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7-03 15:28:2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中国画家演讲者。6月1日,中国著名画家黄格胜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演讲台上向在场的听众介绍了他的作品,以及中国国画的发展史。
1998年,广西领导人向来桂林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赠送了黄格胜绘制的桂林山水画。2005年,黄格胜20年前以桂林漓江为主题绘制的作品《漓江百里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黄格胜认为,他的画在海外受到欢迎,是因为"画中的美丽山水,独特的民风,还有自己倾注在画中的浓浓的故乡感情。热爱自己的故乡正是一种普世情感。"
黄格胜来自以美丽风景而出名的广西桂林。他的画中,清山上总是缀有屋瓦,碧水间总能看到孤舟。
黄格胜敢于突破传统,表现农村的乡土风情,他坦言:“我的画‘'入世’的,而且越‘土’、越‘俗’越好。”与那些主张超脱世俗的传统文人以及注重自我表现的后现代艺术家们不同,黄格胜的画表现的是“人间烟火”,是中国当代南方田园式的人文风景。
“描绘农村风光和壮乡建筑是我的终生主题。”作为在广西北部山区长大的壮族人,黄格胜说,“我从小就有一种要歌颂它的强烈愿望。”
秀美神奇的桂林山水不仅是黄格胜无尽的灵感源泉,还赋予了他率真的性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1980年,30岁的黄格胜进入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班学习国画。
此后,黄格胜行走于青山碧水间,远山、流云、沙鸥、泊舟、吊脚楼,都成了他描绘的对象。1985年,黄格胜在数十次踏访漓江和上千幅写生的基础上绘制了200米的山水长卷《漓江百里图》。这幅长卷被认为是“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当代山水画已开始在世界画坛上受到重视。黄格胜两次赴美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抢购一空。
“当时,我在美国有住房、汽车和优越的生活条件。”黄格胜回忆说,“临行前的晚上,我辗转反侧,考虑要不要回国。后来,我决定回来。因为,留在美国意味着改变画风,甚至改变个性和人格去适应美国人的口味。而我的骨子里是农民,我的事业在中国。”
“而且,美国没有桂林米粉,只有汉堡包。”黄格胜笑道。
黄格胜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人文山水风景画在他深爱的这片热土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对漓江流域自然风物和民风民俗的长期观察中,黄格胜创造了写生化和生活化的独特风格,并且带动了南方的一大批山水画家。
这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以漓江山水为依托,以国画为表现手法,描绘当代清新、明朗的南方风物以及世俗生活的亲情和乡情。“漓江画派”就这样逐渐形成了。黄格胜当之无愧地成为“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黄格胜说,要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不能离开故乡,离开乡亲。多年来,黄格胜经常下乡写生,和乡民们同吃同住。
“和他们在一起,我从没觉得自己是教授。在这里,我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园,回到了童年,找到真正的自我。”
黄格胜说,在桂林兴安的水源头村,当地的村民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
水源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却十分贫困的小镇。黄格胜来到这里写生,和村民们一起生活,一起抽烟,一起猜拳喝酒。“我在山里长大,知道农民想什么,追求什么。”
因此,他的作品能真切地反映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喜怒哀愁。黄格胜的作品使水源头村出了名。现在,村民们富裕了,他们把黄格胜当作自己的亲人。
“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使多瑙河名闻天下。作为一个在山区长大的壮族人,我要用手中的笔讴歌漓江,把家乡的山山水水介绍给全世界。”
为着这个目标,黄格胜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着。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