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10-26 17:54:4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昨日,江苏省国画院一行20多位书画精英来到扬子晚报,举行“向扬子读者书画拜年”活动。本报
总编辑刘守华热忱接待了画家们,并向大家介绍了扬子近年来稳健的发展态势和品牌建设的突出成绩。
而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协主席宋玉麟先生则表示,多年来省国画院和扬子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
作关系,画家们也都是扬子的读者,藉此机会,画家们也向扬子百万读者拜个早年。
宋玉麟、喻继高、赵绪成、胡宁娜、薛亮、管峻、卢星堂、贺成、盖茂森、萧平、徐善、魏镇、秦
剑铭、张德泉、施永成、常进、徐乐乐、喻慧、石晓、崔见、叶烂、桑建国、王野翔、李金国……这些
在书画界和收藏界“名头很响”的著名画家挥毫泼墨,把心中的美好愿望一一图绘。每位画家都拿出了
看家本领,各自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也跃然纸上。而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画家们合作的两幅大画:一
幅花鸟画,春光烂漫、春色无边;一幅山水画,青山翠柏,气象万千。
巨幅画卷
观者惊艳连呼“真美”
喻继高、张德泉两位老先生率先忙起来,简单分工后,喻老在纸的右侧画下嶙峋山石、烂漫山花、
小鸟在枝头鸣叫;张老则在另一边画下大朵大朵的牡丹花,整个画面顿时洋溢着一派春光。随后,贺成、
盖茂森、施永成也加入进来,不断丰富着画面。而最绝的是,几位老先生看过初步完成的画面后,觉得
仍有兴致,他们一番议论后,断然在画面下方加上了黑色的竹叶,以及黑色的大块山石。“这个黑色用
得太俏了”,一位年轻画家失声赞叹,而旁边的观众们也不由感叹画面实在太喜气了,充满了春暖花开
的融融春意。
另一边,萧平、卢星堂、秦剑铭三位先生则开始了山水大画的合作,只见三个人,一个在左下方,
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中间,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近处的苍松、向远处延伸的梅花山、作为大背景的
巍巍钟山……近景、远景,层次分明,构图丰富。随后,宋玉麟院长也加入“战场”,给山间添上列队
飞翔的小鸟。大框架完成后,宋玉麟和画家们又很细致地加以细部描摹刻画,胡宁娜副院长在旁看了一
眼,连声赞叹画作气势恢弘:“好似一首交响乐”。
虽然两幅大画出于多人之手,可看上去,每幅都浑然一体、美不胜收。画家们告诉记者,江苏省国
画院从老一辈的傅钱亚宋魏开始,就有合作画画的传统,而且,最牛的是,“从来没有画坏过”。这个
传统在本次活动上,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不拘一格
名家们流露真性情
画家们大多是扬子的老朋友,在老朋友面前,他们不拘一格,真性情毕露。
老一代画家的认真有口皆碑。张德泉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也是第一个开始画的。来之前,他还在家
中精心耕耘三天,画了一幅充满喜气的工笔花鸟画《红梅迎春图》带到现场。而喻继高画画时也是认真
无比,一个小细节是:他喜欢把颜料直接涂在自己手的虎口中间,用一点就用毛笔舔一点。女儿喻慧也
同邀在场,画好了工笔“白玉兰”后她准备交差,随知老爸拿过去看了一下后却没过关,命令她再在画
面上加几只小蜜蜂。等到喻慧依言画好了,喻老左端详右端详,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加上蜜蜂画面生
动多了,喻慧以前不敢写字,现在字也写得漂亮了”。而平时一派淑女风范的胡宁娜副院长,昨天画完
后竟席地靠在墙壁上发起短信来——当然,姿势也还是蛮优雅的。
扬子的老朋友萧平,则不但与其他画家通力合作了山水大画,画完后,他又抓紧时间画起个人的小
画,还文思泉涌撰对联“虎啸声壮紫金山春风绿染扬子江”,既有“虎”,又含“扬子”,很精彩!
其他人都收拾画笔准备离开时,他还在忙碌,于是他不禁自嘲“真是劳模。”不过他不寂寞——旁边还
有一位“劳模”施永成,画完大画也在细致无比画一只喜气洋洋的老虎……老院长赵绪成则撰“扬子己
丑挥毫著华章,书画庚寅泼墨起云烟”,贴切、喜庆、热闹,也是本次活动的完美概括。
宋玉麟、薛亮、管峻三位院领导显然都是实干派,话不多,却一直没有歇手;徐善、魏镇是老邻居,
两人还是相邻而坐,山水画画得出神入化;自称“剪贴专家”的徐乐乐是个“热闹的人儿”,她高谈阔
论之余,照例随身带着自己从各种画刊上剪贴下来的画本,上面集了不少画鸡的佳作,一时吸引了不少
画家的目光;常进、石晓是安静之人,画面也是一派宁静淡雅;叶烂、崔见昨天格外用功,几乎都没听
见他们的声音;桑建国、王野翔、李金国这些画院的后起之秀,自然都秀出了他们的真功夫……
在本报年初三的版面上,我们将一并刊出艺术家们这些向广大读者拜年的书画精品,请大家留意
观赏。
本报记者冯秋红/文范晓林/摄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