的他,感受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并从中悟到真谛:“无弦之琴,无声之乐”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

        百科全书

        李燕的博古通今让人感觉他就像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这和父亲自幼的教导自然分不开。
        李燕拥有的第一块画板就是家里那不算平整的洋灰地。“那时父亲在桌上画,我就在地上画。” 从李燕的笑容中完全可以想象那是一段多么幸福快乐的时光。也许是深得父亲遗传吧,当时还不会认字的李燕就用这样“挥毫泼墨”的大手笔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
        直到11岁,李燕才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绘画。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怕风吹日晒,不畏跋山涉水地坚持野外写生。这全是因为父亲对其采用了“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的教育方法,鼓励他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和理解什么叫光和色。父亲曾结合自己的从艺过程对李燕说过这么一番话:“我有个好条件——出身苦,又不怕苦。当年,我每次出去一画就是一整天,带块干粮,再向老农要根大葱,就算一顿饭啦!”正是幼年的写生经历使李燕最初感受了祖国江山的秀丽。
        平日里,听段戏曲,唱个段子是李燕最爱的休闲方式。他可不是普通戏迷,10年前他曾自筹资金,自组班子,拍摄了全面介绍京津地区曲艺发展的纪录片,片子送给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现在李燕正抓时间整理中国漫画界老前辈的东西。对李燕而言,做这些不仅是为工作,更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成为政协委员后,李燕的优势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至。被认为从小嗜于艺术的他在2003年两会期间.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提出了当时对国家非常紧迫、重要的金融问题。可这时问题又来了,开始有人批评他不务正业,李燕对此倒并不急于辩解,在他心里有杆自己的秤——爱国第一。“虽然它和我的专业没关系,但只要和国家、和人民有关就都要尽自己的全力做好。美术在国家事业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它夸大到无限。”

        三平主义

        李燕还有个特别有趣的称号——“三平主义人士”。这“三平”是指平常心、平常事、平常人。别看听着简单,现在真能做到这三平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有雄心壮志,总想做大事,但连基本的生活都不会,结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雄心变灰心,豪言变空话,我只求自己把能做的事尽量做好。”
        李燕如此平和的心态和那场浩劫有着很深的关系,李燕说那一年他大学毕业,而父亲生命中最寒冷的严冬却来临了——文革开始了。原本是受大家尊重的教师、画家,突然变了,那感觉就像坐在楼梯把手上,从最高处往下滑。
        父亲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个被公开批斗的人。李燕听着那些平日里的学生追在父亲身后大喊着“打倒!滚蛋.”他还亲眼看着父亲被拉到太阳下,一跪就是半天。当年的情景如今仍是历历在目:父亲爱干净,平时最爱穿一身一尘不染的白色裤褂,而被批斗的第一天,父亲回到家时,身上的白衬衫已被汗水渗透,还留着棍棒的斑驳污迹。母亲为父亲做了他最爱吃的锅贴和绿豆烫,李燕为他打好了洗脸水,父亲边洗边说:“肮脏,太肮脏!”接着用手蘸着洗脸水就在地上画了颗白菜,以此代表 “清白”二字。之后他就大口吃锅贴,喝绿豆汤,衣服都不换,躺在床上不到五分钟就睡羞了。通过父亲的这一系列举动,李燕知道了什么叫大气,什么叫宠辱不惊。
        李燕说父亲是个不懂得仇恨的人。在文革结束后父亲原谅了所有批斗过他的人。李燕清楚地记得文革后,每每有人登门道歉,父亲都会亲自请坐倒茶,还一直送到门口,送走后总要回过头惋惜地对李燕说:“人一辈子,千万不能没人缘,没了人缘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那个灰色的年代,不但让李燕看到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丫面,也让他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虽然在父亲被定案时,有同学曾满面笑容地告诉他:“你父亲被定为反革命对你的政治生命是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很多平时不言不语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冒风险为他们通风报信,让他们躲过了很多灾难。正是这些援助之手让李燕深深懂得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的可贵。

        基本原则

        说起文革,李燕有的也不全是惨痛的回忆。“我最荣幸的是,自己出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李燕笑道。
        由于父亲的梗直,坚决不肯写认罪书,李燕就耍小聪明模仿父亲的字迹写了一份。如今想来,李燕笑着说:“我当时越写越不注意口气,所有认错都是抽象的,人们一读就露出了破绽。为此他们突袭我家,找到了我的草稿。”李燕也就因此被打入牛棚。可是,这对常人来说的灭顶之灾却成就了他的名气:“当时我模仿的认罪书贴在学校的专栏中,各地的学生一进门就能看见,我一下子就出名了。”他从此在美术界出了名。
        李燕爱说,而且会说,什么事经他这么一说,肯定就会变得惟妙惟肖,比如他形象地称.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人文残疾人”。
        因为李燕一直记得老师说,文科教师要有三个基本功:一是谈吐;二是文笔;三是风度。作为老师的他一直坚守着这些原则。
        李燕不仅平时爱说,作为政协委员的他在正式场合上,还有个让人佩服的功夫,就是讲话从来不用发言稿,最长六个小时的演讲都不拿稿子,而且还讲得绘声绘色,有理有据。他有话:“自己说话,拿什么稿?”
        聊到语言,李燕还指出了他的忧虑:“现在污染中国语言的现象很严重,流行歌曲唱倒了字,传媒上出现许多不合语法的标题,根本不顾及语言美。法国以政府行为来号召维护语言的纯洁性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必须尊重自己民族的母语。”
        看着李燕说话的神情,我忽然理解了刚见面时李燕和我聊起的话题。我想,今后不管李燕是站在讲台上,还是在挥动画笔,抑或是出现在其他场合,我们都能从他平和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心中那把无弦之琴所演奏出的天籁之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9(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