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人物画教学座谈会(二)

      作者:汲平2011-11-01 15:57:3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回过头来说学习传统,传统它不是一种狭隘的样式,学习传统是不是应该越过这个表面学习更本质、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像保护文物一样的去做呢。其实我们学习传统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说我们自己的话。像古代中国画、像唐诗,,传达的是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人的思想、感情等等,它的形式和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就想今天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说我们自己的话、来画我们自己的画?



          赵老师在06年写了一本长篇散文《最后眼睛总是湿的》,这里面他以一种散文的形式谈到很多艺术观点,其中有一段,就是谈宋人花鸟,我觉得写的非常精彩,他说怎么读宋画,谁都知道好,具体好在哪里?精彩之处在哪里?那就是画的仔细,仔细到什么程度?一只小鸟含着一个果实,那么它的嘴张开的角度恰如其分,刚好能够把果实的重量给含住。雪压在芦苇的叶子上,不是一片一片堆在那里,而是一粒一粒非常松软堆在叶子上,你能够感觉到非常轻的重量,也就是说把形象能够画到这个仔细的程度,虽然古代我们没有写生的这个传统,但是古人是带着一种理解,非常深入的仔细的去观察对象,而不是去炫耀自己,我的技术怎么怎么样,如何如何高超,我的个性如何,比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和崔白的《双喜图》非常经典,但是两者的语言样式上差异不大。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标榜个性、追求个性,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样式,这一点是不是有问题?我想如果看看古代绘画就会有一点感悟,他们的画都作为经典留下来的,留下来的原因不在于他们跟别人的样式不一样,也不在于新材料、新技法,有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突出的个性面貌。原因真相反,恰恰在于共性,在于他们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内容都深入到这个程度,才感动了生活在一千多年之后的我们。让今天的人看了他的画仍然非常的感动,仍然觉得非常好。我们思考这种共性的东西是怎样达到的,从中是否我们可以寻求一种方式,可以使我们的绘画行为落到实处。我想,恐怕就是从对象中来,尊重对象,去深入的观察、感受、刻划它,也许他们的画的并不是最仔细的,现在随便一个画老虎的画家拿出来都能比崔白画的兔子更细,“丝毛”的技术更高。但是画画不是做活儿,不是比功夫,比谁的技法更精良,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种方式就是写生。所以我们工作室提倡写生,不是说它是一个基础课,不是本科我们解决好了这个基础,那么研究生就可以不写生了。我们可以随便的发挥个性呢?不是的,我们提倡的写生,就像和尚念经一样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是需要你一辈子去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长时间的训练,磨练作为艺术家的敏感,感受力、观察力,还有手头的能力。



          我们有这样一个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就有了依据和方向。比如我们上工笔写生课的时候,前四周用来画稿子,有的同学开始也是,用了两三天的时间画完了,画不进去了,剩下的四周时间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训练目的是什么?就是一个模特,你深入的去观察,同样是画一个女青年,那么她的手你去观察,是整天劳作的一双手,还是整天不干活,养尊处优的一双手,肯定是有区别的,不是泛泛的去画,比例、大小都没有明显的错误,是不是我这个写实功夫很好了,我画这个画就可以了,在我们的教学要求里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一点不在我们宋画传统里面有,在西方的优秀作品里面同样是有的。赵老师也讲了,我们的营养不仅来自于中国画传统,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艺术遗产,我们都要吸收。像米开朗基罗、罗丹的雕塑找老师也非常喜欢,经常给我们讲的。比如像梵高的画,梵高画的一双鞋,是人穿过的鞋子,还是一双新鞋子,你一看能看得出来,看得出是一个劳动人穿过的变了形的鞋子,他包含感情画的这双鞋子动人之处可能就在于此。所以说这是我们课堂或者说赵老师工作室一个教学理念,写生是作为一辈子的功课,通过写生解决问题,创作和写生是一体的。这是我在工作室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



          陈国勇:这位老师讲的有一点小小的误导,因为作为教师要启迪,要做的很好。我看这位老师,她的画很一般,第一没有个性,还有一个她的发言有误导。误导在哪里?她不追求个性,她觉得只要是传下来的,都是好的。这个不是的,凡是能传下来的精品,它还是有创造性的,历史上凡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才可以留下来。你的画没有个性,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教教技法还可以,但是如果你想要培养真正的艺术家,有一些东西不能这样教,教了以后会误人子弟。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研究生跟大学生不一样,在研究生阶段,因为我是从研究生过来的,我们追寻自己的梦,不受任何世界影响,完全是在想象的空间当中。那是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们那个时候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有油画、版画等十个研究生经常在一起讨论、批评,经常互相争论地很激烈,晚上还在一块喝酒。就是尽量培养个性。不能像温开水。古人讲的“法无定法是为大法”,没有法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法,这是《石涛画语录》里的。所以我们应该是将中国传统最高的顶峰进行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状态下。



          你们有几个同学还是画的不错的,但还是不够。我希望看到你们更加强烈的。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在国画追求当中要走极端,走极致,笔墨要走极致,要达到经典的高度,而且应该是流淌出来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到骨子里面,强调经典,经典是有个性的。



          中国画有三大主题必须要突破:第一个它有精神的东西,强调发明意境,不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比如有时是狂风暴雨,有时是晚上,是那种意境,是精神的东西。还有笔墨,笔墨要和古人比美,就是说你要站在跟古人同一个档次上。她的画我看了,她可以和何家英比美,但是何家英创造出一种风格,而她没有。有些事情我是实话实说,今天是面对面的讨论。第三个是个人风格,个人风格融入到笔墨当中,融入到你的艺术创作当中。所以我们觉得不论是当老师的也好,还是一般的画家也好,你必须要追求这个高度,这个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所以我刚才觉得她的发言有一点误导。应该鼓励学生对创造性的追求,这样才可能达到高峰,否则的话不行。研究生和大学本科不一样,我们现在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基本都是学习传统,体验生活。但是到研究生这个阶段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把每一个研究生主动追寻的欲望调动起来,进行自我的创造,创造一些自己认为是好的,别人也认为是好的作品。这是一个研讨会,所以我们实话实说。



          李宁 :我必须承认我自己的画确实非常不成熟,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的展览重在教学的过程,不在于展示精品,很多作品也不是没有缺点和瑕疵。但是我刚才讲的意思,是谈赵老师工作室的教学思想,提出写生是给大家一个方式,并不是说鼓励大家不要个性,相反是鼓励个性,大家通过写生的方式寻求各自的语言。追求个性没错,但不是嘴说说这么简单,画画还的落到实际行为中去。老师还得教学,不能老师什么样儿,学生都画什么样吧。当然,任何艺术家到了一定的水平,一定的程度,他一定是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个性不等于样式,我想。但是我不讲别人,自己还是在路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说这么多,谢谢。



          贺丹:今天这个研讨会,是我参加研究会当中比较让我感到满意的一个。我想这是我们学校跟鲁迅美术学院的国画的交流、碰撞和沟通,我也希望下次版画、油画等学科能有这样的交流,碰撞和沟通。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赵老师他们教学的一个分阶段的展览。很细、很好的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分阶段的、纯教学的展览,对我们的学生有帮助,对我们的老师也很有帮助。我们学校也会准备我们学校的展览到鲁美去,像这位老师说的,我们也是抱着交流的态度,使我们两个学校更近,争取在教学上做的更好。我们也力求在本科生跟研究生的衔接关系上做的更好,使得学生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不至于浪费时间。



          姜怡翔:我再说两句,今天这个研讨会,说实话我还没有经历过,借用郎少君的一句话就是“有话好说”。这次这个研讨会,就是因为有这些非常严肃、非常学术性的这么一些作品,才引发了这么严肃的话题和讨论。所以我感觉这种性质的学术活动,还是要多办,而且像这种层次的作品和展览,我们还是要多邀请。



          话不说不明,每一种追求,每一种画法,包括每一种美学思想,都有一定的相对性,都要有相对地强调和削弱。但是实际上在整个美术发展大潮中,任何因素都是不能欠缺的,只是你强调哪一点或者是削弱哪一点,这是发展的必然。比如说关于对写生的重视情况,我听李宁老师说,你们一二年级全部是画写生,而且是对模特写生。从作品上也能看出来,确实是由于长期的写生,所以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刻画很深入。我一开始讲时候就谈到这个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强调写生、强调生活、强调体会、强调真实。所以这些画不简单,有内容。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比如说陈国勇的山水工作室,他们同样是强调写生,目的是一样的。因为山水画面对的是大山大水,所以他也强调需要不停地出去写生,也是画真山、真水。虽然描绘的对象不同,但是我们在对艺术本质的追求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今天上午在工作室,有一个学生向陈老师提了一个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的问题,“为什么要画山水画?”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画画?只要你画画,山水可以表达你的情感你就画山水,人物可以表达你的情感你就画人物,你在山水里面点了一个人物,那就表达了在山水里面点了一个人物这种情感,根据不同的需要就产生不同的一些东西。为什么要画山水呢?因为大千世界什么都有,所以就有画山水的,有画草虫的,有画鬼怪神灵的……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真的没有人这样问,等于说是1+2为什么等于3,这个还真复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这次研讨会上真正的价值。



          今天可能有时候的谈话直接对人了,比如说陈国勇老师对李宁老师,实际上是对画,我们是在进行学术讨论,所以我想这种气氛是友善的,而且也是很严肃的,学术讨论就需要“百家争鸣”。赵老师那面有他们的优点,而且优点越突出就越有人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你的不足。包括陈老师也是一样,另外一些人也觉得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高度,高度有亮面,也有暗面……比如山水,李可染就把暗面做足了,咱们一般人做的是亮面,所以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各人有个人的高招。我希望我们以后多做这样的学术交流。特别是这个展览,我是提点意见,咱们这个展览馆像这种邀请展还是要多做。那些会误导学生眼睛的展览要少做,那种展览的研讨会大家都做的很高兴,因为人家来的人也希望你说的很高兴,回去好在书的前言上把它写上。但是那些展览确实对学生、对教学的意义不大,所以像这种展览要多搞。



          贺丹:这个展览非常好,对我们的教学也是一个提醒,因为像这种分阶段的展览我们很少做,也对每一个系将来怎么做教学展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今天通过这么严肃的一个纯教学学术的座谈,我们都能够有一个互相了解,我们都面对一些很共通的问题,怎么样把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解决好。比如刚才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面对现在这些情况,学生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去教。刚才我和杨院长说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发言了,这种研讨会我想在学校里面应该多举办。



          下面请杨院长谈一谈。



          杨晓阳:我有事情来晚了,对不起大家。这个展览是赵奇先生工作室几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我认识赵奇15年了吧,自从我当院长就开始挖赵奇,一直挖到现在也挖不动。赵奇在中国当代人物画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我觉得国画好像比较适合做工作室,因为国画要学的东西很多,学到一定程度,如果进不了工作室,有可能学地很泛泛,学了一个很大的基础,最后学不到东西。出来了以后,什么画法都知道,当一个普及美术的教师不错,因为各家各派都接触一下,东西美术史都了解了一遍,这样给不画画的人普及美术可能比较好。但是作为最后要提高、要创作,要创作出有一定分量、有影响、在历史上可以留下来的作品,如果只停留在对一般的画法了解的层面上是不够的。我觉得在历史上好像这种名师亲授少不了,所以赵奇这个工作室的作品一摆出来,马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有非常明确的取向,非常扎实的过程,非常整齐的作业。我们要提倡这种作风,提倡这种学风。而且有多少老师能够像赵奇这样负责任的,对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对待。他们在教学上显然是有要求的,如果没有要求肯定要画成现在流行的样式。说到流行,我觉得首先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先创造了一个样式,被大家认可、被大家追捧,最后流行起来,一旦流行肯定就成为像现在的工业产品那样不断地被复制,我想只要流行就已经沦落到一个低档的市场了,如果不流行,就还有可能是一个好东西。



          我这十年来,我主张“大写意”,这经常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大写意”是一种写意的画法,只要不是宣纸、大毛笔头就不是“大写意”。昨天在干部会议上,我专门反复地强调这个东西。我说写意要有意,没有意就不是写意,不要看笔头大小,不要看生宣、熟宣,也不要看是油画、国画。写意就是写意,不写意就是不写意。凡是书院门临摹齐白石的作品都不是写意,它叫临摹品。我个人以为,这个写实手法跟写意的主张完全可以统一。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凡是有意在笔先的,无论你大笔头、小笔头都是写意,不写意就不是艺术作品。凡是临摹就有两种,一种是临摹齐白石的大笔头这样的,自认为是写意,还有一种是画照片,我觉得画照片和画齐白石的画法,这同样都是无“意”之作,同样都不是艺术作品,都不是我们要的东西。所以赵奇这个工作室,无论大笔、小笔,无论是水墨、工笔,我觉得他们的追求是深入地表现自己面对的对象,无论从形象、形式,从画法、步骤,我觉得都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当然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跟在座几位老师的作品相比,距离是很大的,而几位老师的作品和赵奇老师本人的作品相比,距离也是很大的。不是说摆在这里的作品就是赵老师要求的最高水平,显然不是。这是赵老师的要求,但是赵老师的最低要求。所以我以为这些作品在赵奇的教学体系里面,它是一个最低要求,如果看成最高要求,那是一种误解。因为赵奇本人的作品和成就已经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印象,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一个个性很强,追求非常明确的展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展览,实实在在展现了教学的过程。这个追求我觉得是一个过程。



          我昨天收到赵奇两本书,一个相当于一个小说,但是好像不是小说;一个相当于一个诗集,但是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诗集。像小说的这本书,他是随时随地把他自己想到的,好像范围不大的事情反复的讲,讲的比较具体。那本诗集,每一页好像都是两三行,每一行都是五六个字之内,有的是一个字,有的是三个字……这个反差非常大,一本书是讲他周围琐碎的事情,他不断的对周围的事情发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把自己的感想,把自己看见的东西的感悟写出来;另外一本是相当于一个意识流,是随时随地的情绪,没有情节,没有背景,也没有事物,往往是东拉西扯……所以我想这么写实的一个人,能写出这么一个意识流的诗集,那就是说用最写实的方法也能画出最写意的画面。比如达利就是这样的,他也讲究体积、光线、透视、结构,但是他显然是一个现代派大师,不是一个古典大师。这个又回到我刚才的那个话题,艺术不写意不能算艺术,但是写意有多种方法。有的可能是写实画法,但也照样是写意画,有的可能是水墨淋漓,但也可能是无“意”可谈。



          所以我觉得赵奇带来的这个展览,他们的追求很明确,我们可以借鉴,我们老师不必要去模仿。但是如果我们画的很杂,把古今中外的画法都过一遍,那出去也只能当一个普及美术的教师。如果说每一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若干个工作室有可能有若干个特色。现在中国美术界流行一种……比如说人物画,流行一种好像叫做写意画,但是水墨却根本不写意的人物画。这种画流行的面非常广,大家都以为那是最好的画。最流行的、最受欢迎的画,是画商画的画,那叫商品画。那就像是从一棵大树上已经开败的花,落在地上,踩在泥里的东西。很多人都把画面画的很美、画的很细,赵奇的画画的很大,但是仔细看画的并不细,他画的非常的概括,但是你远看却又非常地丰富。我觉得这种矛盾,在教学实践当中,以及在艺术创作当中一定会有的。就是写意的主张和写实的画法,它不是一回事,可往往又是一对矛盾。这个展览总的来讲,我觉得它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给我们一种参照,我觉得这个展览很成功。赵奇这么多年潜心教学研究我觉得很有成就,向赵奇学习。我就讲这么几句,谢谢大家。



          赵奇:这次到西安来,我觉得收获非常大。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一个交流,把我们的课堂,把我们的教学的情况拿过来,希望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当然因为这个是一个学校,这种交流是很有学术的层面,应该在学术的基础上,我们坐下来研讨,这一点非常重要。之所以我们能坐在这里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学校,不是社会,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地方。



          我相信艺术作品应该是很客观的东西。我记得艾略特说的关于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认为艺术作品最后所关心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共同的东西。所以我这次非常感谢西安美院,因为杨院长也说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交往,彼此非常的信任。而且我听各位老师的讲话,也觉得很受启发。我们来也是为了调整我们以后的教学。西安美院各系,像国、版、油、雕我们都去看了,我想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实际上像刚才那位李老师讲的,我在课堂上为什么不带范画?我认为我们应该放一些比较经典的东西;如果近代一点,比如蒋兆和先生、黄胄先生、刘文西先生;再近一点,我们一般都不放。现在有一些作品,可能有待于在历史里看,那些东西学生自己可以去选择。因为现在鱼龙混杂,社会上应该说江湖气很浓。学校的教师确实应该有一些担当和责任,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教师。谢谢大家。



          贺丹:这次展览以及这次研讨会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感谢赵奇老师,也感谢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研讨会的记录我们会放到我们的教学简报上。谢谢大家。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6(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