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打开北国风光大门的钥匙--访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

      作者:记者刘浦泉2011-06-15 19:42:29 来源:新华网北京
          半个月前的一场罕见大雪令不少北京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而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前不久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一幅巨幅冰雪山水画《北国风光》,则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冰雪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中国著名冰雪山水画大师于志学。图为于志学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的巨幅冰雪山水画《北国风光》。
            半个月前的一场罕见大雪令不少北京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而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前不久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一幅巨幅冰雪山水画《北国风光》,则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冰雪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中国著名冰雪山水画大师于志学。 

            走进于志学位于延庆龙聚山下的家,记者看到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画室,室内设有一条自动化的“创作流水线”:画板、坐椅均采用机械控制,只要按动开关,巨幅画板就能上下移动,坐椅也可前后、左右挪动。作画时,不用挪动画板、宣纸,人也不用来回走动,坐在椅子上就能轻松自如地完成一幅画的创作。于志学对自己设计的这条“流水线”很得意:“即使人老了走不动了,仍可坐在椅子上创作。” 

            年逾古稀的于志学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村家庭,10年前从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岗位退休后定居北京。银色的雪山、冰封的江面以及满树银花的森林,从小就在他心里萌生了学画的念头。尽管从小家境贫寒、几次辍学,但都没能阻挡他学画的愿望。后来,他受到俄罗斯风景画家的追随者索克洛夫和北京艺专毕业的王修治老师等人的影响,知道了齐白石、知道了列宾,并潜心研究和创作冰雪山水画,终于成为冰雪画派的“一代宗师”。 

            于志学认为,中国古人画的雪,或用留白法借地为雪,或白粉点染,所谓的“吹云弹雪”,都是微有冰雪之形,或仅有雪意、冰意而无其质,表现力大打折扣。传统中国画里的一些画雪方法,只适合表现南方小情致、小趣味的雪地风光,对于表现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浩瀚大雪无能为力。于是,他决心“寻找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 

            从1960年开始,于志学便寻找表现冰雪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他多次往返于大兴安岭,考察原始森林的雪貌,有时候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有一年春天,他为了画出大兴安岭北坡美人松的神韵,结果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里,幸亏同行的鄂温克族猎人及时相救才死里逃生。 

            为了更好地表现冰雪绘画效果,于志学对冰雪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次,他趴在桌上瞌睡时不慎将胶水碰翻,洒在了宣纸上。醒来后,他突然眼前一亮,被胶水洒过的宣纸上出现了一块白斑,很有一种雪块的感觉,而这正是他多年苦苦寻找的雪块效果。从此,他开始研究画雪的调剂,变清水为矾水,并且大胆采用装裱用纸作画,终于实现了冰雪表现手法的创新和突破。 

            前不久,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奢华艺术品牌》收录了于志学创作的多幅冰雪山水画作品。书中评价他创作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完)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7(s)   8 queries