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后才子佳人合著当代版《说文解字》

      作者:汲平2014-02-19 15:34:5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2)聂晖

          (2/2)读字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人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教孩子学东西喜欢手把手,从汉字的造型就能看出来……日前,解读汉字的新作《读字》专家研讨会在南岸区举行,来自市文联、市语言学会、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其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给予了这本书“当代版《说文解字》”的赞誉,但它的两位作者并非科班出身。


          谢飞东,今年37岁,聂晖,今年36岁,都是重庆南岸人,两人都在企业工作,这本厚达400多页的《读字》其实只是业余产品,花了他们10年的心血。


          两人是夫妻,有一个6岁的女儿,今年刚进入小学读一年级。聂晖说,写出这本书,是因为沉醉书法艺术近30年,天天和汉字打交道,产生了探究汉字秘密的欲望,其中也不乏多年来对女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本版稿件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陈思


          “教”和“改”


          古人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


          “古人信奉"严师出高徒"、"黄荆棍下出好人",这也被他们融进造字法当中。”聂晖说,以“教”和“改”两字为例,右半部分的反文,甲骨文里原是一个人手持棍棒或鞭子的形象。


          “改”字左边是“巳”,代表小孩子,意为拿起棍棒体罚小孩,才能让他们改正错误。“教”字在甲骨文里,左上为“爻”(算筹之义),右下为“子”,意为持鞭教小孩学算筹。放牧的“牧”字也是反文旁,古人教育小孩和放牧牲畜一样,都要用鞭子。


          谢飞东说,体罚是现代教育明令禁止的,他教育女儿几乎没有用过棍棒。


          “教”的演变


          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在甲骨文、金文、篆书中,“教”字左上部都是“爻”字,代表具体的知识技能。到了东晋王羲之的楷书里,写法已经和现代汉字相同,左半部分变成了“孝”。


          “这表明古人教育观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认为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聂晖说,楷书萌芽于汉代,汉代举孝廉、举秀才,但孝廉比秀才更重要,而“孝”的含义也不仅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在家孝敬父母、在朝忠诚君主、在外友爱朋友,是古人的一组类推观念。


          “古人的教育观念在汉字中保存下来,一直延续至今,仍在对我们产生影响。”聂晖说,尤其是孝老教育,今天更应加强。


          四川大学教授林木:《读字》创意性地从人的身体、人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上层建筑、自然界5个篇章进行了文字结构的解析,配以生动具体的文字字形图例,让人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有一个生动直观的印象。


          重庆语言学会副会长戴伟:《读字》中,通过汉字解读中国教育观的部分,既不失学术本意,又让人耳目一新。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邓章应:《读字》兼顾了学术与普及两个层面,填补了中间地带的空白。


          谢飞东,男,字启明,中国古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书画社成员、宏声书画社名誉社长。


          聂晖,女,重庆市十佳才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重庆书画院创作部副主任,重庆天风古琴院成员,南岸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诗词、楹联作品被收入《中华诗词文库》。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