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10-31 17:58:4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问题一:很多民办馆靠卖藏品度日
许钦松认为,目前国内大量的民间藏品与严重滞后的博物馆、美术馆建设形成巨大反差,大量积存于社会和群众中的收藏品被闲置。虽然自2005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办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但缺乏体系化和执行细则,民办博物馆、美术馆的法律地位仍然不明确。因此也很难从银行贷到低息贷款,更无法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大多只能靠卖馆藏品艰难度日,达不到‘以藏养藏’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运作一家公益性博物馆或美术馆成本相当高,以在东莞和惠州兴办了两家馆的民办公益性博物馆冠和博物馆为例,仅员工工资和保安费用一月就需要约5万元,如果没有“开源”的途径,长期运作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目前广东,甚至国内很多打着“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牌子的机构,并非单纯意义的收藏馆,其中很多更接近画廊和“艺术档口”,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甚至一些地道的博物馆如北京的紫檀博物馆,也需要通过展、销、拍卖结合的方式补偿运作资金。
问题二:某著名藏家“上万件文物”九成五是赝品却在筹备私人博物馆
许钦松表示,民办博物馆、美术馆从业人才无法评定职称,造成人才短缺。记者采访发现,这可以从一些“博物馆”的尴尬中窥得一斑。曾有业内行家在珠三角某市一著名藏家处看到“上万件文物”,对方也正在积极筹备做一家私人博物馆与众同乐。但这位行家发现,其中九成五以上是赝品,“广东很多老板和企业有钱,但是在文化修养和鉴别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如果缺乏人才硬上,搞出来的博物馆不但贻笑大方,更会给普通观众造成误导。
许钦松认为,要想让民办博物馆、美术馆有大发展,“国民待遇”必不可少。国家应当在原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政策法规,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规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公办馆一视同仁。鼓励民办馆多渠道筹措资金,研发文化产品,“以藏养藏”,并视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并且赋予民办馆享有通过依法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和调拨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权利。
个案: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就是与楼盘合作的成功例子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秘书长李钢曾任广东美术馆分馆部主任,是广东美术馆与楼盘合作的第一个分馆——时代分馆建设的亲历者。他认为,与国有美术馆不同的是,由社会资本投资的这种依托某个社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居民的亲和度要密切很多。在策划活动方面,往往不需要平衡很多比较细微复杂的关系,可以很单一地做一些有关艺术的事情。“艺术馆就是一个平台,让大家愿意走进来才行。”
李钢讲起他今年春节期间在欧洲举办的一个展览。当时参与的有10多位广东画家,“那不过是一座十来万人的小城,居然有十来座画廊和多家博物馆,博物馆基本都是私人兴建的”。他在一座山中的私人城堡举办了个人画展。而这种城堡,其实就相当于一座私人博物馆,有固定的时间向公众开放。
李钢认为,造成目前国内私人、企业博物馆不热的并不仅仅是税收等政策制约和繁琐的报批程序,还在于很多企业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宁可一笔砸上百万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晚会,也不愿细水长流地经营一家博物馆。这种“为项目而付出”的做法与国外一些个人和企业的“为回报社会、为品牌而付出”是两种境界,并没有看到文化设施在企业发展、社区服务和个人修养方面的长远作用。
社区文化设施:
业主感慨下班回家只能做“宅男”
文化部门:很多楼盘
宁可空着也不交给你
日前,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副处长黄斌向记者透露:广州市预计将于今年出台相关规定,小区中配套的文化基础设施,应当移交给当地政府作为公益设施调配使用。同时,在全部163个街道建设文化站的基础上,计划今年年底前,将社区文化室覆盖到广州每一个社区。
海珠区文化局副局长钟辉表示,虽然海珠区文化部门近年已经接连和多个楼盘形成了合作,接受了几处文化基础设施,但是大多数的情况是,楼盘不愿把这些场地交给政府部门去管理。“有些几十平方米,百来平方米的还能谈一谈,稍大些的,你可能连他们的人都找不到。还有些宁可空着也不交给你。”
调查:小区文化设施半数居民不满意
2008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广东的大型楼盘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在均价15000元以上的高端楼盘和15000元以下的普通大型楼盘两大类中,各选取了八个有代表性的楼盘,在每个楼盘中随机抽取100个业主样本。结果在包括物业管理、房屋质量等各项评测指标中,社区文化服务排在了最后。其中仅有27.40%的被访业主对所在小区的社区文化服务表示“满意”,即使算上“比较满意”的20.17%,也不到半数。与之相对,有16.13%的业主对社区文化服务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区的住户们都面临着下班后无处可去的问题。在广州市某大型楼盘的业主论坛上,业主tancai感叹,每天下了班,如果不和同事们去消遣,回家就只能做“宅男”。小区里的会所原本有个报刊阅览室,环境清幽,几乎每周他都要去泡两天,喝茶看书。但两年前会所改建,扩大了餐厅面积,一到晚间就人声鼎沸,阅览室也改成了物业公司的办公场所,让喜欢读书的他很是恼火。还有业主表示,小区中偶尔组织的业主活动形式陈旧,“除了猜谜就是套圈”。
问题:营利性妨碍居民享受文化服务
许钦松认为,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市民都从原来的街道旧房子搬进了社区的新房。相应地,城市基层管理也逐渐由过去的街道管理转变为楼盘的由开发商和物业负责的社区管理。“各个社区的楼盘发展商一般都以营利为目的,在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往往把重点放到了会所等运动、饮食和娱乐设施上,而忽略了在文化设施上的投入,使得居民们无法享受到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许钦松建议政府对新开发的社区文化设施做出硬性规定,按照居住人口的比例规定出社区文化设施的硬性指标。而在小区内管理上,许钦松倾向于建设一种“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志愿者”三者密切合作的模式:小区文化设施的具体制度应由业主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操作可由物业管理公司来执行,同时征召志愿者,解决服务人手。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